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骂“汉奸”30年,为国家送回20多名博士,全职加入清华

三楼有泡芙 2025-02-21 05:49:57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在我国科学发展的征程中,众多优秀人才怀揣着提升自我、报效祖国的理想,奔赴国外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然而有一部分人却因国外的金钱名利诱惑,选择一去不返。

高华健,这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其经历便充满了波折与争议。他早年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随后留在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成长为国际力学、材料和工程科学领域的顶级专家。

在长达 20 多年的时间里,他的这一选择不被众多国人理解,背负着 “汉奸”“白眼狼” 等骂名。

但 20 年后,他带着顶尖技术归来加入清华大学,一生为祖国培养出 20 多名博士和博士后,在重要岗位上为祖国科研创新贡献力量。

01

神童之路: 15岁考上重点大学

高华健在幼年时就被街坊四邻夸为神童。1978 年,年仅 15 岁的他,凭借自身努力,成功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

1978 年是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当时全国有 600 万名考生报考,其中不乏众多成年考生和复读生,而录取率却低于 7%。

高华健凭借扎实过硬的知识储备,脱颖而出,考入全国重点大学且进入该校顶尖优势学科工程力学专业学习,其卓越的才智和深厚的知识底蕴可见一斑。

毕业后,高华健面临着工作还是继续深造的抉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像他这样的大学生在国内已然是极为珍贵的人才。

但一心向学的高华健深知,科学领域的探索远不止于此。短暂犹豫后,他坚定地选择继续求学,并且立志前往科学最为发达的国家,汲取更多知识。

经过一番了解后,高华健选择了美国哈佛大学。六年后,他顺利获得哈佛大学工程科学博士学位。

02

只身赴美:赴美入籍获骂名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从制造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像高华健这样的人才,成为美国极力招揽的宝贵资源。

美国在科技人才政策上,开出了令人难以拒绝的条件,提供远超当时国内几十倍的薪资,出台更宽松的移民政策,在税收、教育等方面给予大量补贴,因此轻易地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挖走众多科技人才。

面对这些诱惑,高华健有着自己的考量。他选择留在美国,并非为了物质享受,而是看到美国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先进性,深知在此能够获取更多专业知识,持续探索自己热爱的领域。

在学习期间,他的才华备受导师们赏识,大家都认定他是不可多得的天才。导师极力劝说他留在美国任教,而在高等学府继续钻研学术,对高华健而言,无疑是难得的机遇。

权衡利弊后,他毅然决定留在美国,前往斯坦福大学任职,从一名大学助理教授做起。然而,他的这一决定在国内引发了大量质疑。

当年国家将高等教育视为培养人才的关键途径,对高华健这类人才的培育投入巨大。我国高校实行 “全公费” 制度,家庭困难的学生还有助学金。

在那个年代,留学的费用对普通家庭是一笔巨款,正是有了国家的资金支持,高华健才有机会前往美国学习。

如今他学成却选择留美,加之当时不少人确实是受金钱诱惑留在美国享受生活,全然不顾祖国的培养与艰难处境。

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华健的选择不被理解,他遭受了铺天盖地的谩骂,对他的用词多数是“汉奸”、“白眼狼”等词汇,这些质疑声直到多年后才逐渐平息。

03

学术成就:铸就国际力学领域的传奇

面对外界的种种质疑,高华健不为所动。他全身心投入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专注于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对知识的追求永不止步。

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里,他潜心钻研,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助理教授逐步晋升为斯坦福大学教授。如果说获得博士学位只是学业有成的初步标志,那么此时的高华健才真正完成了学术上的蜕变,以王者之姿在学术舞台上崭露头角。

此后高华健开启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他的学术成就逐渐显现,在国际上声名远扬,成为顶尖权威。

无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竞相聘请他,他先后担任德国斯图加特 Max - Planck 金属材料研究所教授、主任,被美国布朗大学任命为终身教授,还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杰出大学讲席教授。

他所获得的荣誉更是令人瞩目,成为多个国家和学院授予的七院院士,包括:

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

据 2019 年 7 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他已发表 300 余篇学术论文,ISI 引用 18600 余次,在世界固体力学领域学者过去 20 年中的引用排名第一。

2012 年,在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上,他荣获四年仅一人的世界力学界最高荣誉 —— Rodney Hill 固体力学奖。

他是迄今为止国际力学领域唯一同时获得以上三大荣誉的科学家:

国际固体力学最高荣誉希尔奖(Hill Prize)、国际应用力学最高奖铁木辛柯奖(Timoshenko Medal)、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奖章(ASME Medal)。

这些世界顶级荣誉,都是对他努力的最好证明。

04

为国贡献:悄然播种,终成参天大树

事实上早在 2003 年,高华健就已开始积极参与国内的多项合作。03年他在任中科院阳界面材料中心海外主任时, 就全力促进马普所与中科院的合作;并从 2001 年至 2011 年,长达十年间一直担任《中国力学学报》英文版的共同主编。

2009 年,他回到母校西安交通大学,担任名誉教授,2012 年又担任清华大学先进力学与材料中心共同主任,并且每年都会在国内工作不少于 2 个月。在国内,他举办了 100 余场学术演讲和报告。

在美国任教期间,高华健对中国学生格外关注,始终教导他们要心怀祖国,报效国家。20 余年间,他培养出 20 余名博士生和博士后。

这些学生回国后,在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为重要业务骨干,其中 2 位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称号,7 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学生王翔博士,现任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为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的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

此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高华健并非叛国出走,而是在国外默默耕耘,潜心钻研,待自身羽翼丰满,便归来报效祖国。

2024 年 1 月,61 岁的高华健正式全职回国,加盟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的讲席教授。

面对鲜红的聘书,这位年过六旬、历经沧桑的科学家难掩激动之情,他说道:

“早就有回国的打算,我来过很多次清华,这次感觉真的不一样了,说不出来的激动,要踏入一个新的阶段了。”

结语:

从最初的质疑与误解,到后来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高华健的归来,不仅带回了顶尖技术与学术资源,更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蛋糕]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2024年1月5日-《七院院士,全职加盟清华!》

中国科学院学部-高华健

百度百科:高华健

澎湃新闻:2024年1月5日-《七院院士,全职加盟清华!》

中国科学院学部-高华健

百度百科:高华健

0 阅读:4
三楼有泡芙

三楼有泡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