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年味”就是喜庆、求福、团圆。随着2025年乙巳蛇年的脚步日益临近,思南非遗美食花甜粑也开启了“新春模式”,别具匠心的思南花甜粑匠人把“蛇”元素与花甜粑制作进行了巧妙融合,让大家在品尝传统味道的同时,得到美好新春祝愿。
一大早,在思南县思唐街道城北社区黔美花甜粑作坊,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思南花甜粑传承人李文仪和妻子文平宗便开始忙活起来,夫妻俩分工协作,忙得不亦乐乎。妻子文平宗告诉笔者,每年进入农历腊月,就是花甜粑制作销售的旺季,也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
“今年腊月初就开始忙了,都是从凌晨两点要做到当天下午五六点,几乎每天下来有十七八个小时。”文平宗说。
花甜粑主要原料为糯米、粳米和用胭脂萝卜提取的植物染料,从制作工艺上看只是简单的磨面、揉面、塑形等过程,用到的工具也只是木条、尺子等简单的工具,但其背后却有着很深的门道。
“三分之二的糯米加三分之一的粳米,浸泡以后舂成米面,然后打浆揉成面团,再揉搓成面皮以后上色、压花再揉搓成形,然后蒸制、冷却、摊晾成形,一共要十多个步骤才能够做出花甜粑成品。”文平宗介绍,花甜粑制作好后不能马上食用,得等其完全冷却,才可享用,整个过程需要40多个小时。
花甜粑的制作,在思南县流传已久,据传源于明朝田氏家族,是思南民间的一种吉祥食品。李文仪从9岁开始,就跟着家中长辈学习做花甜粑,已经做了40个年头,是思南县唯一一个可以在花甜粑里自由创作字体的手艺人,通过不断地传承创新,李文仪研发出了很多新的文字、花草、动物图案,做字的技巧更是一绝。
“我们每年都会根据农历的生肖来做一些创意,比如马上就是蛇年了,按‘甲子’来说它是‘乙巳’年,这个图案就用这个‘巳’的变形,变成了四条小蛇。”李文仪介绍。
作为独具地域特色的年货,今年李文仪精心设计的“蛇”元素花甜粑,刚推出就订单不断,大多都是在外地工作不方便回来的思南人提前预定的年货,制作精妙、透着节日喜气的花甜粑,让每一个游子,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在年货中感受到家乡的年味和祝福。
“今年这个蛇元素的图案是有巧思的,特别是蛇头设计是很明显是一个‘如意’的造型,每一条小蛇都象征‘巳巳(事事)如意’,四条小蛇还共同构成了一个‘中国结’。”李文仪说,“蛇”元素花甜粑内里暗藏玄机,寓意美好,希望前来购买的顾客能“讨个好彩头”。
思南制作花甜粑讲究的是“花花做里不做外”,就是在粑粑内做花。所以花甜粑看似外形平淡无奇,但只要横向依次切片,每一片都有一模一样的吉祥字样或图案,体现了一种内敛、不张扬的生活态度和始终如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蕴含着丰富的儒家文化内涵,浓厚的图腾意识、强烈的祈福意愿和特有的伦理观念。
花甜粑糯软香甜、口感纯绵,吃法多样,蒸、煮、烤、炸都可以,但最通常的吃法还是用甜米酒、糖和花甜粑同煮食用,是思南人年味中一抹独特的民俗之味,是家家户户都要制作或品尝的食物,一口下去既满足了味蕾,也延续着思南人最传统的迎新记忆。(陈敏、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