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通过多主体供给、租购并举,打造“求职免费一张床”“就业5折租一间房”“安家4.5折购一套保障性商品房”“7折公租房”等全链条住房保障体系,让更多人能够以较低成本在城市安居
厦门把保障性商品房保障范围由原来的本市户籍低收入群体,扩大到在厦工作满5年、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技师职业资格等人员
保障性租赁住房稳定运营并达到一定收益率之后,通过REITs资本运作平台回笼资金,继续投入新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增强了造血功能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郑良
位于厦门市区繁华地段的湖里区围里公寓,居住了近1500名在厦求职实习的新毕业大学生。公寓楼道干净整洁,进入大门和楼栋需要刷脸认证,每个房间有2~3个床位,配备空调、热水器、烟雾报警器、书桌等设施。
在公寓一楼的健身中心,记者见到了陕西渭南师范学院毕业生党文卓。此前从未到过厦门的他,被这里优惠的住宿条件吸引了。
“2024年8月,我在网上申请了床位,不到一周就批下来了。拎包入住的环境,帮助我度过求职阶段的住房尴尬期。”党文卓告诉记者,他正在一家健康管理企业实习,月薪5000元,“我希望能在这个城市留下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
作为全国最早提出并开展保障性住房工作的城市,厦门2006年即面向本市户籍中低收入群体探索建立财政出资统一建设、统一性分配、统一管理的社会保障性住房机制;2009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保障性住房地方法规《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管理条例》。
近年来,厦门进一步聚焦求职就业大学生、城市公共服务人员、企业骨干人员等新市民群体,通过多主体供给、租购并举,打造“求职免费一张床”“就业5折租一间房”“安家4.5折购一套保障性商品房”“7折公租房”等全链条住房保障体系,让更多人能够以较低成本在城市安居。
经过20年持续探索完善,厦门已形成分层次、全覆盖、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通过发挥好政府+市场作用,增强造血功能,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提升服务保障质量水平。
让更多年轻人“住厦来”
厦门,是福建省唯一连续十年人口净流入、青年人口持续增长的城市。全市532.7万人口中,非本地户籍的新市民人口约286万,一些青年就业者租不好房、买不起房问题较为突出。近年来,厦门通过完善住房保障政策设计,拓宽保障范围,延伸保障链条,让更多新市民特别是年轻人住下来、留得住。
“从求职实习到就业初期,再到工作一定年限实现安家定居,大学生、企业技术骨干等新市民,在事业发展各阶段都能享受到相应的住房保障政策。”厦门市住建局局长李德才介绍。
——“免费一张床”稳住求职者。2024年4月起,厦门向毕业3年内来厦求职见习实习以及在厦门无住房的大学生,提供最长12个月的“免费一张床”住宿保障。
多名来自省外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厦门将求职见习实习大学生纳入住房保障对象,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不仅极大降低了住房成本,而且住得安全安心,可以像在大学校园一样,经常交流信息、互相鼓励。每周都有企业来公寓小区开招聘会,身边不少人很快找到了工作。
据统计,“免费一张床”政策推出以来,已有3781人次入住。围里公寓大学生驿站负责人杜玉嫣介绍,目前可用床位超过2000张,预留房源充足,能够满足符合条件的求职实习大学生居住需求。
——“5年5折租房”留住优质人才。从2021年底起,厦门市对30周岁以下首次来厦就业创业的大学生、经厦门各区(管委会)认定的技术骨干人才,按市场租金5折标准,提供最长不超过5年、每人每年5000~8000元的租金补贴保障,满足他们在就业创业初期的过渡性住房需求。
福州大学毕业生李睿鹏2024年在厦门集美区找到工作。就业不久,他在网上提交学历证明和在企业缴纳社保记录,申请到每年6000元租房补贴。他告诉记者,领取补贴后每月实付房租在1000元左右。
据统计,厦门已发放“5年5折租房”补贴8.07亿元,保障新毕业大学生等群体9.07万人次。
分层次全覆盖惠及更多人群
厦门的住房保障体系突出分层次、全覆盖、租购并举等特点,以保障性租赁房、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商品房等多种形式,满足住房困难群体多样化住房需求。
——面向本市户籍中低收入群体,配租保障性租赁住房。根据家庭人口数量,配租45~75平方米不等房源。按照家庭收入标准,承租家庭自付租金比例分为10%、20%、30%、60%四档。目前,厦门已累计保障3.86万户困难家庭。
——面向环卫工人、公交司机等城市公共服务行业一线员工、重点企业员工等外来人员,以7折价格提供市级公共租赁住房。
“2016年以来,厦门面向全市1118家单位开展116个批次市级公共租赁住房配租。”厦门市住建局住房保障处处长吴雪琳介绍,市级公共租赁住房由单位申请,根据职工需求配租,职工自付租金为市场租金的70%。目前,已累计为2.5万名职工解决基本住房需求。
记者走访多个公共租赁住房小区看到,小区多位于工业园区、公交枢纽站点等附近,周边配套较为成熟,房屋配备空调、热水器、洗衣机等设施。在享受7折租房政策的同时,一些重点企业还对员工租房给予补贴。
厦门市公交集团一线驾驶员6200多人,绝大多数是外来人员。来自江西赣州的42岁驾驶员梁贵道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四口此前长期租住在城中村的一居室,生活不便。2021年,梁贵道申请到位于火车站附近的90平方米公租房,每月租金1700元。“居住条件有了质的提升,价格还便宜,这让我更加安心投入工作。”梁贵道说。
“十四五”期间,厦门着力打造建筑者、产业者、服务者之家等公共租赁房品牌,为环卫工人、公安辅警、家政服务人员、快递外卖员等城市公共服务人员建设2万余套(间)公租房。
——面向符合条件的本市户籍和新市民中的住房困难者,出售保障性商品房。
2022年6月起,对于有一定经济基础、有购房安家需求却缺乏足够经济实力的新市民,厦门把保障性商品房保障范围由原来的本市户籍低收入群体,扩大到在厦工作满5年、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技师职业资格等人员。不论是否取得本地户籍,均可按照市场评估价4.5折申购,帮助更多新市民以较低成本安家定居,目前已配售新市民保障性商品房2550套。
多元供给增强造血功能
近年来,厦门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作用,探索多元主体参与,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当地通过保障性租赁房土地出让,工业厂房、商业地产等存量非住宅改建,利用农村集体发展用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土地新建,闲置住宅项目房源盘活等方式,以市场化方式满足更多群众对住房保障、服务提升的需求。
湖里区万科泊寓公寓海湾社区,是利用企业自有用地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一个案例。泊寓公寓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原是某企业自有仓储物流用地。2021年以来,在厦门市政府支持下,由企业自主建设、运营管理保障性租赁住房,政府按每平方米1000元标准给予补贴,并予以税收、土地价差免交等优惠。2022年3月投入运营以来,4000多套(间)房入住率达99.6%,95%以上由年轻人租住。
“公寓毗邻厦门火炬高新区,租户主要是周边企业员工,租金价格是市场价的9.5折,每年涨幅不得超过5%。”泊寓公寓负责人介绍。
2021年7月以来,厦门累计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13.07万套(间),已入市7.1万套(间),培育专业化规模化建设运营企业41家。
与此同时,厦门探索运用资本市场撬动更多资金参与。2022年8月,全国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动产信托基金(REITs)上市交易,中金厦门REIT项目是其中之一。该项目以厦门安居集团建设运营的两处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收益作为资产包,首批估值13亿元,受到市场欢迎。目前已净募资金超过8亿元,现金年分派率4.3%,被上交所认定为标杆扶持项目。
这两处保障性租赁住房2020年3月竣工,共有4665套小户型公寓,周边配套完善,租金略低于市场价格且长期保持稳定,受到年轻人青睐,推出后出租率一直在99.5%以上。
安居集团副总经理陈勇介绍,保障性租赁住房稳定运营并达到一定收益率之后,通过REITs资本运作平台回笼资金,继续投入新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增强了造血功能。下一步,安居集团还将推动更多租赁住房通过REITs扩募上市。
2023年,厦门翔安区洋唐居住区获得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为唯一获评的保障性住房项目。洋唐居住区是福建省最大的保障性住房综合体,占地48.7公顷,建筑面积137.8万平方米,涵盖保障性租赁房、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商品房、高层次人才房等房源。
走进洋唐居住区,可见平整干净的绿地,道路旁绿树成荫,小区绿化率近40%,建筑密度低于30%。这里人车分流,不时可见锻炼的老人和嬉戏的孩童。目前居住人员超过3万人,其中既有低保户、城市公共服务人员等中低收入群体,也有高新技术企业骨干、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等,居民们和谐相处,怡然自得。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既要增加量的供给,更要注重质的提升,以满足群众对于保障性住房的更高期待。厦门将进一步优化规划选址、建设标准、运营管理,完善相关配套,不断提升保障性住房品质和服务,让群众在‘住有所居’的基础上住得更加安心、舒心。”厦门市副市长张志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