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相术名人传奇(十六)——琵琶亭术者

智者聊过去 2024-09-07 20:10:51

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在位多年的宋孝宗终于厌倦了政事,宣诏退位,禅位于自己的儿子赵惇,自己效仿宋高宗,当上了太上皇。这一年的赵惇,已经年满42岁,从乾道七年(公元1170年)他被立为皇太子算来,他已经当了十九年的东宫太子。

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赵惇想登上那个位子早已迫不及待,用现在的话来说等得花儿都谢了。奈何其父宋孝宗身体还十分康健,丝毫看不出有退位让贤的意思。到了40岁这年,等得心焦难耐的赵惇,对宋孝宗说了一番是试探也是提醒的话。赵惇当然也不敢说得太过直白,他很是花了一番心思,语言十分含蓄艺术。

让我们来听听赵惇的原话,他鼓足了勇气对宋孝宗说道:“我的胡子也开始发白了,有人给我送了染黑胡子的药,可是我却一直没有敢用。”宋孝宗当然听出了赵惇的言外之意,如果是个恋栈的暴君,赵惇的结局未必乐观。好在宋孝宗不是这样的人,他其实也并不贪恋皇权,早就想着禅位给自己的这个儿子。但是宋孝宗也有自己的难处:宋高宗禅位之后当上了太上皇,也许是不用再操劳受累,竟然活了许久,当时还健在。宋孝宗考虑到自己这时候禅位不太合适,且不说需要多花费许多供养费用,两位太上皇的名称就够让人头疼了。所以听了太子这话,宋孝宗假装没有听懂,并没有立即禅位,赵惇也只能耐住性子慢慢等候。

淳熙十四年十月,太上皇宋高宗终于活到了生命终点,宋孝宗正式表达了禅位给赵惇的意思,他开始让赵惇接手政事,设置议事堂,逐步培养赵惇处理日常事务。到了淳熙十六年,宋孝宗觉得赵惇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能力,正式下诏禅位,赵惇终于当上了皇帝,是为宋光宗。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宋光宗觉得父亲对自己还是够意思的,他当然也要投桃报李。即位当天,宋光宗就尊称宋孝宗为“至尊寿皇圣帝”,将宋孝宗的住处北宫改名为重华宫,规定每五天要朝拜一次。新皇登基,大臣们当然也要表达一下意思,按照以往惯例,群臣上表请求将宋光宗生日这天奉为“重明节”。对于大臣们的热情,宋光宗当然一一照准。总之新皇新气象,一切似乎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可是这一年,却有人听到了另一种不和谐之音。当时屈死风波亭的岳飞已经平反,他的儿子岳霖奉召回京。岳霖坐船经过一处,那里有一座琵琶亭,船家将船系在岸边休憩,岳霖便独自来到琵琶亭那里游玩。他看到亭中有一位江湖术士,在那里给人拆字算卦。凡是在他面前拆字算卦的人,术士随口就能说出算卦人的家庭情况过往经历,十分灵验。岳霖心中很是敬佩这位术士,于是主动上前招呼,请他一起喝酒。

岳霖与术士边喝酒边聊天,那术士听说岳霖是岳家后人,对他格外敬重,聊得很是投机,话题自然也离不开新皇即位这些时尚热点事件。术士忽然想起了什么,坐直身子,表情严肃起来,一本正经地对岳霖说道:“你看到了最近的邸报了吧。新皇尊奉太上皇住处为重华宫,将诞圣日定为重明节,也不知是何人如此命名,却是考虑欠周,命格有损,只恐对吾皇不利啊!”

岳霖听得莫名其妙,疑惑地问道:“先生何出此言?”那术士笑道解释道:“人名地名,乃至国号,虽然只是一个名称,看似普通,但却内蕴玄机。譬如前朝钦宗皇帝国号就起得不好,名为靖康。‘靖’字拆开乃‘立十二月’,故钦宗皇帝即位一年,就有靖康之耻。还有太宗皇帝,国号为‘太平兴国’,‘太平’二字拆开即‘一人六十’,故太宗皇帝五十九即驾崩殡天。”

岳霖听着觉得不无道理,可还是不懂:“那当今陛下用的名称有何不妥?”术士叹了口气,用手指蘸着酒水在桌上写下一个“重”字,指着对岳霖说道:“这两个名字都以此字开头。‘重’字拆分开来,就是‘二千日’,暗含新皇的命理玄机,令人深思啊!”

岳霖乍听此言,惊讶得差点一口酒呛了出来。岳家刚刚经历过流放之苦,岳霖可不想重蹈覆辙,他四下看看,好在旁边并没有别人。岳霖连忙掩耳起立,从身上掏出几锭银子扔给术士,推说自己有事,打发他离开。

话说宋光宗刚当上皇帝时,还一心想着有所作为,革故鼎新,推行新政。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他就听信谗言,疏离太上皇宋孝宗,手下的两位宰相也因为政见不合,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太学生竟然闹起了学潮,朝廷大臣对宋光宗也产生了诸多不满,纷纷上书劝谏。

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太上皇宋孝宗去世,宋光宗竟然因为生病没有参加丧礼,引发更多内忧外患。朝中文开官员都巴不得宋光宗效仿宋高宗与宋孝宗,早日禅位,宋光宗为了缓和矛盾,也故意在大臣面前表示:“历事岁久,念欲退贤。”宋光宗说得并不是真心话,但大臣们却借此机会,逼迫他禅位于次子赵扩,也就是后来的宋宁宗。

岳霖回想起当年琵琶亭中术士的话,不禁心中骇然:宋光宗从即位到让贤,总计当了六年的皇帝,正好应验了千日之数。

0 阅读:5
智者聊过去

智者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