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国民家电巨头长虹,曾被美国坑44亿,昔日“彩电大王“走向末路! 2004年7月

国民家电巨头长虹,曾被美国坑44亿,昔日“彩电大王“走向末路! 2004年7月,长虹集团总部一片沉闷。离退休仅有几天的倪润峰,面对一堆财务报表数字,神情凝重。那一条触目惊心的数字令他夜不能寐——对美国APEX公司的40亿元应收账款,几乎成了一笔烂账。 "质量不过关"、"未收到货物",这些APEX公司拒付货款的理由,像一把利刃刺穿了这位昔日家电巨头掌门人的心。就在三年前,倪润峰满怀信心地踏上了开拓国际市场的征程,亲自多次飞往美国考察,最终选定了与APEX公司合作。从2001年7月开始,长虹的电视机源源不断地发往美国,而回来的却只有一纸纸的拒付通知。 然而就在十几年前,倪润峰还是中国家电行业的传奇人物。1967年,刚从大学毕业的他,作为一名23岁的技术员被分配到了长虹机器厂。这家1958年创立的军工企业正在向民用转型,把目光投向了电视机制造领域。 "长虹"——这个取自李白诗句"长虹贯日"的名字,成为了中国第一台国产黑白电视的品牌。谁能想到,这个响亮美好的名字日后会成为国民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倪润峰的崛起伴随着中国彩电产业的发展。1980年,长虹从日本引进彩电生产线,推出了中国第一台国产化彩电CJ37A。随后的十年里,这个从技术员成长为车间主任的青年,已经成为工厂的领导者。 1989年,中国彩电市场迎来了重大变化。实行彩电专营政策后,许多彩电生产企业的产品大量积压。面对这一局面,倪润峰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长虹彩电每台降价300元。 "我们必须抢占市场!价格战是最直接的武器。"倪润峰向管理层解释他的战略。 结果证明了他的远见。当其他电视生产商还在犹豫不决时,长虹已经卖出了20万台库存彩电,一举登上了1990年彩电销售冠军的宝座。这一宝座,长虹一坐就是20年。 1993年,长虹再次展现价格优势,推出"红太阳一族"彩电,打败了日本松下公司的"画王"系列产品。第二年,倪润峰带领长虹在上海上市,股价在数年内曾高达15.09元/股。到1997年,长虹电视的市场占有率达到惊人的35%,纯利润高达26.12亿元。 2022年8月24日,长虹集团发布了一则引人注目的公告:出售位于绵阳、武汉等地的房产共计31套。同一天,长虹公布的半年财报显示,集团上半年营收439.48亿元,同比下降10.71%,扣非净利润为负2411.34万元。曾经叱咤风云的家电巨头,如今不得不通过卖房"回血",这一幕令人唏嘘。 从市场占有率35%的行业霸主,到如今仅剩7.7%排名第五的尴尬处境,长虹的沦落并非一日之寒。在这背后,是一系列战略决策失误的连锁反应。 倪润峰的野心在1997年达到顶峰时,他已不满足于现状,试图彻底垄断国内彩电市场。显像管作为彩电的核心部件,就像今天智能手机的芯片一样关键。倪润峰与国内各大显像管厂签订了秘密协议,把25英寸显像管63%的份额、29寸及以上显像管的全部份额据为己有。 这一举动让海信、康佳、TCL、创维等竞争对手愤怒不已。他们不仅四处寻找其他显像管货源,还联手向信息产业部举报。业内有人评价说:"如果倪润峰当年把垄断资源占用的资金用来搞技术革新,没准长虹不会像后来输得那么惨。" 2004年7月,在美国APEX公司欠款危机后,倪润峰到了退休年龄。曾在长虹管理层工作多年、后来担任绵阳市副市长的赵勇回到长虹,接替倪润峰成为新掌门。 面对元气大伤的长虹,赵勇决定走科技创新之路。2005年,电视显示屏技术出现两个新潮流:等离子和液晶。赵勇押注等离子技术,斥资20亿美元收购韩国欧丽安等离子公司,又投资7.2亿人民币组建四川虹欧公司,希望解决企业的"缺屏之痛"。 然而,命运再次作弄长虹。当等离子技术仍在为结构复杂、重量大、易发热等缺点苦恼时,液晶技术已实现突破性进展。尽管如此,由于已投入巨资,长虹仍坚持等离子路线直到2014年11月,最终以6420万元出售虹欧公司三成股权,宣告等离子路线终结。2015年财报显示,长虹亏损已达20亿元。 为挽救局面,赵勇带领长虹多元化发展,进军手机、IT、房地产、厨卫等多个领域。但摊子铺得越大,反而越分散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让长虹成为多个行业的追风者。 2023年7月,在长虹连续多年亏损后,赵勇卸任,第三代掌门柳江接棒。网友调侃:"柳江要想长虹,首先得翻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