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月初,国民党陆军副司令汤尧带着残部逃到滇南后,和李弥、余程万产生矛盾

市井老李 2025-01-10 22:12:03

1950年1月初,国民党陆军副司令汤尧带着残部逃到滇南后,和李弥、余程万产生矛盾。此前,李弥、余程万被扣押时,两人的基本部队第八军、二十六军换了新军长。两人被卢汉释放后,蒋介石为了安抚,分别给了两人云南省主席、绥靖公署主任的头衔。 此时,云南大部已经解放,第八军、二十六军逃到滇南后,被合编为第八兵团,由汤尧兼任兵团司令官。李弥、余程万虽在老部队尚有影响力,但由于军长换成了曹天戈、彭佐熙,彼此间的关系很是微妙。 汤尧召集师长以上将领开会,讨论下一步的去向。李弥在两个多月前,曾去找汤尧,提出把第八军、二十六军撤到滇西,但遭到拒绝。如今,滇西的龙陵、腾冲等地已经解放,李弥只能退而求其次,建议把部队撤到怒江以西,依托天险,坚持到5月,以观局势变化。 汤尧反对说:“滇南有几百万人口,物产也丰富,突然放弃未免太可惜了。” 李弥说:“一旦共军打来,再走就来不及了。” 汤尧说:“情况还没有那么严重,即便作战不利,也可以撤往越南、老挝等地。” 这时,曹天戈也出言附和汤尧的主张,李弥脸色阴沉,不再说话。汤尧又转过头,询问余程万、彭佐熙的意见。 余程万在会前已和彭佐熙讨论过,两人都认为大势已去,继续留在滇南必然是全军覆没,应当尽快撤离。 因此,余程万在会上建议说:“部队应该马上离开云南,想方设法撤到海南去。” 汤尧说:“没有命令就撤离云南,你们谁敢承担这个责任?” 汤尧、李弥、余程万,三个人三个主张,这场会议不欢而散。老蒋得知后,派飞机将三人接到了台湾。 见面后,老蒋将李弥、余程万痛骂一番,对汤尧则是宽慰有加。这时的老蒋,因李弥、余程万有被扣押的经历,对他们已有了戒心。 见完老蒋后,汤尧去见“国防部”第三厅厅长许朗轩。许朗轩说:“云南的部队,这下都要交到你手里呢。” 汤尧说:“有顾总长(顾祝同)在前,我只是代为指挥。” 许朗轩说:“几天前,总裁准备让顾总长或去西昌或去滇南,统一指挥在大陆的残余部队。此事被顾总长的妻子得知,哭哭啼啼的去找总裁,说她丈夫身体不好,年纪也大了。总裁考虑后,决定由胡宗南留在西昌,你留在滇南,大陆军事上的事,就交给你两人了。” 汤尧叹气说:“我这个陆军副司令,也就当了二十几天,手头部队不多,若想守住滇南,不增派兵力是不行的。” 许朗轩说:“只要你能在滇南守上几个月,装备人员都会有的。” 第二天,顾祝同叫来汤尧,说:“总裁给我打电话,说余程万不可再信,二十六军是他的老部队,你回去后和空军联系,将该军的装备全部留下,人员空运到台湾。” 汤尧说:“滇南本就兵力不足,再把二十六军运走,恐怕不妥。” 顾祝同说:“你用二十六军留下的装备,不就可以扩充一个军。胡宗南在西昌的几百军校生随后也给你运来,滇南的人口,几个月让你拉上三五万的壮丁不成问题。” 汤尧试探的问:“若万一坚持不住,怎么办?” 顾祝同说:“实在不行,去越南,去缅甸都可以。 汤尧说:“不用余程万的话,是否可以在军事上让李弥负责,他是云南人,各方面协调方便一些。” 顾祝同说:“总裁对李弥也不信任,他继续当省主席为宜,你把部队牢牢抓走。” 见完顾祝同的汤尧,刚回到住所,白崇禧就派人联络,说晚上在元山饭店设宴给他接风。说是设宴,其实就一桌饭,除了白崇禧、汤尧外,再就是几个作陪的桂系将领。 闲聊一会后,谈话进入主题,白崇禧问:“你这次去见他(指老蒋),得到的指示是什么?” 汤尧说:“他让让我死守滇南,可我这个兵团司令,其实就指挥了两个残破的军,恐怕难以久守。“ 白崇禧说:“靠这块一隅之地,能成什么气候。你难得有掌握兵权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将部队撤到越南是上策。黄杰、徐启明、刘嘉树的部队,已有三万多人进入越南,你这两个军如果也能过去,联合起来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这显然是白崇禧的一厢情愿,因为入越的三万多残兵败将,其结果是被法军缴械,关入了集中营。 1月8日,滇南的二十六军接到台湾发来的命令,让官兵做好空运离开的准备,同时将所有的装备物资交给第八军暂存。 不带一枪一弹,徒手上飞机,这让二十六军官兵人心惶惶,尤其是主要军官疑心大起,担心去了台湾后会遭到针对。第八军官兵也是群情激动,认为二十六军走后,留下他们是故意让送死。 为了稳定军心,顾祝同不得不亲自带着汤尧和李弥乘飞机到了滇南。余程万在受了老蒋训斥后,已偷偷离开台湾去了香港,这也为他后来的离奇被杀,埋下了伏笔。 顾祝同在蒙自召集第八军、二十六军将领开会,协调的结果是:第八军尽快准备空运,允许带走武器,但马匹、车辆及器材交给第八军;新设立第九军,该军只辖一个170师,由师长孙进贤任军长。 会后,顾祝同留下汤尧,带着李弥等人去了西昌。解放军这边,十几天时间急行军二千里,很快就攻占了蒙自机场。仓惶逃走的汤尧、曹天戈等人,被解放军追击部队在元江俘虏。(图片:左一为李弥)

0 阅读:109
市井老李

市井老李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