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农村80后,自小干农活。六七岁就到田里帮父母搂禾把,最想干的就是站到扮桶上踩踏板,曲轴带到滚轮,呼呼直响,稻把压在上面,迅速脱粒。顶上四块可拆卸的板子,可挡住四溅的谷粒,便它们听话地落到长方形的机仓里。但那时从未想过,为何这玩意一时叫扮桶,一时又叫打谷机呢?
既然从未想过,自然也就没有问过,直到在网上看到百年前老照片,才晓得,原来把打谷机叫扮桶,是延续了以前的叫法,实际上,它们完全不是一回事。
原始的扮桶,真的就是有个大木桶放在田里,一床竹席围住三面,另一面站人,手举稻把,不停地往桶沿甩去。
这个动作,即为扮。农村以前扮砖亦是如此,将和好的泥巴,用力甩入砖匣子。将稻谷扮入桶中,就是扮桶了。
又在网上看到,有些偏远地方田很小,他们的收割方式,竟然仍然还是“扮”,不过,他们的桶四四方方,缺少打谷机的轴承与动力,应该就是圆桶的变体。
当年用打谷机已然很累,真正的扮桶对体力的消耗与效率的低下,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