1921年,福州名手林贻堂和人下围棋,赌注是5块银元,占尽上风之时,一个7岁的小孩忽然说:“要不我替我爹下几步吧?"
(信息来源:篆体字网2024.1.16昭和棋圣)
吴清源的起点,是福州,彼时,清王朝的余晖尚未散尽,民国初年的动荡又接踵而至,他爷爷当过浙江的道台,外公则是进士,还一度当过奉天省的省长。
这样的家庭背景,按理说应该过上好日子,可命运却爱开玩笑,到了父亲吴毅这一代,家道中落。
吴毅留学日本归来后,空有一身法政知识,却难以施展,只能在北洋政府谋个普通科员的职位,靠着在日本学到的围棋技巧,与人赌赛贴补家用。
六岁那年,吴清源接触到了围棋,这孩子从小就对围棋特别着迷,好像继承了爸爸的基因,又或许是有某种天意,他的围棋天赋真是让人惊叹。
厚厚的棋谱,他看过一遍就能记住,复杂的棋局,他一眼就能看出端倪,在旁人看来枯燥乏味的黑白世界,在他眼中却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七岁那会儿,吴清源的人生轨迹因此一件事有了转折,一天,父亲吴毅与福州名手林贻堂对弈,赌注是五块银元,吴毅现在正陷入战局困境,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怎么扭转局势。
这时,年仅七岁的吴清源主动请缨,替父亲下棋,面对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孩,林贻堂并没有放在心上,只当是玩闹一般,然而,吴清源落子如飞,不过几手棋,就扭转了乾坤,最终赢得了比赛。
不服气的林贻堂再次提出挑战,赌注加倍,结果依然败北,这场以小博大的胜利,让“围棋神童”的名号在福州传开,然而,好景不长。
1924年,吴清源的父亲因病去世,家中失去了经济支柱,生活陷入困境,那一年,吴清源只有十岁,尽管生活拮据,他依然坚持每天打谱研究棋艺。
这份对围棋的执着,或许源于对父亲的怀念,也或许是他对未来唯一的希望,为了寻求更好的前程,吴清源跟着母亲和哥哥一起搬到了北京。
在京城,他的棋艺更加精进,“围棋神童”的名声也越传越广,偶然间,他遇到了围棋高手顾水如,顾水如非常看好吴清源的能力,于是把他推荐给了当时的民国总理段祺瑞。
段祺瑞对围棋情有独钟,家里养了一帮棋友陪他过招,在段府的第一次对弈,吴清源就展现出了他不同寻常的棋风,他不懂官场那一套,也不擅长看脸色行事,一心只沉浸在棋局的对决中。
面对段祺瑞的让子,他毫不客气地接受,并最终赢得了比赛,段祺瑞虽然有点不高兴,但对吴清源的棋艺还是另眼相看,从那以后,吴清源成了段祺瑞的棋友,每月固定领到100块大洋作为下棋的报酬。
那笔钱对当时生活很艰难的吴清源一家来说,真是个大帮助,在京城,吴清源不仅得到了稳定的生活保障,也接触到了更多的高手,他与北方棋坛的领军人物刘棣怀一较高下,这一战让他名气大增。
1927年,日本围棋高手井上孝平五段来中国交流,和我国围棋大师吴清源进行了多场精彩对决,虽然最终结果是各有胜负,但吴清源展现出的实力和潜力,已经引起了日本棋界的关注。
这些对局的棋谱,辗转传到了日本棋坛名宿濑越宪作手中,濑越宪作是日本围棋界知名的教练,他带出了不少围棋高手,他看到吴清源的棋谱后,惊为天人,认为他是百年难遇的围棋天才。
濑越宪作安排了自己的徒弟桥本宇太郎四段来中国,挑战吴清源的高手对决,结果,吴清源再次获胜,至此,濑越宪作下定决心,要将吴清源带到日本,悉心培养。
他还亲自写信给吴清源,表达了对他的欣赏和期待,信中,濑越宪作没有摆出前辈的架子,而是以平等的语气与吴清源交流,展现出他求贤若渴的诚意。
在濑越宪作的努力下,以及国内政界和棋界人士的支持下,吴清源最终踏上了前往日本的旅程。
1928年10月23日,14岁的吴清源与母亲和兄长抵达日本神户港,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篇章,在日本,吴清源过得如鱼得水,棋艺提升得很快,他挑战了当时日本棋坛的众多高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他提出了“新布局”理论,革新了围棋的布局思想,对现代围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与木谷实携手,引领了围棋迈入现代新纪元。
他以压倒性的优势,在十番棋对决中战胜了当时日本棋坛的顶级高手,赢得了“昭和棋圣”的美誉,吴清源的围棋生涯,并非一帆风顺。
他经历过战争的动荡,也承受过病痛的折磨,他对围棋的热爱始终如一,总在追寻其中的精髓,他晚年致力于推广围棋文化,希望围棋能够成为连接世界各国人民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