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3日,关掉电台的杜聿明,见各部队按计划向永城撤退后,好不容易松了口气,不料却接到了蒋介石空头的手令。 在12月2日傍晚,经过两天的急行军,杜聿明集团大部已经到达远离徐州一百余里的李石林、孟集一带。 杜聿明认为危险已经解除,下令休息一晚。第二天,杜聿明了解了一下总部直属部队及各兵团前进报告后,正准备登车启程,74军军长邱维达派人送来了空投的蒋介石手谕。 原来,蒋介石放不下被包围的黄维兵团,在得知杜聿明率部到达李石林地区后,临时做出了“南打北进”解黄维之围的决定。 本来杜聿明担心蒋介石变卦,所以临时关掉总部电台,对外宣称电台坏了正在维修,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还有空头手谕这招。 手谕是邱清泉让74军军长邱维达送来的,杜聿明再也无法独断,只得下令各部队停止行动,然后召集第二兵团司令官邱清泉、第十三兵团司令官李弥、第十六兵团司令官孙元良来商议对策。 邱清泉和孙元良很快就来了,李弥没来,派来了副司令官陈冰。大家看了蒋介石的手谕,脸色黯然,默不作声。 杜聿明说:“如果依原计划行动,到达目的地绝无问题;如果照此命令打下去,未见得有把握。” 邱清泉看杜聿明忧虑重重,脸色阴晴不定,考虑了一会后说:“可以照命令从濉溪口打下去!” 陈冰说:“有把握吗?” 邱清泉突然发起火来,指着陈冰的鼻子大骂说:“指望你们肯定是没有把握的,你们是怎么掩护的?我的汽车队还没全跟上来,你们就溜了!” 陈冰不甘示弱的反驳说:“你不是我的长官,指挥不了十三兵团,你别自己倒霉找我们出气!” 其实也不怪陈冰发火,掩护邱清泉的任务,杜聿明本来是交给孙元良的。孙元良自知理亏,看邱清泉如此气焰也不敢说撤退了。 孙元良是个投机的人,干脆说:“这一决策关系重大,我完全听从命令。” 邱清泉看看杜聿明还犹豫,将桌子一拍,大声说:“总座,照命令打吧!今晚调整部署。从明天起,我第二兵团担任攻击,第十三、十六兵团在东、西、北三面掩护!” 杜聿明皱眉说:“大家再看看命令,多考虑一下。我们敢于负责就走,不敢负责就打。这是全军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慎重!” 几个人又将蒋介石的手谕看了一遍,神情更加沉重起来。 杜聿明心情很差,在接到蒋介石手谕后,部队停止了行军,整整一日行程已被耽误,这时再走也晚了,打也是无望。 最后商议的结果是:三面掩护,一面攻击,逐次跃进,能攻即攻,不攻即守。 12月4日,邱清泉兵团以四十五、四十六两个师为前锋,集中5个团以上的兵力,向南滚进;李弥、孙元良两兵团在东西两侧逐次跟进。淮北平原,东起张寿楼,西迄赵破楼,北自袁圩,南止李石林,二十多万国民党军聚集抱团。 到了12月6日,三个兵团只向南缓慢的前进到陈官庄地区,之后就只能原地打转了。邱清泉带着一脸恼怒,和孙元良、李弥来见杜聿明,气呼呼的说:“总座,要重新考虑一下战略!” 孙元良在这两天的攻击中,一直在第一线指挥,越打他越心惊胆战,所以这次见杜聿明时力主突围:“总座,听说东北的共军已经入关,人数达百万之众。别说去救黄维了,我看华北也快完了,再战下去只能是和黄百韬一个解决。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目前只有请总座独断专行,才可挽救大军,下令突围吧。” 邱清泉说:“我同意良公意见,马上突围。” 杜聿明看着李弥说:“你呢?什么意见?” 李弥沉吟半晌,说:“请总座决定,我照命令办。” 杜聿明真是又气又恨。他站起来,气愤说:“是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是在三天前接到老头子的手谕时,你们怎么不让我独断呢?如果当时走,一定会走出去的,就算事后老头子追究,起码给他保留了三个兵团的主力,也算对得起老头子。可现在再突围,恐怕晚了!既违命令,又不能全师,有何脸面去见老头子!” 邱清泉显得很是尴尬,鼓起勇气说:“总座,不要紧,我们还有力量。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我二兵团保驾,你安全突围。” ”杜聿明苦笑着说,“一个兵团如能突破一路,还有一线曙光,否则不如遵命打到底。老头子有办法救我们出去,当然好;不然,哎。” 定好突围计划后,到了黄昏,李弥和邱清泉派部队试攻后,发现解放军防御阵地布置的和铜墙铁壁一般,两人又去找杜聿明,建议暂缓突围,还是固守待援为好。 杜聿明见邱、李两兵团又不突围了,只得联系孙元良,让暂不突围。不料,担心杜聿明变卦的孙元良,下令关闭了兵团的电台,命令部队将重武器悉数破坏。 孙元良兵团在突围时,遭到解放军迎头猛打,兵团主力或死或伤或被俘。军长胡临聪、汪匣锋等人被俘,孙元良换成普通士兵的衣服化装逃出。 孙元良兵团是三个兵团中兵力最少、战斗力最差的,只有两个残破不全的军。虽然如此,一个兵团在一夜之间损失大半,还是让杜聿明、邱清泉、李弥胆战心惊,再也不敢下令部队突围妄动了。至此,陈官庄的杜聿明集团,已然步入死路,覆灭只是时间问题了。
1948年12月3日,关掉电台的杜聿明,见各部队按计划向永城撤退后,好不容易松了
蜀山史道
2025-01-26 23:39:02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