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人说,商鞅是史上最大的罪人?商鞅的思想真的禁锢了百姓?

妖火历史观 2023-01-22 22:49:34

对于战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商鞅,千百年来,后世一直普遍争议比较大。

有人认为,商鞅是真正的治国奇才,正是因为他的变法思想,秦国才能崛起,并且最后统一天下。但也有人认为,商鞅的思想是最大的祸根。正是因为商鞅的这套思想,后世的那些统治者,开始执行坚定的愚民政策,导致老百姓开始逐渐被统治阶级奴役。

千百年来,这种争论,一直没有停过。认可商鞅的人,会认为商鞅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改革者。而不认可商鞅的人,则会认为商鞅是历史上最大的一个罪人,因为后世的很多封建统治者,确实从他的思想的当中,想出了很多愚民政策。

那历史上真实的商鞅,对于后世而言,到底应该算是功过几何呢?

在讨论商鞅的功过是非之前,我们可以先简单来说一下,商鞅对后世到底都产生了哪些影响。

作为一位改革家,商鞅对后世的影响,其实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他帮秦国成功完成了改革,促使秦国建立了一套强大的耕战体系。正是靠着这套耕战体系,秦国后来拥有了超强的战争能力,所以最后才能横扫天下。

而除了变法本身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则是后世流传千年的《商君书》。这套《商君书》里面,记载了大量的商鞅治国思想,其中就包括了后世极具争议的‘驭民五术’。也正是因为这套书,后世的很多统治阶级得到了很多启发,从而想出了很多奴役人民的策略。

先来说说商鞅变法本身。

对于商鞅变法的故事,后世绝大多数的历史爱好者,基本上都比较熟悉。从商鞅初见秦孝公,到后来商鞅舌战群儒,南门立木,而后推行变法,让秦国彻底强大起来。再到最后秦孝公去世,商鞅被清算,最后被施以车裂之刑。

这些故事,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所以我们可以直接跳过这些故事,只说商鞅变法的内容。

在商鞅变法的过程当中,商鞅其实是分成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是把一些根本上的东西,进行了改革;第二个阶段,则是进行了细化。

首先是第一个阶段。据史书记载,商鞅变法的第一阶段,可以分为九条。分别是: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制度,明确军法奖惩制度,废除世禄世卿制,确定二十等军功制,严禁私斗,重农抑商,制定明确秦法,推行小家庭制度。

对于这九条内容,我们不妨分别从古今的角度来逐一审视一下,看看到底是好处多一些,还是坏处多一些。

第一条改革,叫做改革户籍制度。对于这件事,不管是从今天的角度,还是从古代的角度来说,都是好处要更多一些。因为对一个国家而言,如果连自己国家到底有多少人,有多少青壮劳动力,有多少老人孩子妇女,这些事情都搞不清楚,那执政者也很难管理国家了。

而拿到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来看,改革户籍制度,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这个国家机器,最低可以深入到一个普通的家庭。如此一来,国家想要颁布什么命令,就要容易很多。国家机器的运转效率会大幅提升,国力也会增强很多。

第二条改革措施,叫做连坐制度。

对于这条制度,后世普遍存在争议。反对者认为,这条制度太过残忍,很容易会牵连无辜的人。比如说秦国时期的某个人,做人非常善良,从来也没犯过法。但是某一天,因为他隔壁的邻居犯法了,或者他家一个从来没见过面的远房亲戚犯法了,这个人忽然就被抓起来,然后拉到刑场上去砍头了。

对这个人来说,是不是很不公平?

如果从现代的角度出发,我们当然可以认为,这种制度不合理,而且缺乏法律依据。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商鞅提出这条制度的时候,不是现代,而是在两千多年前。

当时的秦国内部,基本上都以大家族的形式混居的,而且大家的居住环境和今天也不一样。当时那个时代,不存在今天这种小区单元的生活环境。不可能邻居之间毫无来往,从来都不认识。更多的可能是,邻居之间会特别熟悉,而且几乎每天生活都会遇到。

至于说现代这种亲戚之间相互不来往,甚至完全不认识的情况,当时基本上也不存在。因为当时大家都是以大家族的形式生活,所有的亲戚基本上都住在一起。不可能像今天一样,很多没出五服的亲戚,也可能生活在天南海北,甚至完全没见过。

因为当时生活环境,和今天不同。所以,按照当时的社会环境,一个人如果想要犯罪,他周围的亲戚或者邻居,是绝对不可能不知道的!

所以,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这条制度在当时其实并没有多大问题。而且,如果不是因为商鞅变法,当时秦国的平民,人权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很多贵族杀自己的奴隶,甚至可以随便杀。至于平民,贵族老爷们想找一个理由,其实也不是特别难。

反倒是商鞅变法,给了秦国平民极大的人权。

所以,至少在当时那个时代,连坐这个制度,其实并没有什么毛病。虽然在后世眼里不太人道,但当时的情况和后世的情况,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第三条明确军法奖惩制度,以及第四条的废除世禄世卿制,第五条的二十等军功制,这三条不管是从当时还是从现代来看,都没毛病。正是因为有了明确的奖惩制度,所以平民才有了晋升阶梯。而这种军功晋升制度,也从根本上打破了以往只有贵族才能做官的体制。

同时,正是因为世禄世卿制被打破了,所以平民才有足够的上升空间。

在这三条制度颁布之前,秦国平民一样也要去打仗。但是打赢之后,根本没有多少奖励,都是那些高层贵族得利。贵族什么都不用做,只是因为他出生时候的命比较好,就可以通吃一切,平民拼命战斗,最后却什么都得不到,这显然不公平。

所以,这两条改革,一样是对平民极为友善。

第六条改革叫做严禁私斗,这点同样也是更有利于平民。因为这里的私斗,不是单单是指两个人之间大家,还包括大家族之间的斗争。

在商鞅改革之前,秦国内部各大家族之间,私斗成风。而且,这种大氏族之间的争斗,可不是几个人之间的械斗,而是动辄上千人的混战。再加上武器装备,这种私斗,已经是一种小规模的战争了。

因为当时大家是以家族的形式混居,所以,一旦家族和其他家族开战,你想不参加都不行。至于理由,有可能是争夺水源,也有可能是双方有了一点摩擦。

而这条改革推行之后,秦国内部的家族私斗,瞬间被禁止。在这之后,很多平民也不用被迫参加家族之间的械斗,反倒是不用受伤了。

第七条改革,叫做重农抑商。这条在后来的历史教科书上,曾经被严厉批评。很多人认为,正是这种重农抑商的政策,严重阻止了中国资本经济的发展,所以这是一条影响很坏的制度。

这条制度到底是好是坏,我们暂且不论。只从先秦时期来看,这条制度带来的好处,恐怕还是要更多一些。因为先秦时期生产力有限,商业活动所能带来的经济增长,其实远比不上农业能够提供的增长。而且,对于一个封建国家来说,过于发达的商业,其实很不利于维护国家的统治。

这一点,可能是商鞅诸多改革当中,唯一一项无法判断功过的政策了。

第八条改革,叫做明确秦法。这一点同样是古今通用,不管是古代还是今天,都算对的。因为只有明确法律之后,国家执法部门,才能做到有法可依。而在秦法明确之前,法律的解释权都掌握在贵族的手里。这样一来,贵族们就有太多的手段,可以对付平民了。

因为法律解释权在人家手里,人家怎么说都是对的。哪怕人家毫无理由直接杀了一个平民,事后也可以自己找理由,然后不用受到任何惩罚。

第九条改革,叫做推行小家庭制度。小家庭制度推行之后,原有的大氏族抱团生活的情况被打破,大氏族私斗之风,被进一步遏制。同时,因为大氏族的实力被削弱,国家安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不用担心大氏族集体造反。

另外,小家庭制度推行开来之后,国家还可以多收税。

至于坏处,对平民来说,同样也是几乎没有。可能对于那些大家族的掌权者来说,会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权力。但是对普通平民来说,这反倒让他们进一步解放,不用担心家族这边的压迫了。

总之,商鞅的第一次改革,除了重农抑商之外,绝大多数的改革,不管是放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没有任何毛病,也谈不上压迫和奴役人民。考虑到之前的社会环境,这场变法,反倒是解放了人性,提升了秦国百姓的人权。

至于重农抑商这项政策,考虑到农业文明的特殊性,其实也不算错。

而在第一次变法推行成功之后,商鞅则是又推出了几项改革措施,这也就是商鞅的第二次变法。第二次变法的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迁都咸阳,承认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同时进一步推行小家庭制度,以及进一步完善户籍改革制度。

后面的两条,都是对前面改革的补充,好坏之前已经说过了。而前面的三条,即便是拿到今天来看,同样也没有问题。

迁都咸阳,从秦国的整体国策来看,没有任何毛病。因为咸阳地区,更适合建造更大的都城,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摆脱旧贵族势力的影响。至于对平民的影响,或许是有的,但对秦国平民阶级整体来说,影响其实也比较有限。

而且,迁都咸阳,对秦国的强大,实在是太有好处了。而国家的强大,对老百姓来说,自然也是一件好事。

统一度量衡,这点同样也没有争议,可以更方便百姓的生活,方便国内的经济交流。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一个国家统一国内的度量衡,都是必须要做的。而从平民角度来看,这个事同样也是基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唯一有争议的,可能就是承认土地私有制。秦国的这项改革,直接开启了后来两千多年的土地私有历史。此后的两千多年里,中国绝大多数的历史,其实都是在围绕着土地私有的问题展开的。因为只要土地私有,就一定会存在土地兼并问题,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朝代兴衰和农民起义。

而到了近代,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彻底废黜土地私有制,将土地从私有改为国有。

但是别忘了,商鞅提出这项改革之前,是在两千多年以前。

在商鞅改革之前,名义上秦国实行的还是井田制。而按照这项制度,天下所有的土地,名义上都是归周天子或者各国的国君所有。而到了实际操作当中,则是被那些贵族分别占据。

那些贵族,不需要任何劳动,就可以直接剥削平民和奴隶。最关键的是,按照当时的制度,因为土地是公有的,平民和奴隶还没法反抗。

唯一的机会,就是他们也成为贵族,也成为统治机器的一部分。但按照秦国之前的制度,平民又没有成为贵族的机会。

所以,相比后来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平民受到的剥削,其实更大,而且还没法反抗。

反倒是承认了土地私有之后,即便普通平民没有贵族身份,依然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去赚取土地,不用再受那些贵族的压迫。所以,这项改革,其实也是在变相给了当时很多普通百姓一条晋升道路。

至于说后来的土地兼并问题,不好意思,在商鞅变法之前,因为各国的土地基本上都是公有的,所以这个问题,当时也没有出现过。

我们总不能要求商鞅在变法之前,就预先想到后来的问题。

总之,回顾一下商鞅变法的内容,我们难发现:其实变法的绝大多数的内容,都是对平民更有利,而且也谈不上奴役平民。从变法整体思路来看,这场变法反倒是在解放平民,给了平民百姓晋升的阶梯。

和后世相比,当时的秦国百姓,或许还不算特别自由,也谈不上如何民主。但是和商鞅变法之前相比,已经好太多了。

单从这一点来看,商鞅的变法,其实并没有多少可以指责的地方。

既然商鞅变法本身,功劳要远大于过失。那么接下来,我们不妨再看看所谓的《商君书》。

在很多朝代,《商君书》都被列为了禁书。因为在这本书当中,记载了很多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手段,其中很多手段,更是堪称狠毒。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商君书》往往被后世强烈抨击。尤其是到了网络时代,很多网络上的历史爱好者,更是对这本书极力抨击,说这本书是后世统治者压迫百姓的根源。

但实际上,大部分人,其实根本没看过《商君书》完整的内容,也不知道里面到底讲的都是什么内容。

真实的《商君书》,确实是一套当权者必看的书籍,但是这里面真正讲如何压榨百姓的,其实只是占了极小的一点点而已。更多的其实是在教当权者,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处理外交、农业、税务、军事之类的问题。

完整的《商君书》一共是二十六篇,但是后来有两篇遗失了,我们只知道这两篇的名字,不知道里面的实际内容,所以现存二十四篇。

而这二十四篇的内容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在讲如何治国,而不是如何愚民。当然,很多历史爱好者,会认为古代的治国和愚民是一个概念。对此,我们实在不能多说什么。至少从现代的角度来看:治国是一门学问,但是愚民政策,只是统治阶层用的一种手段而已。

简单来说,商君书就好比是一把刀。有人用这把刀来守护世界和平,也有人拿着这把刀去抢银行。这把刀本身其实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用刀的人。

至于说网络上大力抨击的驭民五术,也就是所谓的‘弱民、愚民、疲民、辱民、贫民、虐民’,这几个词听上去,似乎是统治阶级在残酷压榨平民。但实际上,如果我们真的去读商君书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这几个词虽然自身有点残酷,但这个词背后代表的思想,可能并不是这个词本身的意思。

简单来说,商君书里对这些手段真正的解释,不是要压榨平民,而是要把平民和国家绑定,荣辱与共。只有这样,百姓才愿意为了国家而努力奋斗,国家也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并不是真的在教统治者如何压榨和剥削老百姓,如何让统治者尸位素餐。

真正的驭民五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让统治者强化刑罚,减少奖赏。这一点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可能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放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其实反倒比较先进。

因为在商鞅没改革之前,哪怕国君不这么做,百姓依然在受到压迫。而商鞅改革之后,国家看似是对百姓的压迫提高了,但是没有了贵族的压迫,百姓自身承受的压迫,其实反倒减少了。

最重要的是,这里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对于《商君书》的实际作者,后世一直是有争议的。

就好像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家思想。我们必须承认,孔子最初创立的儒家思想,本意其实也是好的,只不过后来很多有心人,为了自己的目的,曲解了孔夫子的意思。而且,记载孔夫子言行的那本《论语》,其实并不是孔子本人写的,而是他的学生们在他去世之后修撰的。

《商君书》也是一样。虽然《汉书》当中明确记载,说这确实是商鞅本人写的。但是从商鞅的个人经历,以及这本书内容的繁琐程度。很多历史学家还是认为,这可能是一个误会,商鞅估计没时间写这么多东西。

最关键的是,班固写《汉书》的时候,距离商鞅生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几百年,谁又能保证班固知道的东西,就一定是对的呢?

直到今天,很多历史学家也坚定认为,这本书其实并不是商鞅本人所写,而是他去世之后,秦国官方整理之后得出的东西。虽然很多思想,确实是商鞅提出来的。但是在后人整理的过程当中,很容易会出现曲解,尤其是法家这种特殊的思想。

所以,把《商君书》完全定义为统治者剥削平民阶层的工具,这其实是有很大问题的。而把这个罪过,完全算到商鞅的头上,也确实是冤枉了商鞅。

这样算下来的话,商鞅一生对后世的影响,其实还是功大于过的。至于说后世统治阶级,如何压榨平民?难道没有《商君书》,那些愚民或者压榨平民的手段,他们就不会去琢磨了吗?

把这顶帽子扣在商鞅头上,确实是对商鞅很不公平。

1 阅读:72

妖火历史观

简介:趣谈五千年中国文化,戏说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