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网1月6日报道,3日21时58分,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2021级博士生杜梅因病不幸逝世,年仅30岁。
30岁女博士两获国家奖学金,出国访学期间被诊断出癌症
杜梅性格开朗,敏而好学,在学术生涯中,她先后发表了数十篇高水平研究型论文,先后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还曾受邀前往比利时鲁汶大学进行博士联合培养。然而在鲁汶大学访学期间,杜梅被诊断出癌症,迫使她中断学业,回国接受治疗。
此前,据“同济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号2024年9月25日发布的信息: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杜梅,因患肠癌在江苏省肿瘤医院的病床上与疾病抗争。
该推文提到,杜梅同学出生于江苏徐州农村,父亲因早年身体原因劳动能力弱,家庭收入低,鉴于杜梅前期治疗已花费30余万元,高昂的治疗费用正在拖垮这个家庭。徐州市同济大学校友会在得知并核实消息后,迅速以校友会的名义向杜梅同学捐款。杜梅同学当时深受鼓舞,表示要“积极治疗,早日回归大家庭”。
1月4日,微信公众号“创新创业IP”以同济大学创新创业IP课题组的名义发布了讣告,并转发了杜梅生前留下的3000字自述。这名优秀的95后徐州姑娘,用文字讲述自己求学、治病的经历。字里行间,有求学路上的感恩遇见、对抗疾病时的坚韧不屈,也有面对无法实现科研梦想的不甘。
她在自述中表示,治疗期间经历了9次化疗,得到了很多亲朋好友、爱心人士的关心帮助,她说自己一直相信没有什么能把她打败。如果可以的话,她将在2025年6月拿到博士学位,站上大学讲台传授知识,做一名有影响力的学者。
最后,她说道:“我不想我的人生如此沉寂,即使去世了,也想像花儿开的一样的绚烂璀璨,所以,我是杜梅,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杜梅。”
不少网友表示,太可惜了!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为何难发现?
杜梅还在自述中说,在出国不到两个月过程中,腰疼袭来,到欧洲最大的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定体内肿块多处。为了更好地治疗,以及避免家人担心,选择回到了国内,去年三月份正式确诊了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太心疼了,天妒英才。”“查因防范,吸取教训,身体健康是一切根本和保障。”在相关报道的评论区,不少网友表达了深深的惋惜。也有网友有些疑惑:十二指肠是什么部位?为何此处患癌那么难发现、难治疗?
对此,南京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王黎主任直言,十二指肠患恶性肿瘤的几率相对于其他胃肠道肿瘤很低。
专家介绍,作为消化系统不常见却又十分凶险的恶性肿瘤,十二指肠肿瘤主要起源于十二指肠黏膜上皮,指除胰头及胆总管下端外的十二指肠各节段发生的恶性肿瘤。
由于位置特殊,十二指肠肿瘤早期很难被发现。早期多数在胃肠镜检查中意外发现,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且早期都不会感到明显的疼痛,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胀,消化不良,腹部隐隐不适等症状,中晚期会出现体重下降,贫血,腹痛,黄疸,恶心呕吐,黑便等症状,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有些患者会因为无缘无故黄疸,小便发红来就诊。”王黎主任解释,肝脏分泌的胆汁应该通过胆总管的下端,继而来到壶腹部的开口即十二指肠乳头处,继续流到肠腔。胰腺分泌的胰液等消化液都会通过十二指肠乳头流到十二指肠。“所以如果是在壶腹部长了肿瘤,胆汁流出不通畅,就可能会出现黄疸等症状。”
据悉,由于十二指肠肿瘤的症状不典型,目前只能靠胃镜及十二指肠镜、CT检查、磁共振检查确诊,病理活组织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此处肿瘤大都尤为隐蔽,早期病变在有时候常规的体检或B超诊断非常困难,这也是肿瘤的狡猾之处。
王黎主任坦言,这个部位的肿瘤不仅是发现难,治疗也相当有难度。“因为位置临近胰腺和胆囊,肝脏等几大脏器,十二指肠肠壁薄,手术往往几大脏器都要涉及,所以也是最难的手术之一。”
肿瘤的发生与很多因素相关。饮食生活习惯、周围环境,自身免疫、遗传基因,这些都可能影响肿瘤的发生与否,十二指肠肿瘤也不例外。王黎主任提醒,日常生活中还是应该重视消化内镜检查,同时在检查后务必请专科医生解读相关报告,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一些隐藏在报告中的小问题只有专科医生会比较敏感,对于有胃肠肿瘤家族病史的人群,更应该提高警惕。”
极目新闻综合澎湃新闻、广州日报、中国青年网、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