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0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的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的恶性竞争,要强化市场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的退出渠道。
这是重大会议的通稿中,第一次出现“反内卷”的表述。
【中国内卷到何种地步?】
实际上,国内的内卷已经持续好几年了,甚至已经卷到全世界去了。中国义乌小商场开到墨西哥,以非常低的价格迅速占领市场,随后被以各种名义关停。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此前批评中国工业产能过剩,当时中方还进行驳斥。但是实际来讲,中国的产能过剩是事实,好多行业的产能比全球的需求还高。
根据高盛的报告,光伏组件的产能达到全球需求的197%,锂电池是153%。产能利用率方面,工程机械只有30%,光伏44%,新能源汽车54%。全球75%的空调、86%的光伏、81%的锂电、66%的电动汽车、54%的钢铁都来自中国。
可以说,在上述这些领域,中国已经占据了全球的市场,但是依然还在卷。以前说卷洋人,那咱也就认了,现在洋大人都被卷死了,还在卷,这是要卷谁?比如光伏,今年倒闭了多少家,又有多少家光伏企业被ST乃至退市,低价卖身都没人愿意买。
【内卷的原因】
在会议的表述中,对内卷的直接定义是“恶性竞争”。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产能的盲目扩张。最典型的就是光伏,光伏主要包含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四个环节,2019年以前,都是在各自环节内发展,比如通威做硅料,隆基做电池片和组件,但是自从某个大聪明开始搞一体化,四个流程同时发展,光伏公司纷纷进军一体化。加之2019年开始光伏发电平价入网,使得光伏需求增加,利润大增,融资太易。由此,光伏大扩产便一发不可收拾。结果就是,上半年光伏企业亏得要死。
归根结底,还是当年美团、滴滴的烧钱模式导致的,通过烧钱熬死所有对手,然后剩下一两家吃遍市场,前期亏本卖,后期加价补回。背后的资本前期通过这个模式赚到大钱后,形成路径依赖,在实体行业也开始推行这一模式。
二是地方的暗中助推。最典型的就是汽车产业。房地产倒了,未来不可能再成为经济支柱,这是明眼都能看出来的事,各地政府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这种情况下,自然是要找寻下一个经济支柱,综合各方面考虑,只能是汽车产业,既有全球市场的高体量,又能解决大量人员的就业问题。燃油车时代,汽车产业可是养活了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这种情况下,各地采取不当竞争的方式,比如极低的土地、极优的招商条件、高昂的现金补贴,甚至直接入股。目前中国有超过20个省把汽车作为支柱产业。问题来了,这么多产能,能卖得掉吗?
结果就是,汽车产业大打价格战,蔚来汽车卖一辆车就要亏损13万。雷军自己都说,能够活到最后的车企也就3-5家。
价格战的弊端已经出现。广汽董事长曾庆洪、吉利董事长李书福、长城董事长魏建军都批评过度内卷,认为价格战的结果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魏建军甚至提出掏钱进行汽车行业的审计,看看究竟是谁造假账。
【内卷的反思】
反思一:内卷很伤经济
中国企业总是有蝗虫过境的毛病,所过之处寸草不生,非要卷死别人,只剩下自己才愿意。比如储能,比如AI数字人,本来都是非常好的行业,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结果愣是把储能给弄成毛利8%、数字人几十块钱的地步,不知道谁能从中获益。
跟外国朋友交流时,人家非常不解,不是不喜欢中国人,而是非常不喜欢中国企业的这种模式。国外主打合作,能一起赚钱,那就尽量不到动刀的地步,但是中国企业则不同,上来就动刀,而且先砍自己,让他们非常不解。
国外经历过这个阶段,知道盲目内卷、过度低价是有害无益的。比如1929-1933大萧条,根本原因就是美国产能过大,世界承受不住,最后关贸壁垒导致全球衰退。中国目前的产能输出,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多国对华关税的增加。
内卷还会导致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递减,工人工资减少,进而导致消费减少,进一步导致企业利润减少,最后形成恶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是打工人,不仅薪酬低、任务重,还随时面临失业。因此,不要因为内卷而高兴。
目前,人类面对通缩是没有办法的。此前曾有学者面对日本的通缩提出负存款利率的办法,即存在银行里的钱也要收费,多年后,这个学者承认自己不严谨。能够解决通缩的问题,近一百年有两个人,希特勒和罗斯福,最后的方式都是战争。现实中的罗斯福新政真实意义并不大,最后还是靠的战争。
反思二:内卷有助于人类发展
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生产效率提高的历史。夏商的奴隶拿着木棍和石头种地,现在美国农场主一个人就可以管理农场。
通过内卷,至少光伏的价格打下来了,发电成本甚至可以低于1毛钱,汽车的价格也降低到历史最低。有了低成本能源的加持,算力、氢能乃至更多技术都能得到发展,对人类的总体进步肯定是有帮助的。
【结语】
长远的美好可以鼓舞士气,但短期的困难却需要痛苦地熬过去。
好在国家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希望国家尽快解决,让经济尽快回到正常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