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f36329b00aa4111d56a8f0fbae2c8e3.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7af07f798eec91c687f229306fce9f5.gif)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人最怕的不是吃苦受累,而是身子骨渐渐撑不住了。脑袋晕乎乎,心里慌兮兮,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又没精打采,像是被抽了魂一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6458ec065d406a4bc3a58923a5a1697.png)
这种日子,谁过谁知道,既折腾人,也折腾心。有人说,归脾丸挺管用,三天两头含上一点,头不晕了,心不乱了,觉也能睡踏实了。这话到底靠不靠谱?归脾丸真有这么神奇的效果吗?
归脾丸:补气养血,安神助眠归脾丸,名字里就透着一股中医的韵味。“归”者,归属、归位之意;“脾”者,脾胃也。中医讲“脾主运化,生血生气”,人的气血充足,才能精力旺盛,思维清晰,睡眠安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e0ca5d7084b58258e4b3b245f40bd4b.jpg)
归脾丸的配方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生姜、大枣等十几味中药组成,功效主要是补气健脾、养血安神。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归脾丸中的党参、黄芪能增强免疫力,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症状;酸枣仁、远志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有助于缓解焦虑,提高睡眠质量;茯苓、白术能改善消化功能,增强营养吸收,使人体更有“底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6745903f0a55b0b3db10224d121f24e.jpg)
但归脾丸并非“万能神药”,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如果是单纯的失眠、头晕、心慌,那得先弄清楚根源,否则吃再多药,也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
头晕、心慌、失眠的“幕后黑手”头晕,到底是怎么回事?
头晕可轻可重,轻则昏昏沉沉,重则天旋地转。最常见的原因包括: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38f19bf5f1eadc32d514945417149b6.png)
如果是气血亏虚导致的头晕,归脾丸确实有一定的帮助。但如果是颈椎病、低血压、贫血等问题引起的,单靠归脾丸恐怕远远不够。
心慌,究竟是什么原因?
心慌,最常见的是气血双亏,但有时候也可能与焦虑症、甲状腺功能异常、心律失常等疾病有关。如果是因为劳累过度、思虑伤神造成的心悸,归脾丸或许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如果是心脏问题,就要警惕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8609cf5cc46e1ab384837b3d7fa2271.png)
失眠,是不是单纯的神经衰弱?
失眠的种类五花八门,有人是入睡困难,有人是醒得早,还有人是睡得浅,半夜一有动静就醒。中医讲,失眠多与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郁化火有关。
归脾丸擅长补益心脾,适用于因思虑过度、劳心伤神、气血亏虚导致的失眠,但如果是因为肝火旺、阴虚火旺导致的夜间盗汗、烦躁不安,归脾丸就未必合适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ed10c335329a93218b01c43126045fc.jpg)
归脾丸最适合的人群是:
长期熬夜、思虑过度的人—— 比如总是用脑过度,感觉头昏脑涨,记忆力下降,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着。
贫血、气血不足的人—— 面色萎黄、容易头晕、手脚冰凉,女性月经量少、颜色淡、周期延长。
心悸、神经衰弱的人—— 总觉得心慌、胸闷,容易紧张焦虑,动不动就失眠多梦。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 经常腹胀、消化不好,吃一点东西就觉得撑,脸色没有光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d4c21b1b82cbf23dab84048965be7e6.png)
但如果是高血压、肝火旺盛、湿热体质的人,就不太适合归脾丸了。因为归脾丸偏温补,容易加重上火症状,比如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苔黄腻等。
归脾丸怎么吃才有效?1. 饭前还是饭后? 归脾丸建议饭后服用,这样能减少对胃的刺激,提高吸收率。
2. 服用剂量是多少? 成人一般一次6~9克,一天2~3次,具体用量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医生建议调整。
3. 需要长期服用吗? 归脾丸属于中药补剂,一般建议连续服用1~2个月后停药观察,避免依赖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66b907345e96f6a3221aefef70cf7e9.png)
1. 调整作息,别熬夜—— 规律作息是调理气血的第一步,熬夜会伤阴血,让心神不安。
2. 饮食均衡,补充铁质—— 贫血的人要多吃红枣、桂圆、红糖、瘦肉、黑芝麻等补血食物。
3. 适量运动,促进气血循环—— 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温和运动有助于改善气血循环,让大脑供血更充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873df473ea1173036292bf0fb0360aa.jpg)
4. 调节情绪,减少焦虑—— 焦虑、紧张会耗伤心血,平时可以用热水泡脚、做深呼吸放松神经。
5. 按摩穴位,助眠安神—— 失眠的人可以试试按摩神门、内关、三阴交等穴位,有助于安神助眠。
归脾丸是否真能“包治百病”?归脾丸确实是个好方子,但不能“无脑乱吃”。它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的人群,但如果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头晕、心慌、失眠,就要对症下药,不能盲目依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aba7b9829528456475752b7a98cc2fc.png)
真正的健康,靠的不是吃多少药,而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身体自己恢复元气。
参考文献: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归脾汤原方出处
《中药药理学》—— 归脾丸药理作用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研究—— 归脾丸对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黄帝内经》—— 论气血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