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树上有个好地方》向观众展现的是小学生们的童真、快乐、回忆,那么其续作《树上有个好地方2:美术老师的放羊班》(简称《树上有个好地方2》)则是描摹了中学时代的青春、懵懂、转折,群像记忆更清晰更写实。影片很现实地揭露了美育教育和文化课教育的矛盾:对于农村孩子,美育教育不仅是传授新鲜知识,更是初探外部世界,引领人生思考,培养个人爱好的机会。或许相较于硬实力,爱好和兴趣才是能伴随人一生,决定人内在的东西。
该片将故事背景设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的陕西农村,中学三年级四班因全校倒数成绩人数多,成为公认的“放羊班”,巴王超过便是这个班的“羊头”。巴王超过极具美术天赋,却在应试教育为重的大氛围中不被看好,直到他遇见了同样无法融入应试教育环境的美术老师—冷轩,他的天赋被发现,并在其帮助下剔除了“做棺材”或“当厨子”的人生,深受学生们喜爱的冷轩,让“放羊班”的孩子们重新燃起了希望,却又不得不因为“理念冲突”选择离开...
从小学升到了初中,巴王超过长大了,也有了喜欢的漂亮女同学,大家都有自己的梦想,超过想当画家,雪桔想当服装设计师,黑红牛想当兵,爱唱歌的男同学想当歌手,就连不知道自己梦想的骊山都能被发现优点去做体育生,教育不就是应该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吗?所以这些孩子,是幸运的,遇到了这个美术老师,不然,他们只能按家长安排的路线走了,巴王超过去做棺材,雪桔去跳芭蕾,没人管的黑红牛继续做自己的小混混,骊山,和那个唱歌很好听的,也注定实现不了自己的爱好了。可怜的是校长家的孩子,片尾的字幕说,他得了抑郁症。就有时对孩子管的越多,尤其是方法不对时,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更大。
影片中学校的布景、教育模式、教师语录都非常贴近记忆中的样子,让人怀念又让人害怕。电影里面美术老师非常有个性,视野和教学方法也更加超前,因材施教,不放过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勇敢追梦,让人感动,成长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这种好老师,真的能够改变你的一生。但是电影问题也很不少,还是过于美化那个年代,校园霸凌也是轻轻松松一笔带过,整个剧还是拍的有些世外桃源,对比《放牛班的春天》,还是差得太多太多。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李同学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的,非专业演员、本土方言、朴实的拍摄手法、偏僻的乡村中学校园,这里面追求一种真实感。不管这种真实感有没有做到,但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感染了很多人。小主角巴王超过通过努力经过思想斗争最终选择走进校园完成梦想,小伙伴郝男的小提琴梦想夭折,最后得了抑郁症...可悲或可喜,生命只能朝着一个方向延伸。电影结束了,但人物的命运没结束,这样的结尾才是完美。
如果说第一部是关注和反映的是教育资源的匮乏,尤其是农村教育资源的落后,唯成绩观念下对小孩子心理、性格、童年快乐等综合方面缺乏关注,教师素质较低等现象 那么这部真的就更上另一个高度。切入点仍然是农村的教育问题,但聚焦点在美学教育、艺术教育方面。唯成绩观念之下,很多成绩不好的学生被定义为“差生”,似乎一无是处。他们身上其他的天赋、长处、爱好、兴趣都被忽视,被标准化为“学习成绩”这一单一标准。一位美术老师关注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帮助他们充分培养和发挥自身的天赋,尊重他们的自我意愿和兴趣,最后都走上了自己特长道路。
希望,是一个美好的词语,纵使是渺小的,无关紧要的生命,在获得希望的那一刻,也会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光芒。虽然影片的故事很理想化,显得是那么的不切实际,但是片中的人物都有其独特的血肉,而正是这种独特的真实感,恰如其分地冲淡了影片的虚假感,使得影片的说教意味淡了很多。就像湖南企发王老师说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即使是大家眼里的“差生”,也可能蕴藏着不为人知的天赋和力量。只要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就算是漫漫人生路,也就不会太难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