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校园欺凌:沉默即共谋,预防需铁腕

大河网 2025-04-24 17:10:41

校园本应是知识的殿堂、成长的沃土,然而,校园欺凌却如同一把无形的刀,悄然刺向无数青少年的心灵。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从言语侮辱到肢体暴力,从网络围攻到精神摧残,其恶劣程度令人发指。更令人愤怒的是,许多欺凌事件被学校、家长乃至社会以“孩子间的玩闹”为由轻描淡写地掩盖,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必须以犀利的语言、坚决的态度和铁腕的手段予以回击——沉默即共谋,预防需行动!

校园欺凌不是“玩笑”,而是赤裸裸的暴力

某些人总喜欢用“小孩子不懂事”“只是闹着玩”来为欺凌者开脱,这种论调不仅荒谬,更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校园欺凌绝非简单的“玩笑”,而是一种有意识的暴力行为。它可能是长期的辱骂、孤立、威胁,也可能是身体上的殴打、勒索,甚至是网络上的恶意造谣、人肉搜索。这些行为对受害者的心理伤害往往是终身的——抑郁、焦虑、自卑、自杀倾向,甚至影响其一生的性格与发展。

更可悲的是,许多欺凌事件被学校“和稀泥”式处理,以“双方都有责任”为由各打五十大板,最终不了了之。这种纵容无异于对施暴者的鼓励,对受害者的背叛。我们必须明确:欺凌就是欺凌,没有任何借口可以为其开脱!

预防欺凌,必须从根源斩断毒瘤

校园欺凌的滋生,绝非偶然,而是家庭、学校、社会多方纵容的结果。

首先是家庭教育,别让“熊孩子”变成“恶霸”。许多欺凌者背后往往站着失职的家长。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认为“我家孩子不会错”;有的则对孩子疏于管教,放任其野蛮生长。家长必须明白,孩子的行为反映的是家庭教育的成败。从小不教会孩子尊重他人、敬畏规则,长大后他们只会变本加厉,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其次是学校责任,别让“息事宁人”变成“助纣为虐”。学校是预防欺凌的第一道防线,但现实中,许多学校为了“声誉”,选择掩盖问题而非解决问题。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被欺负的孩子也有问题”,这种荒谬的逻辑必须被彻底摒弃!学校应当建立严格的防欺凌机制,对欺凌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严惩一起,绝不姑息。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寻求帮助。

最后是法律震慑,让欺凌者付出代价。目前,我国法律对校园欺凌的惩处力度仍然不足。许多欺凌事件因涉事者未成年而草草了事,导致施暴者有恃无恐。我们呼吁立法机关完善相关法律,对情节严重的校园欺凌行为追究刑事责任,让施暴者明白:年龄不是挡箭牌,作恶必受惩!

社会共治:拒绝冷漠,人人有责

预防校园欺凌,不能仅靠学校和家庭,整个社会都必须行动起来。媒体应加强反欺凌宣传,曝光典型案例,形成舆论压力;社区应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公众在面对欺凌事件时,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勇敢发声,支持受害者。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打破“受害者有罪论”的荒谬逻辑。被欺凌的孩子没有错,错的是施暴者和纵容暴力的环境。我们必须让每一个受害者知道:你们并不孤单,社会站在你们这一边!

校园欺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场战争的参与者。如果我们继续沉默,继续纵容,那么下一个受害者可能是任何人的孩子,甚至是未来的社会。预防欺凌,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共同投入的战斗。

0 阅读:0
大河网

大河网

河南省首家重点新闻网站,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