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岳阳男子发现自己被收养的,便和养父母断绝关系,并说:“我为这个家付出了,你们要给我9万元补偿。”男子又找到疑似亲生父母做亲子鉴定,不料他又说:希望和他们没血缘关系。这是为何? 夜幕降临,岳阳市中心广场上的人群渐渐散去,只剩下角落里一顶孤零零的帐篷。帐篷里躺着的是王浩,一个30岁的男人,已经在这里过了好几个月的露宿生活。路过的市民总是忍不住多看几眼,有人摇头叹息,有人小声议论:"这么大个人了,怎么流落到这个地步?" 王浩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反复琢磨着一件事——9万元。这个数字对他来说太重要了,足够让他重新开始生活。几个月前,他做了一个决定,主动找到村干部,与养父母签订了断绝关系的协议。那天,养父母的脸色铁青,养母哭得稀里哗啦,但王浩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既然不是一家人,那就彻底了断。 可是越想越不甘心。凭什么姐姐能有房有车有工作,自己却要在广场上搭帐篷过夜?同样都是在王家长大的孩子,差距怎么这么大? 终于有一天,王浩忍不住了,拨通了《寻情记》节目组的电话。电话那头的记者听到他的故事,很快安排了采访。见到记者时,王浩掏出手机,翻出一堆截图,都是他这些年给家里转账的记录。"你看,这是我给家里买的东西,这是过年时候的红包,这是帮家里装修时候出的钱。"他一条一条地数给记者看,就连一块200元的砧板都仔细记录在册。 "我算过了,总共9万元整。"王浩的语气很坚定,"我也为这个家有付出,凭什么要净身出户?" 其实,王浩心里还有一个更大的算盘。他告诉记者,想做亲子鉴定,但不是为了认亲,而是希望证明自己和林家没有血缘关系。"如果我不是他们亲生的,那王家收养我就是买卖儿童,我可以告他们,争取更多赔偿。"王浩的眼里闪着光,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几天后,亲子鉴定结果出来了。看到报告上"支持存在亲子关系"的结论时,王浩的脸瞬间阴沉下来。这意味着他的计划落空了,无法通过法律途径告养父母买卖儿童。但他并没有放弃,依然坚持要那9万元补偿。 在5年前的大年初二,王浩和母亲因为一件生活琐事吵得不可开交。越吵越激动的王浩冲着母亲吼道:"你快去死。"这句话彻底激怒了在一边听着的父亲,老人家气得浑身发抖,指着王浩大骂:"不孝子,早知道你是这样的人,我就不该把你抱回来。" 就是这句话,掀开了王浩30年来从未触碰的秘密。原来,他并不是王家的亲生儿子,而是从不远处的林家抱来的。 王家当时确实条件相对较好,而且一直想要个儿子。看到白白胖胖的王浩,两口子很是喜欢,便答应了收养。那时候的王浩还不到一岁,对这一切毫无记忆。 得知真相后的王浩,内心五味杂陈。他决定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想看看那个把他送走的家庭到底是什么样子。几番打听后,王浩找到了林家。然而,除了二哥对他还算理解外,其他的林家人都对他很冷淡,甚至有些排斥。 林家二哥悄悄告诉王浩:"你养母在我们面前说过你的坏话,说你不听话,脾气大,还说养你这么多年很后悔。"听到这话,王浩心里的火蹭地就上来了。他觉得养母不仅把他送走了,还在亲生父母面前败坏他的名声,让他无法回到原本的家庭。 其实,王家对王浩的付出确实不少。养母为了专心照顾王浩,曾经打过两次胎,放弃了生育自己孩子的机会。在王浩上学期间,养母给他的零花钱比给亲生女儿的还多,生怕他在同学面前没面子。王浩15岁辍学后,说想学厨艺,养母二话不说就给他报了培训班。后来王浩想创业,需要启动资金,养父母东拼西凑给他凑钱。 即使是王浩喜欢打牌这个坏习惯,养父母虽然心里不满意,但每次他要钱的时候还是会给。养父甚至说过,只要王浩带女朋友回家,他就出钱给王浩准备聘礼和婚房。可以说,王浩在王家享受的待遇比很多亲生儿子都要好。 但是这些在王浩看来,都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当他看到姐姐通过努力上了大学,找到好工作,买了房子和车子,过上了体面的生活时,他心里的不平衡越来越严重。凭什么同样在这个家长大,差距会这么大? 25岁知道身世真相后,王浩对养父母的感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开始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养父母的每一个举动,觉得他们对自己好是应该的,毕竟是把自己从亲生父母那里"抢"来的。而养父母的任何批评或者不满,在他看来都是对他的不公。 矛盾日积月累,终于在那次激烈的争吵后彻底爆发。王浩主动找到村干部,要求与养父母断绝关系。在签协议的那天,养母哭得生活不能自理,养父也是一脸的痛苦和无奈。但王浩心意已决,他觉得既然知道了真相,就没必要再维持这种虚假的亲情关系。 30年的养育恩情在一纸协议下宣告结束。王浩搬出了王家,开始了居无定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