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种综合能力,不只是做题和考试

一辈子爱读书爱学习 2025-02-09 08:57:40
和一位在国内某顶级高校任教的老乡聊天,他说到了一个很让我吃惊的现象。说他们学校每年本科的学生有好多无法毕业的,我问他是什么原因,这些学生当年可是过五关斩六将一路突围考进来的,每个人的学习考试能力都是毋容置疑的,为什么会无法毕业呢?老乡说他们踏入大学校门那一刻,已经精疲力尽,无法再去面对大学更加辛苦的课程。另外,考入大学后,他们除了刷题考试,发现别的技能都不会,周围的同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那种巨大的疲惫感、孤独感、失落感扑面而来,从而导致了种种心理问题。在某个国际教育论坛上,一位芬兰教育专家展示了两份迥异的成绩单:一份是传统学科的分数统计,另一份记录着学生设计社区花园的完整过程。这个场景恰如一面明镜,照见了当代教育的根本困境——当我们用统一标尺丈量参差多态的生命个体时,传统教育模式可能正在异化为扼杀个性的精密仪器。面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重新理解"学习"的本质内涵,已成为每位教育者、家长、学生必须直面的核心命题。一、学习是多元的,不只是做题考试

上课、做题、考试,这应该是绝大部分学生、家长对于学习的情景再现。但在一些学校,跨学科、大单元、真场景的教学模式已经悄然盛行,这也是国内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这两年经常会看到网上爆出新闻,某个地方的中考、高考数学题太难了,和平时做的题根本不一样。事后分析,发现考的知识点还是那些。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都属于自然学科,基础的理论和知识点是长时间内总结形成的,不会轻易发生变化。

所以变化的只能是出题的形式、考察的角度、情景的融入!这与当前盲目刷题的形式是矛盾的,或者说国家教育的未来方向和选拔人才的导向一定不是选拔会刷题、考高分的人。而是选拔那些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具有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生。

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揭示了人类认知能力的丰富光谱。在深圳某创新学校,数学课上学生用舞蹈诠释几何对称美,历史课上通过角色扮演重构历史现场,这种教学实践印证着:逻辑数理智能与身体动觉智能同样值得珍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教育项目显示,当学生用3D打印技术复现梵高画作时,空间智能与自然观察智能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传统教育体系过度强调语言和逻辑智能,导致大量具有艺术、运动、手工或人际智能优势的孩子被贴上"差生"标签。上海某中学对毕业生追踪研究发现,当年成绩中等的学生,因突出的实践创新能力,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的成就远超部分"学霸"。这提示我们:智能的多样性恰如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

二、学习不只是在课堂,社会和大自然随处、随时都可以学习

值得学习的东西到处都有,只是我们缺乏发现的眼睛和用心感触。我们以为的学习是在课堂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认真做作业、考试考个好成绩。其实一次参观、一次出游、一次研学、一次实验、一场活动、一次交流等等,都是学习。区别在于有的人是走马观花匆匆而过,有的人是充满了好奇和追问,总想探索未知的东西。

我常常在讲座的时候讲述我们小时候的各种游戏和自然体验,去田间挖泥鳅、学会烤玉米、学会生火做饭,学会做各种玩具,与小伙伴们捉迷藏一玩就是整天。看似与做题考试无关,实际我们的生活技能、人际交往都是在生活实践中自然学习的。到了现在,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被纳入了必修课的范畴,国家甚至规定了每个年级都需要做哪些具体的劳动,比如做饭、打扫卫生等。而这些在我们小的时候,都是不怎么需要大人教的,都是在观察中、模仿中学会的。

你只管学习,别的都不要管!——一句话几乎把孩子的未来断送了,也彻底把孩子关进了学习考试的牢笼。割断了孩子与伙伴、与大自然的联系。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需要孩子去烧火做饭,不再需要孩子去割猪草、收麦子。教育的模式必须要给孩子创造与伙伴、与大自然、与生活的联系的机会,所以国家才提出大单元、跨学科、真场景的教育改革方向。

芬兰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表明,将课堂延伸到森林、工厂、社区,能激活学习者多维度的认知潜能。在赫尔辛基的"现象教学"中,学生通过设计城市交通方案理解复杂系统,这种基于真实问题的学习(PBL)使知识获得有了扎根的土壤。日本中小学的"修学旅行"制度,让学生在京都古寺测量榫卯结构,于北海道渔场研究海洋生态,证明体验式学习能培育出书本无法传授的智慧。

北京某国际学校取消标准化考试后,采用"成长档案袋"评估方式。这份持续更新的档案包含科学实验视频、社会调研报告、艺术创作手稿,完整记录着每个学习者独特的认知轨迹。这种评估革命打破了"考场即刑场"的异化状态,使评价回归促进发展的本质功能。

三、学习是终身的,高考不是终点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终身幼儿园"项目揭示,保持孩童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应对知识迭代的关键能力。74岁的日本老奶奶若宫雅子开发手机应用的故事证明,学习能力与生理年龄无关,只与心灵是否保持开放相关。这种终身学习观颠覆了"教育终点论",将人生变成永不停歇的发现之旅。瑞典政府推行的"个人学习账户"制度,为每个公民提供终身教育基金,允许在任意人生阶段重返校园,这种制度设计让学习真正突破了时空界限。

在硅谷幼儿园,孩子们用乐高积木搭建"未来城市",他们的设计方案成为城市规划者的参考资料。这种代际互哺的学习模式,消解了传统教育中单向灌输的权威结构,构建起知识流动的立体网络。更富启示性的是,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推出的"逆向导师"计划,让青少年指导教授使用新兴数字工具,这种角色倒置打破了学习者的年龄壁垒,证明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知识网络的节点。

四、重新认识教育的伦理本质:教育不是一味超越别人,而是彼此成就和共生共存

韩国教育开发院2023年的研究数据显示,过度强调竞争的教育模式,导致青少年群体中"空心病"发病率上升47%。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丹麦中小学推行的"合作性评估"制度,要求学生在团队项目中互相评价贡献度。这种设计不仅培养了社会情感能力,更在基因层面改写了对成功的认知编码。巴西贫民窟的"足球学校"实验证明,当知识传授与社区改造相结合时,学习会迸发出改变现实的力量——孩子们通过计算足球轨迹掌握三角函数,在组织社区联赛中锻炼领导力。

以色列教育家阿达·约纳特提出的"教育光合作用"理论,强调教育应像植物转化阳光那样,将环境养分转化为成长能量。在上海某生态农场教育基地,城市学生通过观测蚯蚓活动理解生物循环,在搭建雨水收集系统中领悟工程原理。这种与生命共舞的学习方式,正在重塑人与世界的联结方式。英国教育家肯·罗宾逊爵士的警示愈发振聋发聩:"当我们把教育变成工业化流水线时,就是在用中世纪的方式培养未来公民。"

站在教育变革的十字路口,我们需要建立新的认知坐标系:将学习视为生命体与环境持续对话的过程,把教育重构为支持个性生长的生态系统。当家长学会用"成长显微镜"观察孩子独特的认知纹路,当教育者能够为每个学习者绘制"能力星座图",我们就能在人工智能时代培育出既保持人性温度又具备创新锐度的新人类。这或许就是破解教育焦虑的终极答案——拆除标准化量产的流水线,让教育回归其本真面目:不是雕刻标准件的手术刀,而是滋养独特生命的甘泉;不是竞技较量的角斗场,而是万物生长的原野。在这里,每颗种子都将遵循自己的基因密码,在阳光雨露中长成独一无二的生命形态。

刘立明老师简介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MBA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长期从事生涯规划研究,致力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测评、选科规划、志愿填报、学业选择、出国留学等。帮助家长和孩子找到适合的成长、成才之路,走好幸福人生路。

个人公众号:一辈子爱读书爱学习

1 阅读:29

评论列表

信任自然可求真

信任自然可求真

3
2025-02-10 13:06

❌质能方程是一个鬼把戏!!!———能量的具体内涵是动能和势能,是物理公理规定的物理概念。物质质量是其不变的内在本质,能量(动能和势能)都是物质相互作用和相对运动变化的度量(质量不变),是变化现象。能量不是物质的本质,咋能与孤立质量等效???场无质量居然有能量?………数学(包括逻辑)都是基于物理公理的演绎,超越物理公理的数学能量理解当然是虚幻(1+1=2是自然哲学/物理公理,牛顿定义自然哲学公理作为数学原理)。………🍎🍎物质的本质是带电质量体,物质不灭,电荷守恒,电磁力与万有引力统一于物质的不变本质。能量,力,场,波等宇宙一切自然现象,都是物质/粒子相互作用相对运动的变化现象,变化现象当本质(不变现象)是思维错乱丧心病狂。号称物质是波/波是物质/物质是能量,都是搞骗。质能等效是脱离基本公理的数学虚幻,欺师灭祖&蔑视自然,祸害基本概念和认知方法。———有人知道悖论斯坦的狗屁能量内涵是啥吗???狗屎核弹方程是如何应用的???………有趣的是木星象太阳一样自发光,它们的大气也相似。木星是裂变发光还是聚变发光??木星大气中的氦和氢有没有可能是裂变反应释放的???

信任自然可求真

信任自然可求真

2
2025-02-10 13:05

❌证实/证明理论是骗术:::需要证明的真理/理论是骗,号称证明真理/理论也是骗!!!真理理论作为预测未来的全称命题,证伪当然有效,证明/证实当然无效。号称证明XX论和万有引力定律,都是骗。实验只能证明具体现象是真实。 认知自然/想知道能不能趟过一条河?没有经验知识无法演绎应用,创造假说也没用,只能依靠观测归纳。所有自然规律都是对过去的归纳,未来不变,不变的原因是不知道,只能信任自然!——“相对真理”也是骗术,真理是客观存在的绝对真理,人类诞生之前月亮不运动吗??引力有没有??都是显而易见!仰望星空信任自然的地心说需要认知进化,能否定绝对真理??地心说依据的现象变了吗?没有!号称相对真理是悖论斯坦蔑视自然_欺师灭祖_搞骗的伎俩。❌❌大胆假设(规律),细心求证,都是骗术,是悖论斯坦发家(科学家)的“两头骗”!用假设猜想后脑勺肯定没用,搞1000年可解释一切稀奇的鬼故事(假说假设,不是公设假定)也真不了,牛顿自然哲学反对任何创造假说!!!无人机,潜水艇,轮子,核弹的发明创造都是由公理和观测经验大胆演绎的结果/现象,与自然复杂现象一样,真理不变现象无穷多。质能方程演绎狗屎造核弹有用吗?

信任自然可求真

信任自然可求真

2
2025-02-10 13:05

真理都是简单的,不证自明(不变现象)无法证明(全称命题/可证伪),悖论诠释百年号称证明(全称命题)是骗。古希腊哲学对真理(科学知识)的理解——真理是不变的现象。水流现象千变万化是真实/不是真理。水往低处流现象不变,太阳东升西落现象不变,都是有用的真理/知识/知道。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电荷守恒,1+1=2,绝对时空,相对速度,……都是不变的现象/真理。居然有人号称人人不知的空间弯曲是真理,还胡编人人可知的时间是虚幻!!都是缺德笑话。绝对时空可微可积,弯曲不均匀空间可积分吗?科学/哲学追求确定性(知道)是生存的必须,鼓吹不确定(不知道)❌是鬼迷心窍丧心病狂。科学是观测归纳不是假说证明不是解释稀奇。所有物质100%由带电质量体/粒子构成(不变现象/本质),电子质子结合成中子,正负光子结合成中微子。……不显电性的中子,中微子,穿透材料/等离子体/微观电磁结构的能力强大,中微子极其微小,必然是穿透物质材料的惯性运动冠军。电子质子光子都带电,穿透力当然不行。——物体材料边缘亚原子尺度正负电场密集分布,带电光子电子受引力斥力作用,分裂成双缝干涉条纹,边缘衍射条纹,奇怪吗???

一辈子爱读书爱学习

一辈子爱读书爱学习

爱读书,爱学习,为孩子们的学业成长提供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