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一位大三学生的故事今年过年回家,一位朋友带着上大三的孩子找到我,咨询孩子学习和考研的事情。朋友姓宋,暂且就称呼同学孩子为小宋吧。小宋一看就是那种特别有家教的孩子,懂礼貌。朋友经商,家庭条件很好,自然对孩子的教育也非常上心。交流中我得知小宋当年高考考了600多分,妥妥的学霸了,最后上了一所211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朋友说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孩子自从上了大学好像学习动力不足,时有挂科现象,GPA成绩不很理想。对很多事情父子两人意见不同,用朋友的话讲就是他说什么孩子都不听,都和他反着来,很让他苦恼。小宋后来因为有事早走了,他爸和我聊了很多,从小学聊到了大学。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朋友看小宋总是和班里一群孩子玩,成绩下滑,就想尽办法给他办了转学,转学的事情没有提前和小宋说。和小伙伴分别的那一天,大家抱头痛哭,都舍不得小宋走。后来读高中朋友又想尽办法把小宋送到了省内另外一个城市的知名高中,为的也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小宋也没有辜负爸爸的期望,高考考进了211。朋友说高考报志愿的时候父子俩又产生了激烈对抗,朋友希望孩子考师范当老师,孩子却死活不愿意。为此,小宋把自己关在屋里三天不出门。大学期间朋友说小宋和他沟通很少,有两次打电话让他印象很深。第一次是在大一的时候,小宋打电话给他,电话里和他说:爸,我很累。当时朋友也有点茫然,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只能去问孩子,为什么累,提醒孩子要学会休息和调节自己等。第二次是大三一次考试之后,孩子觉得考得不理想,打电话给他说:爸,如果我以后啥都不行,你会接受我吗?朋友和我说,当时他听完孩子的话感到很难受,和小宋说无论怎么样,在爸爸心里他都是孩子,爸爸永远会爱他,接纳他。


我相信朋友说的话,我也相信小宋说的话,我更相信子女和父母之间没什么解不开的疙瘩和矛盾,有的只是认知的不同。我和朋友又陆陆续续聊了好多,期间朋友还说了一个信息,说高考之后孩子谈过一个女朋友,两家也都认识,女孩也很好。后来女孩考上了一所985,朋友说上了大一之后俩人就分手了,说是女孩提出分手的。我俩唠唠叨叨,试图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拼接起来,呈现一副完整的成长全景图。过年后,我收集了一些关于考研的信息,发给了小宋,也发给了朋友。朋友回复说他感觉孩子不在状态,对自己没啥要求,有躺平的迹象。言语中我能强烈感受到朋友的焦虑和担心,还有心中那份望子成龙的执念。我给朋友回复说,如果我是孩子,听到你说的这些话都是添堵的,没有鼓励和肯定。需要调整的不是孩子,而是你!


小宋收到信息后回复感谢,我则回复说,你什么问题都没有,需要的是休整和调整,尽快让自己找到那股精气神,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暂时的学习无力,凭着当时600多分的底子,一定是没有问题的。小宋的故事还将继续下去,好多人可能会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小宋目前学习缺乏动力呢?为啥父子俩人矛盾这么大呢?有啥好办法让他尽快走出来呢?其实,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当我们发现一些行为和一些结果的时候,都是过往因素的日积月累,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罢了。可能是家庭和父母要求太严,可能是孩子自我的选择陷入了迷失,也可能是周围环境影响所致,也可能此刻的孩子确实累了需要休息。不管是哪方面的原因,解铃还须系铃人,步入大学的孩子,父母能做的其实很少了。02带给我们的启示从小宋的故事中,我们应该得到哪些启示?特别是家里有正在读高中、大学的。当我们的孩子也问出同样的问题,说他很累,说他如果一事无成,我们会接受吗?我们该怎么面对和回答——
01
“爸,我很累”:这句话背后藏着多少委屈?
这不是一句简单的抱怨:
小学时被突然转学,哭着和小伙伴告别的是他;
高考填志愿被逼选师范,锁门抗争三天的是他;
大学挂科不敢说,恋爱分手后偷偷难过的还是他……
孩子的“累”,是十几年“听话”攒下的疲惫,是找不到自我的迷茫。
父母总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说:是为了孩子好,却很少问孩子“你想要什么”。
02
父母越“用力”,孩子越无力
我们曾以为,只要拼命托举孩子,就能给他最好的未来。可现实往往回击了我们:
“转学是为了你好”→ 孩子失去了童年的朋友;
“学师范才有前途”→ 孩子赌气可能选了讨厌的专业;
“必须考研”→ 孩子彻底躺平,挂科也不着急。

父母的焦虑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孩子考试失利,父母比他还慌;孩子恋爱分手,父母替他可惜。可这份“爱”传递到孩子心里,却变成了:“我做不到,就是对不起爸妈。”
03
最好的支持,是站在身后而不是挡在身前
当孩子问出“如果我将来啥都不行,你能接受吗”,每一个父母都应该真正扪心自问,如果此刻是自己的孩子。我们该怎么面对孩子,该怎么回答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要的不是答案,而是被无条件接纳的安全感。
每个人认知不同,父辈的经验和认识其实已经很狭隘,甚至很落后了,只是我们做父母的不愿意承认而已。在孩子面前,父母需要真诚、放手、守护。
真诚道歉:“爸爸当年不该擅自给你转学,不该逼你选师范,委屈你了。”
彻底放手:“考研、工作都是你的人生,爸爸不懂,但永远支持你。”
默默守护:“累了就休息、就回家,爸给你炖最爱喝的汤。”
藏起焦虑,笑着听孩子讲废话……
这些“不管”,才是孩子最需要的“管”。
04
孩子的路,终归要他自己走
如今的父母总想给孩子“完美人生攻略”,却忘了: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摔跤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如果你家也有一位“小宋”:
请告诉他:“累了不怕,爸妈在”;
请提醒他:“600多分的高考你能拼下来,现在的坎儿一样能过”;
请相信他:“你的人生,你说了算”。
父母的爱,不只是给孩子铺好路,而是让他有勇气走自己的路。

作者简介:中国政法大学MBA,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致力于青少年学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个人公众号:一辈子爱读书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