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成都军区受到严重影响,多位干部被撤职,为何政委没事?

追梦的年 2024-08-14 23:29:57

1971年,随着一架飞机的坠落,国内军界也引发“大地震”,中央多个部门、下面多个大军区都受到影响。

其中,成都军区也属于非常严重的,1972年中央下发的14号文件,点名批评了几位干部。

随后成都军区司令员梁兴初、第二政委陈仁麒、第三政委谢家祥等高级领导都被免职审查,再加上早就被处理的第一副司令员温玉成,整个军区可谓来了一次大换血。

那,他们都是因为何事被组织严肃对待?政委又为什么能独善其身呢?

军区司令员梁兴初

这些被处理的干部,包括安然度过风波的政委张国华,都是中央红军出身。梁兴初当年曾任红一军团下的侦查连长,因特别会收集情报,被林总送外号“梁猴子”。

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梁兴初也是在中央主力脉络里战斗,1947年野司准备让他担任新组建的10纵司令员,梁兴初却找到林总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如果不能当纵队司令,我情愿做师长。

面对这种讨价还价的“犯上”之举,林总没有生气,反而真的将10纵交给了梁兴初。后来梁兴初也没有辜负期望,一路率部拿下多个胜利。

不过,建国以后两人的接触就不怎么多了,据梁兴初后来自己所说,自67年调任成都司令员到71年,他与林总的私人性质的见面只有两次。

1971年10月27日,梁兴初与军区政委张国华奉命前往北京汇报工作,面对调查人员,梁兴初如实讲述了那两次见面时的场景。

一次是他刚被调到四川不久,跟张国华同去林总住处聊公务,在交谈中,林总曾给梁、张沏茶,还说了句:现在四川有点乱,本来我们还不放心,现在有你们两个在,就没什么问题了。

这个“我们”,林总指的是他自己和毛主席,当年林总说话习惯性如此。还有一次是梁兴初跟战友们去看电影,正好林总也在,跟大家挨个握了手。

这两件事都有人证,一查就能确定没有私下串联,毛主席听完就风趣地说:你喝了他的茶,但不是他的人嘛。

听了这句话,梁兴初非常高兴,以为很快就能有一个清楚的结果。然而,负责调查的工作人员在成都军区深挖时,翻出了一件往事,导致很多人命运被改变。

1970年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批评了“天才论”,敲响警钟。但有的人还不死心,暗中疯狂活动,迷惑了搞不清形势的干部。

梁兴初就是政治嗅觉不够,允许一些错误言论在成都军区发布,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专案组的人最后认为,敏感时期对于涉及之事要严肃处理。

因此,在1972年3月下发的〔1972〕14号文件中,中央给梁兴初、陈仁麒、谢家祥三人做出定性——“上了贼船”,随即他们都被隔离审查。

梁兴初当时被下放在山西省太原市义井化工厂,1979年下半年才解除劳动,重新安置生活。而他恢复名誉要更久,直到1981年10月才获得平反。

军区第二政委陈仁麒

陈仁麒土地革命大多数时间在闽西,抗日战争则长期留在陕北保卫中央,到解放战争时被派往东北,与野司首长的来往才多了起来。

他担任过东野11纵政委、48军政委,著名的战斗英雄董存瑞就是出自他麾下队伍。建国以后,陈仁麒工作都很努力。

只是1970年调往成都军区担任第二政委时,在审查这一块没能把好关,所以[1972]14号文件也点了他的名,下放到兰州炼油厂劳动。

1981年,有关部门重新审查后撤销了14号文件对陈仁麒的定罪,1983年,陈仁麒按大军区正职待遇离休。

军区第三政委谢家祥

谢家祥是红都瑞金出生的将军,早年的经历跟陈仁麒很像,土地革命曾在闽西战斗,抗战也在陕北工作、解放战争奉命挺进东北。

不过谢家祥资历浅一些,到四野大军南下时都只是第45军134师政委。直到参与过抗美援朝后,才升为54军政委,跟丁盛搭档。

1967年谢家祥调任为成都军区副政委,后升为第三政委。1970年他也没有阻拦错误内容发布,所以被撤职下放。

他级别低一些,受到的处理也没那么重,1977年就复出了,担任福州军区顾问。这点比其他几人相对要好。

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温玉成

或许有人会奇怪,既然都是被处理,为何温玉成没在[1972]14号文件上呢?这是因为,他很早就已经被处理了。

温玉成1968年被毛主席点名担任卫戍区司令员,负责保卫中央首长们的安全,没想到这个重要的位置,却让他陷入了风波。

1969年夏,黄上将的秘书李必达拿了一封信交给温玉成,内容全是黄上将跟林办叶主任之间的不正当关系以及他们谩骂江某的话。

李必达希望温玉成把信交给江某,但温玉成很犹豫,丢进抽屉里锁了半年,然后将信上交给了林办。叶主任看过信后非常愤怒,立即关押李必达,并且记恨上了看过信的温玉成。

在不断的枕头风下,1970年5月林总找到温玉成直接下令:鉴于北京的环境你自己不适应,经过军委内部讨论,决定调你去成都军区担任第一副司令员。

按道理来讲温玉成是被贬走的,理应不会被牵连,但那架飞机失事后,李必达恢复自由,没多久江某也知道了信的事。

温玉成在北京时期,就曾因为样板戏文工团的事跟江某有过节。这“新仇旧恨”一起算,江某点名说:温玉成是林的死党,不能放过他。

1971年10月23日,温玉成被隔离审查,到1976年12月才重获自由。而他恢复名誉是在1983年,当时组织给他的鉴定是:

属于办错事、说错话范畴,对其免于处分,以大军区副职待遇准其离休。这个结果,温玉成后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军区政委张国华

这么多重要干部都被处理,为什么最最重要的政工干部张国华却安然无事呢?说起来有三个原因。

一来张国华没有深入涉及到相关案件。跟梁兴初去林总家,是大军区干部对上级的正常拜访,他没有任何靠拢的行为,这点梁兴初可以作证。

而军区内部错误内容的发布,相关文件上也没有他的签字批准。或许有人会诧异,政治方面宣传内容,最高政委不通过也能发表?

如果是寻常时期,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但在大运动阶段,张国华的精力不在军区。他还兼任了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四川省革委会主任,是四川的一把手。

张国华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地方建设上,军区的思想实际由第二、第三政委负责,这点陈仁麒、谢家祥在审查中也证实了。所以,张国华就没有什么大问题。

二来张国华在四川乃至整个西南的地位都非常高。梁兴初虽然在朝鲜打出过“万岁军”威名,但放西南这一块,还是张国华更有影响力。

从1950年率部入藏开始,张国华就深耕于西南。组建西南军区、维护民族团结、62年对印自卫反击等等,无论对内还是对外,他都拿出了无可挑剔的成绩。

65年张国华出任西南局书记处书记,之后几年陆续兼任成都军区第一政委、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四川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省革委核心领导小组组长、三线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等职。

他对西南来说,就有几分定海神针的意味。在各界都有些不安之际,张国华不动,人心就能稳得住。

三来张国华与毛主席关系不一般。井冈山是我党首个创立的农村根据地,可惜由于王佐、袁文才后来的遭遇,出自井冈山的开国将军非常少。

而张国华恰好是其中一个,他投身革命之初,就在王、袁的部队中,朱毛红四军成立后,他也是红四军32团(王、袁部改编)中的一员,非常有代表性。

主席对井冈山非常有感情,建国后重返故地特意点名要见王、袁的妻子,且仍尊称她们为“嫂子”。

而主席见到张国华时,也是不叫名字,直称“井冈山”,可见主席把很多井冈山老战友的情感都寄托在张国华身上。

如此特殊的待遇,外加上述两个原因,张国华怎么可能会被处理呢?

遗憾的是,安然度过这次风波的张国华,却因为长期在高原生活,影响到了健康,以至于1972年2月21日早早病逝,年仅58岁。

中央领导听闻这个消息非常难过,毛主席痛苦道:以后再也见不到‘井冈山’了。周总理也流泪:中央正要重用,你却在这个时候走了!

哎,纵观以上五位将军的经历,只能感叹人生无常啊。

0 阅读:96

追梦的年

简介:所谓合适,是指要碰上那个你能降得住又能降得住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