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冬春交替,乍暖还寒,空气里流动的不只是风,还有无形的病毒。甲型流感,这个看似年年都来的“老熟人”,却总能在人们放松警惕时,悄无声息地在学校、办公室、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迅速扩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9e679b8a23bf5926db42d1194d7c8e0.jpg)
有人以为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感冒,熬一熬就过去了,殊不知,真正的甲流可不是闹着玩的。它就像一只披着羊皮的狼,轻则高烧不退、浑身酸痛,重则引发肺炎、心肌炎,甚至危及生命。
“3不碰”,躲开高危行为
一旦甲流进入高发期,很多人还像往常一样,该吃吃,该喝喝,该聚聚,殊不知,许多看似寻常的习惯,正是病毒传播的“帮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10976c8bbd7b88c27712a922a10f076.jpg)
第一,不碰冷饮和生冷食物。 甲流病毒最喜欢“寒湿”体质的人,尤其是在南方湿冷的冬春季节,人体阳气容易受损,免疫力下降。
这时候如果再多吃冷饮、冰镇水果,或者生鱼片、凉拌菜等生冷食物,脾胃受损,抗病能力下降,病毒就更容易乘虚而入。
第二,不碰公共场所高频接触物。 电梯按钮、公交扶手、商场门把手……这些地方每天被无数双手触碰,早已成为病毒的“集散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9cbf58a0cae05a9a7eaf8fd3a96077a.png)
一项来自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发现,甲流病毒可以在光滑的金属表面存活长达48小时,如果手接触到这些地方后又揉眼睛、抠鼻子,病毒就可能通过粘膜进入人体。
第三,不碰“硬扛”思维。 很多人对待感冒、发烧,总觉得“挺一挺就过去了”,甚至有人高烧39℃还坚持去上班、去健身房,结果不仅拖垮了自己的身体,还把病毒传给了同事和朋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991ea648dd34fcfe7e68bac9bb7c043.jpg)
美国疾控中心(CDC)的数据显示,甲流患者在发病后的5-7天内都具备较强的传染性,尤其是前48小时病毒传播能力最强。因此,一旦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必须及时就医,不能硬扛。
“5多喝”,提高免疫力
水,是最天然的“解毒剂”。甲流病毒之所以可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会让人体迅速脱水,导致黏膜干燥、痰液粘稠,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因此,科学的“多喝”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加快恢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63a6af871b830b6ffcc26dbacd81b7c.jpg)
第一,多喝温开水。 这看似简单,但却是最有效的排毒方法。温水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病毒和代谢废物的排出,同时还能保持呼吸道湿润,减少咳嗽和喉咙疼痛。每天至少喝2000ml的温水,分多次小口慢饮效果最佳。
第二,多喝淡盐水。 甲流期间,人体容易出汗,钠离子流失较快,适量补充淡盐水可以维持电解质平衡,预防脱水。但盐水浓度不宜过高,500ml温水里加1g盐即可,过咸反而会加重口渴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0966cc2dded2d47cbbfd92f71b54244.jpg)
第三,多喝姜茶红糖水。 中医认为,甲流属“风热”或“风寒”之邪侵袭,生姜有发汗解表、温肺止咳的作用,红糖则能补充能量,改善乏力症状。特别适合初期怕冷、流清涕的人群,但如果已经高热不退,则不宜食用。
第四,多喝梨汤或罗汉果茶。 甲流容易导致喉咙干痒、咳嗽不止,梨汤和罗汉果茶有润肺化痰的作用。尤其是罗汉果,富含三萜皂苷,有助于缓解咽喉肿痛,适合长时间说话的教师、客服等人群。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0a50407aee736a0a17d37da1b6a127c.jpg)
第五,多喝益生菌酸奶。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健康的肠道环境能提高抗病毒能力。益生菌酸奶中的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甲流引发的肠胃不适。
甲流并非普通感冒,警惕并发症
流感病毒并不只是短暂的高烧和酸痛,它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儿童、老人、孕妇及患有糖尿病、心脏病、慢性肺病的人群,更容易因甲流发展为重症肺炎、脑炎、心肌炎,甚至导致死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2f5f90ba53ccb93693751041f49323c.jpg)
201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2009年H1N1甲流大流行的数据,发现流感病毒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心脏,诱发心肌炎,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
因此,甲流患者如果出现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必须立即就医。
如何提高自身防御力
除了日常的饮食调理,充足的睡眠、适量运动、减少熬夜也是提升免疫力的关键。研究表明,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患流感的风险会增加4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520f2634ff31e825e5d623175cfe31d.jpg)
此外,每日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太极、瑜伽)能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提高抗病能力。
最重要的是,接种流感疫苗仍然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指出,流感疫苗可降低50%-80%的感染风险,尤其对老年人和儿童的保护效果更为显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632ca8df02d7700e995dfe685b2df1b.jpg)
甲流的季节,既是对身体的考验,也是对生活方式的检验。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往往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平安度过这一波病毒潮。病毒无情,但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式为自己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参考资料:
1.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版,中国疾控中心
2. 《流感病毒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8年
3. 《甲型流感病毒的传播特性及环境存活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2年
4. 《流感疫苗的有效性及免疫作用》,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龙女
转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