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武周,心在李唐,狄仁杰生前苦心布局,在死后五年让大唐光复

听荷看历史 2025-04-25 19:44:54

公元705年二月,在狄仁杰去世五年之后,年过八十的宰相张柬之,来到在洛阳白马寺的狄仁杰墓前,对着狄仁杰的墓碑说道:“怀英,李唐光复了,你可以安息了。”

半个月前的一个晚上(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张柬之带着太子李显,以及朝中重臣崔玄暐(wei),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人,在左卫将军薛思行率领的五百羽林军的护卫下,将武则天的两个男宠张昌宗和张易之斩首,而后又在李多祚,李湛等人的接应下,径直闯入武则天居住的集仙殿逼迫武则天退位。

那夜,已经83岁的武则天知道大势已去,便在第二天命太子李显监国,第三天举行禅让仪式,第四天让李显登基称帝。

在武则天退位10天之后,李显复国号为唐,武则天建立的武周政权改朝换代。

说完,张谏之满含热泪,涕泗横流。在与狄仁杰听了一天白马寺的钟声之后,他才蹒跚而去。

从起事到恢复李唐江山,张柬之等人仅仅用了10天时间。而发生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的这场革命,之所以如此顺利的实施,则是和已经去世五年的狄仁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若没有狄仁杰的提前布局,大唐的天下到底是姓李,还是姓武,都犹未可知。

半生小吏

狄仁杰是并州太原人,和武则天是同乡。有人说他是武则天的蓝颜知己,但他实则是武周政权的掘墓人。

狄仁杰自小生于官宦之家,其祖父和父亲在唐初都担任的是一些长史和刺史的官职。

由于有着优渥的家庭条件和良好的家庭教育,狄仁杰在28岁这年明经及第,开始走入仕途。他的前半生在唐高宗时期担任过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朝散大夫行度支员外郎等职位。

在狄仁杰前半生里,他亲身见证了唐高宗李治从唐太宗李世民手中接过了大唐江山,并将大唐帝国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狄家三代也在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受尽恩泽。

但是,在狄仁杰的后半生,他又亲眼看见一个叫武媚娘的女人,一步步窃取了大唐帝国的神器。

隐忍中都

公元677年,唐高宗仪凤四年,当王勃的《滕王阁序》已经传遍大唐的大江南北之时,47岁的狄仁杰来到中都洛阳,担任大理寺丞,由此开始了他和武媚娘一生的恩怨纠葛。

初到洛阳,狄仁杰就展现了他精明强干的一面。在他上任之前,他的前任给他留下了堆积如山的案子。然而,狄仁杰在仅仅上任一年之后,便将前任积压的案子处理一空,案子涉及一万七千多人,但是却没有一例冤假错案出现。

但是,在担任大理寺丞的任上,狄仁杰却亲身历经了李唐的江山大权旁落。先是唐高宗晚年患有“风疾”,时常出现头晕,目眩,抽搐的情况,以致于不能处理政务。而武则天就是在这个时期趁着帮李治处理政务的机会,一步步架空了李治。更是在公元675年,毒杀了自己的儿子李弘。

在此期间,武则天的名号也由皇后变成了天后。

李弘死后,武则天又用唐高宗的名义,废了自己二儿子李贤的太子之位,并将其流放巴州(四川巴中)。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武则天为防有人拥立李贤为帝,便偷偷派人前往巴州将李贤毒杀。

李治死后,在李唐重臣的一致要求下,武则天不得已又将自己的三儿子李显推上帝位,但是仅仅数月之后,武则天就找理由废了李显的皇帝之位。

由于当时忠于李唐皇室的力量仍然很强大,武则天称帝的野心只能被暂时压下去,而后他又将自己的四儿子李旦立为傀儡皇帝,她则是开始临朝称制。

看着篡唐之心已经昭然若揭的武则天,时年已经五十多岁的狄仁杰深感愤怒。特别是亲历武则天为了权力,竟然不惜毒杀自己的两个儿子时,狄仁杰想不通,作为一个女人,她为什么那么狠;作为一个母亲,她怎么下得了手。

但是,当时的狄仁杰人微言轻,只是一个小小的大理寺丞,李唐的众多皇族和重臣都对付不了武则天,他又能有什么办法。

当时狄仁杰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愤怒深深隐藏,在时机成熟时帮助李唐宗室夺回江山,以报大唐对他们狄家三代的恩德。

经世治国

公元686年,在傀儡皇帝李旦登基两年之后,狄仁杰被外放宁州(甘肃庆阳),担任刺史一职。

尽管当时的李唐神器似乎已经被武则天窃取,但是宁州的百姓,依旧是大唐的子民。在宁州刺史的任上,狄仁杰事必躬亲,体察民情,安抚民众,团结少数民族。短短两年,就将宁州打造成一片人间乐土。

当地百姓为感谢狄仁杰,自发的在当地为他立碑勒石,篆刻功绩。

公元690年,狄仁杰在被外放四年之后,他所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在这一年,武则天和李唐皇族彻底摊牌,废了自己四儿子李旦的皇位,自己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随后开始了对李唐皇室的大规模清洗。唐太宗李世民的子孙几乎被他屠杀殆尽。

武则天登基之后,以前忠于李唐政权的那一帮朝臣也几乎被武则天清洗殆尽,但由于狄仁杰善于伪装,故而被武则天排除在外。

在清理完李唐皇族的旧臣之后,治理这么一个偌大的国家,武则天就必须组建新的领导班子。

而就在这时,狄仁杰因为是武则天的同乡,在外放的过程中又政绩斐然,再加上狄仁杰已经60岁了,可谓是老成持重。自以为用着放心的武则天便将狄仁杰召回京城出任宰相。

但是狄仁杰仅仅当了两年宰相,就被武则天安插在朝中的特务来俊臣诬陷谋反,尽管武则天后来查明是诬告,但狄仁杰还是被贬到彭泽(江西九江)当县令。

而这一贬就是四年。

四年之后,北方的契丹大举入侵河北,攻陷冀州,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前往河北抵御契丹。狄仁杰到任之后,凭借着自己治理宁州时的威望,让契丹不战而退。

在班师回朝之后,狄仁杰凭借抵御契丹之功,再次官拜宰相。而这个时候的狄仁杰已经68岁了。

站位李唐

眼看自己就要步入古稀之年,狄仁杰光复李唐的事业依旧遥遥无期。但是,此时的武则天已经74岁了,她所面临的处境也同样严峻。

对于武则天来说,将来在自己死后,是把皇位传给儿子,还是传给侄子,是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

如果传位给儿子,那在他死后,儿子必然恢复李唐政权,而她穷极一生建立的武周政权就是一个笑话。但如若传给侄子,那就相当于她将皇位传给了一个外人。

有一天,武则天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她梦见一只鹦鹉在飞的过程中,两翼突然折断,而后狠狠的摔在了地上。

第二天狄仁杰进宫面圣,武则天就把这个梦讲给了狄仁杰听,想借着狄仁杰渊博的学识给自己解梦。

听完武则天的诉求,狄仁杰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游说武则天归还李唐政权的机会。

而后狄仁杰便说道:这鹦鹉的谐音是武,隐喻陛下的姓氏,而折断的两个翅膀,隐喻陛下仅剩的两个儿子。如果这两个儿子一直受打压,对您是不利的。如果重新启用这两个儿子,您的两翼便可以复振,您开创的天下才会更稳固。

狄仁杰话中的言外之意,就是暗示武则天在立储问题上要选择自己的儿子。

武则天如此聪明,又岂不知道狄仁杰的言外之意。而后指责狄仁杰,自己传位给谁,那是自己的家事,不是狄仁杰能议论的。

但是,狄仁杰知道,这已经是他最后的机会了。而后狄仁杰据理力争的说道:“立太子不仅是陛下的家事,更是国事,我身为宰相,又怎能不管。”

而后狄仁杰又继续说道:“太宗皇帝一路披荆斩棘,枕戈泣血方才夺得天下,传位于高宗。高宗又将天下托付给陛下,而今陛下能将天下交予外姓之手吗?陛下如若传位于儿子,千秋万岁之后可以配享太庙,享受香火供奉,如若传位于侄子,侄子只会祭奠自己的父亲,又岂会将姑姑供奉于宗庙。如此境遇,陛下百年之后当如何?”

狄仁杰的一席话,瞬间打消了武则天立侄子为太子的想法,而后武则天下令将流放房州(湖北房县)的三儿子李显秘密接回洛阳。

当狄仁杰知道李显是被秘密接回的时候,狄仁杰又对武则天说道:“太子回朝,却偷偷摸摸,这让天下人知道后该怎么想。而今之际,当以隆重的礼仪迎接太子回朝,才能向天下昭示陛下您的态度。”

武则天又听从了狄仁杰的建议,而后先将太子李显安置在龙门,又以太子之礼将李显大张旗鼓迎回宫中,从而让天下人都知道天下还会回到李唐子孙手中。

生前布局

尽管狄仁杰以一己之力为李显稳定了太子之位,但是由于武则天晚年内有以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为首的男宠祸乱朝政,外面又有以武三思,武承嗣兄弟为首的武氏家族觊觎太子之位,李显的太子之位依旧岌岌可危。

为此,狄仁杰又趁着武则天让他举荐人才的机会,先后两次向武则天推荐张柬之,并将其推到宰相的位置上。

尽管张柬之比狄仁杰还大五岁,时年已经75岁了,但是张柬之比狄仁杰入朝的时间更早,比他更忠心李唐,身体也比他好,最主要的是张柬之还有能力,有谋略,有手段。

除了张柬之之外,狄仁杰还举荐了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以及姚崇,袁恕己等人,让他们都得以进入朝廷中枢。

而这,都是狄仁杰临近古稀之年,在朝廷中埋下的一颗颗忠于李唐政权的钉子,一旦时局有变,他们就将拥立李显复位。

但是,狄仁杰终究没有等到拥立李唐光复的那一天。公元700年九月,狄仁杰病逝于洛阳,终年七十一岁,死后被葬于洛阳白马寺。

公元705年正月,在狄仁杰去世五年后,他生前在朝中埋下的钉子张柬之,带领着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崔玄暐,李多祚,李湛等人,在武则天病重之际发动神龙革命,最终迫使武则天传位于太子李显。

李唐神器在被武则天窃取十五年后,最终又回到李氏家族手中。但谁都没想到,这一切的推手,竟是已经去世五年的狄仁杰。

时过千年,今日的白马寺人声鼎沸,享誉全国,但是谁又知道,在白马寺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竟然长眠着一个再造大唐的功臣。

0 阅读:4
听荷看历史

听荷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