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贺炳炎见贺龙:我没了右臂,还能上战场杀敌吗?

元元阅览过去 2024-11-03 09:32:4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 | 编辑 |一枝凤梨前言

在革命的洪流中,贺炳炎以无畏的勇气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1935年,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遭遇了毁灭性的伤害,失去了右臂。在经历了痛苦的手术后,贺炳炎面见贺龙,满怀不安地问道:“我没了右臂,以后还能上战场杀敌吗?”面对时代的挑战,贺龙的坚定回应成为了贺炳炎重新燃起斗志的动力。在那艰苦岁月中,战斗的精神如何在困境中不断重生?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在中央的指挥下,从湖南省桑植县刘家坪出发,踏上了艰难的万里长征,意在保存实力,迎接未来的挑战。此时,贺炳炎担任红五师师长,肩负着全军的后卫任务,深知这次行军的重大意义与紧迫性。

12月22日,军团行至湖南绥宁县瓦屋塘地区,敌军陶广纵队的62师占据了东山要隘,妄图切断我军西进的道路。瓦屋塘是进入贵州的必经之地,更是决定军团成败的关键。总指挥部决定迅速出击,消灭敌军,为部队开辟通道。当贺炳炎带领红五师赶到瓦屋塘时,战斗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

面对敌人占据的有利地形,我军先头部队已经遭受了惨重损失,士兵们的士气明显低落。贺炳炎迅速展开观察,发现尽管敌人处于高地,未构筑防御工事,立足尚不稳固,显然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毫不犹豫地下令:“吹冲锋号!全师向东山头发起攻击,越快越好!”

这一命令令号兵们感到震惊:“师长,我们的任务是后卫啊!”贺炳炎怒火中烧,斩钉截铁地回应:“战场上分什么前锋、后卫?枪一响,哪个有利,哪个就上!我们不能错过这绝佳的战机!”他的话语激励了士兵们,让他们意识到战斗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师参谋长王尚荣也在一旁支持贺炳炎,补充道:“没错,敌人立足未稳,我们要趁机给予致命一击!

红五师迅速按照命令展开进攻,士兵们毫不畏惧地冲向敌人,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贺龙在深入考虑后,决定调动红五师从左翼加入战斗。他与政委任弼时密切商讨,深知东山头对于整个军团的存亡至关重要,特地叮嘱贺炳炎:“东山头是生死攸关之地,你务必将其夺回,为部队杀出一条血路!

贺炳炎的心中充满了责任感,他明白这一战的结果关乎军团的进退,更是对士兵们信念的考验。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他决心以无畏的姿态引领红五师,全力以赴,争取一举攻克东山头,打通出路。

贺炳炎亲自率领红军第十五团向瓦屋塘猛进,当部队即将接近东山时,遭遇了敌人的猛烈阻击。敌人的火力犀利如刀,重重地压制着我军的进攻,导致部队一时间无法前进。愤怒之下,贺炳炎下令团长王尚荣迅速回后方向贺龙汇报当前危急状况。他果断组织起冲锋队,手握大刀,亲自带领队伍向东山发起冲锋。他深知,东山的战斗关系着整个大军的存亡,决不能在此时后退。

“继续往上冲!”贺炳炎声如洪钟,激励着士兵们向前,他的身影如同战场上的神话,挥舞着大刀,奋勇杀敌。面对险恶的形势,东山的陡峭让机枪无法架设,贺炳炎毫不退缩,犹如关公再世,左劈右砍,瞬间便击毙数名敌军士兵。敌军见状,心中恐慌,纷纷放弃阵地,四散而逃。士兵们瞬间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奋力一冲,终于夺下了东山的制高点。

但战斗的代价是惨痛的,贺炳炎在战斗中不幸被敌人的炮弹弹片击中,鲜血淋漓,痛苦不已。当战士们发现他时,他已经昏迷不醒,整个右臂血肉模糊,场面令人心碎。战士们感到无比绝望,他们的指挥官和精神支柱受了重伤。

贺龙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迅速赶到战场,他对周围的医护人员严令道:“只准治好,不准失败!”他对贺炳炎的爱护和重视不言而喻,贺炳炎是他最为器重的爱将。贺龙深知,贺炳炎是个出色的军事指挥官,更是他在战场上不可或缺的战友和伙伴。他的命令如同铁律,让所有人明白,救治贺炳炎的责任重大。

在紧张而又迅速的救治中,贺龙心中焦虑不已,默默祈祷着贺炳炎能克服这一劫难。整个战场上,鲜血与荣耀交织,士兵们在为夺回东山而欢呼的同时,心中却对自己的指挥官充满了担忧。

贺炳炎的整个右臂在爆炸中已经变得支离破碎,鲜血淋漓,医生无奈地向贺龙报告:“师长的右臂被炸得无法修复,骨头几乎碎成粉末。为了保住他的性命,必须进行截肢手术。

贺龙听后,眼泪夺眶而出,他深知贺炳炎的重要性,声音低沉而坚定:“需要什么,立刻准备!无论如何,一定要让贺炳炎活下去,绝对不允许失败。

在长征途中,物资极为匮乏,临时救护所简陋不堪,根本没有进行截肢所需的基本器械和麻醉药。为了挽救贺炳炎的生命,医护人员不得不从附近村民家中借来一把锯木头用的锯子,并熬了一锅盐水作为消毒液。

手术刚开始时,贺炳炎仍在昏迷中,由于缺乏麻药,他在剧烈的疼痛中被强行唤醒,面对眼前的困境,他努力保持镇定,甚至开玩笑说:“大胆锯吧,越狠越好,能少来一下就少来一下!”这份豁达与勇气让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动容,激励着他们更加坚定地完成手术。

医生在感受到贺炳炎的坚韧后,迅速将一块沾满鲜血的毛巾塞进他的嘴里,以减轻他的痛苦,继续进行手术。整个过程中,他们都在默默祈祷,贺炳炎的意志与勇气如同一把利剑,激励着他们不懈奋斗。最终,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贺炳炎忍受着剧痛,完成了整个截肢手术。手术前后用时两小时十六分钟,经历的痛苦与折磨,令人难以想象。

贺龙亲眼目睹了贺炳炎的艰难手术,不禁潸然泪下,贺炳炎在手术后才注意到贺龙站在一旁,那一瞬间,两人的目光交汇,感情的波动令他心头一暖,泪水不自觉地流下。

手术成功后,贺炳炎恢复意识时,第一句话便是充满了坚定:“我以后还能上战场!”对战斗的渴望与责任感,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他的身体逐渐恢复,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

在战斗间隙,贺龙特意抽出时间去探望贺炳炎,看到他精神焕发,心中倍感欣慰,当他的目光落在贺炳炎空荡荡的袖子上时,难免又感到一阵酸楚。他忍不住拥抱住这个年轻的战士,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关心与鼓励。

贺炳炎心中却一直困扰着一个问题:“我还能继续打仗吗?”这个问题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似乎成为了他重新定义自我的一部分。贺龙察觉到他的忧虑,始终在鼓励他,期待他能尽快回到战场,继续指挥作战。

第七天,贺炳炎果断决定重返前线,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战斗之中,他并不知道,在他手术中锯下的那部分残肢,贺龙小心翼翼地保存了下来,包裹在一块手帕里。贺龙对这个年轻战士的心疼与敬佩并非虚言,他把这块手帕展示给其他的战士们,激励他们:“我们共产党人,胜过关公一千倍!”贺炳炎的坚韧与勇气成为了全军的精神象征,激励着每一个人继续前行。

建国之后,贺炳炎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人民解放军中为数不多的高级指挥官之一,这个荣誉是对他军事才能的认可,更是对他在长征和战争中所表现出的无畏精神的致敬。更为珍贵的是,毛主席对贺炳炎的评价极高,视其为革命事业中不可或缺的栋梁。

由于贺炳炎在战斗中失去了右臂,毛主席特批他享有一项特殊权利:在军队中,他见到任何人都无需行军礼。这项特权是对他无畏奉献的认可,对他勇气与坚韧的崇高赞誉。在整个军队中,唯有贺炳炎一人拥有如此殊荣,这无疑凸显了他在军中的特殊地位。

这一特权并非单纯的荣誉,而是对他战斗经历和牺牲精神的深刻理解,每当他走入部队,战士们都能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的坚定与魅力。他的存在,激励着无数年轻的士兵,向他们展示了什么是无畏与忠诚。贺炳炎在战场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部队的精神建设中,他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1960年7月5日,四川成都军区为贺炳炎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天空阴云密布,倾盆大雨倾泻而下,仿佛大自然也在为这位英勇的将军哀悼。尽管天气恶劣,数十万群众仍然冒雨前来,表达他们对贺将军的深切怀念与敬意。人们扶着他的灵柩,泪流满面,低声诉说着心中的悲痛与感激。

在这庄严而悲伤的场合中,贺龙元帅亲笔写下了这样一句感人至深的话:“卓越功勋传千秋,革命精神永长存!”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贺炳炎生平业绩的高度评价,对其革命精神的永恒铭记。贺龙深知,贺炳炎的牺牲是个人的损失,更是整个军队和国家的巨大悲痛。

灵柩前,士兵们整齐列队,举着手中的花圈,满怀敬意地缅怀这位为革命事业献身的英雄。昔日的战友们纷纷回忆起与贺炳炎并肩作战的时光,那些在枪林弹雨中共同度过的艰苦岁月,仍然历历在目。无论是严酷的战斗还是温暖的友情,贺炳炎的形象早已深深扎根在每一位士兵的心中。

0 阅读:12

元元阅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