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2年,23岁的曾巩第3次科举。中榜前,经贵人牵线,晁家便将最小的女儿许给曾巩为妻,不料他却落榜。晁宗恪一听到消息,就要悔婚。可他女儿怒道:“我不同意!我非他不嫁!”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1019年出生在官宦世家,祖父曾致尧官至尚书户部郎中,父亲曾易占官至如皋知县。 祖父父亲虽然官位不算很高,但他们在世时家境不错,曾巩自幼可以有钱有闲饱读诗书,世有“神童”之称。12岁时,曾巩就能写出万字文章《时务策》,文采斐然,欧阳修惊为天人,将他收为入室弟子。 怎奈好事多磨。18岁那年,父亲带曾巩到京城就职,不料突然遭人诬陷被罢官,赋闲在家,这一下就是十二年。 原本父亲微薄的薪水能养十几口人,现在却没有了,全家一时陷入困境。养家的责任一下子便落在曾巩身上。 1047年,28岁时曾巩丧父,没过几年哥哥也去世,此时家里还有1个母亲,4个弟弟,9个妹妹,最小的只有5岁。 这时候,曾巩面临侍奉日渐年老的母亲,安排4个弟弟读书,还要把9个妹妹一个一个给嫁出去,这比一般穷苦老百姓的压力还要大。 自从18岁起,曾巩每天很早起来,很晚睡觉,他不得不放弃追求梦想,全国四处打工以维持家用。因为家里太穷,生活实在艰难,没人敢把女儿嫁给他,以至于曾巩很晚才结婚。 直到1042年,曾巩第3次来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前途未卜。 当时的宰相吕夷简这个人是个十足的守旧派,是欧阳修、范仲淹等改革派的死敌。为了网罗人才,吕夷简有意识寻找可以笼络的对象。当时的曾巩才华横溢,声名已经传遍京城,就差金榜题名了。 很快地,吕夷简知道了曾巩的存在,想将他收为己用。他想到的办法是,给曾巩说亲。 不得不说,吕夷简真是办了件好事。他给曾巩介绍的对象是光禄少卿晁宗恪的女儿晁文柔。 晁家在北宋可是名门望族,而晁文柔是大家闺秀,自幼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知书达理,温柔贤惠。 且,晁文柔早就听闻曾巩的才华,一颗芳心暗自系在曾巩身上。 见有人给自己说这样好的亲事,大龄青年曾巩忙不迭的答应了。曾巩参加科考后第3天,他与晁文柔订婚。 宋朝有“榜下捉婿”一说,但未放榜就被“抢婚”的,曾巩可以说是史上第一人。 不久后,吕夷简终于露出他的狐狸尾巴,要求曾巩写一篇文章攻击范仲淹和曾巩的恩师欧阳修。曾巩怎么可能答应:对不起,宰相大人,我不写! 吕夷简的目的落空,而拒绝的后果是那次科举考试曾巩以失败而告终。谁能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未来岳父晁宗恪看到曾巩落榜,便翻脸不认人,千方百计想要取消女儿和曾巩的婚事。 谁知,晁文柔早就认定曾巩,当即跟父亲表示非他不嫁。于是,这位豪门千金果断跟亲爹闹翻,索性跟曾巩“私奔”了。 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啊!1054年,35岁的曾巩正式迎娶18岁的晁文柔为妻。 婚后,曾巩和晁文柔生活幸福,恩恩爱爱。妻子温柔体贴,又勤劳能干,尽心尽力照顾婆母和弟弟妹妹们,极大减轻了曾巩的负担,让曾巩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读书。 正是有了晁文柔的倾情奉献,婚后第4年,曾巩终于进士及第。 那是1058年,这一年,39岁的曾巩带着弟弟曾牟、曾布和曾阜,还有妹夫王无咎、王幾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结果6人全部中进士,轰动全国。 本以为苦尽甘来,没想到1062年,26岁的晁文柔终因劳累过度,病逝。 往后的21年里,曾巩一直在思念着她。
1042年,23岁的曾巩第3次科举。中榜前,经贵人牵线,晁家便将最小的女儿许给曾
功标青史呀
2025-01-11 17:23:37
0
阅读: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