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不离痰和淤,这句话还真不是没有道理!现在人生活条件好了,营养过剩,痰湿往往是我们很多慢性病及疑难杂病首要考虑病机。
去年接诊一位患者,金女士,63岁,耳鸣两年,持续的蝉鸣声。
金女士自诉,耳鸣好像是慢慢出现的,一开始她以为是自己劳累导致,休息一下就好。
后来出现严重眩晕,耳鸣。尤其是最近两月一天到晚晕个不停,耳鸣更加严重了。
实在忍受不了,于是向朋友打听找到我来门诊来。
来诊之时,我给她看了舌脉,脉象濡细,舌体胖嫩,舌苔白腻而滑。
细问得知,金女士除了耳鸣、眩晕症之外,还有痰多胸闷、神疲乏力、气短、食欲不振的情况。还有多年前,她自己就有感觉到肢体麻木、浮肿症状,后来社区体检时候说她是脑动脉硬化。用了大量软化血管的药物,但效果不好。
后来她也去看了中医,大多说她是心脾不足,还有说肝肾不足。但是归脾汤也用了,肾气丸也用了,对她来说就是不顶用。
我观察她的形体肥胖,追问得知,平时饮食喜欢肥厚油腻。
了解她的情况后,我给她说,你这耳鸣眩晕,胸闷、动脉硬化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不是什么虚了,一会这个心脾虚,一会这个肝肾虚了。
所以,补肝肾,健心脾,疏通血管、软化血管都不管用。而关键在于治“痰”。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你看她形态肥胖,而且饮食习惯肥甘厚腻,所以首先考虑“痰”,因为胖人多痰嘛。再则,她舌体胖嫩,苔白腻而滑。脉象濡细。什么是腻苔?油油腻腻的白苔涂在舌面上,擦不去,颗粒非常致密。什么是濡脉?就是浮而细软。这两个,都主痰湿。
哪里来的痰湿,因为中焦脾胃运化失常,痰湿中阻啊。简单来说,就是肥甘厚味吃得太多,影响了脾的运化,导致痰湿内生。
痰湿困脾,脾就无法生血。肝血得不到补充,就无法柔养肝体。于是,肝风就起来了。
肝风起来,吹着痰湿,就上扰清空了。所以她就眩晕耳鸣。痰湿阻滞,气机不畅,所以她就胸闷气短了。脾胃不足,气血生化发源,所以就神疲乏力。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所以她就会咳嗽多痰了。
这样一来,问题不就明白了,什么动脉硬化也好,耳鸣也罢,归根结底病因还在于“痰”。
既如此,调理她的问题就好办了——健脾祛湿,化痰息风。
当时给她开方:
天麻、半夏、陈皮、茯苓、白术、甘草、竹茹、枳壳、代赭石、僵蚕、胆南星。7剂,日一剂,水煎服。
结果如何?复诊之时,金女士反馈感觉头目清爽了很多,眩晕减轻,胸闷改善。耳鸣声基本上已经不觉得烦躁了。肢体麻木、浮肿、睡眠不深依旧存在。二诊时原方稍作调整,加远志、泽泻、龙齿。让她继续服用14剂。
三诊时,金女士反馈眩晕耳鸣基本消失,其它诸症平息。舌淡苔薄白、脉象缓和。原方稍作调整,继续巩固14剂,参苓白术散善后,随访两月眩晕耳鸣均无反复。
好了,医案就分享到这里,最后我们聊聊这个方子。
这个方子很多懂中医的朋友,应该也很熟悉,就是经典半夏白术天麻汤的运用。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利湿,陈皮行气除湿。天麻,用于祛风止眩晕。这就是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基本组成。
在它的基础上,加竹茹清痰,枳壳可以行气消痞,改善胸闷。胆南星化痰。僵蚕配和天麻息风,代赭石重镇降逆,配合天麻来止眩晕。
这就是此方的基本用药思路。后来加远志、龙齿和泽泻。远志可以化痰,龙齿同样重镇止眩晕。泽泻利痰湿,有助于痰湿通利小便排出来。
总的思路就是健脾除湿,祛痰息风。
最后我还是想告诉大家,我们平时在看病的时候千万别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这种错误思维方式。你看这位金女士看起来症状很多眩晕耳鸣、胸闷气短,说是脑动脉硬化!其实她所有的问题,只有一个根本问题“痰”!我们只要处理治好痰,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痰湿生百病的道理。
好了,这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耳鸣的医案,如果你也有耳鸣脑鸣失眠等问题,欢迎留言!关注我了解更多耳病中医健康知识。
中医好历害本质.中医四大圣人的孙思邈在巜大医精诚》说德不近佛不可为医.但是在明知药有效并且吃的越多效果越大情况。而非要限量(目前沒有一本中医书有說明吃多少会出现什么样毒反).做着明明可以一天治好旦并要治个十天半月.這就是所谓中医四大圣人所标榜的近佛。当然这不算什么.科技水平低可以理解的。但是到今天中医们还振振有词,自以为是的了不起。中医5000年历史。上亿名中医从业人员没有一位能说出自己如何定药量(包括四大圣人)。药决定能不能治病。而药量更是关系着病人多久能治好。病人需要承受多久的病痛还不夠重要吗。为了标榜中医写着药量又说药量是中医之秘。当是又说不出药量如何来.说临床的.但是中医临床只是表示用这个方子治过病最多证明次个方子有效。而证明不了这个方子的药量达到最大值𡿨已经考虑了有效和有毒〉因为中医沒有一次记录过服用后有什么反应。你怎么证明你考慮过有毒性.西医临床是決定药能不能继续上市。而不是确定药量。西医药量由药企決定。西医生只有选择药品
你想吃西药没人不给吃,在这里嚷嚷什么!你应该是制西药厂吧?或是洋间谍,或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