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接着一波,比亚迪的攻势仍未有停下来的意思。
新款唐DM-P/EV和宋L亮相成都车展后,紧接着就是比亚迪2023年半年度业绩会议。会议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比亚迪将在今年9月底或10月份推出一款全新概念车型。
他还放出了一个让消费者沸腾,让竞争对手胆寒的话——未来3-5年会打价格战。
(图片来自腾势)
2023年的车展令人倍感意外,包括此前的上海国际车展和正在进行的成都车展,国产自主品牌热度空前高涨,不少展台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抢走了许多合资品牌的光芒。比亚迪及最新的方程豹、仰望等组成的多品牌矩阵,完成了全价位段的产品覆盖。
比亚迪相信,只要技术水平足够高,中国品牌也是能够造出百万豪车的。仰望的订单量超过了管理层预期,王传福也没有想到定位个性化的方程豹也能在成都车展上破圈。
(图片来自比亚迪)
根据比亚迪提供的信息,上半年该公司一共投入142.46亿元,同比增长120.2%。王传福表示,比亚迪在研发上面的投入已经超过千亿,研发工程师超过9万人,未来还将继续推进易四方、云辇等前瞻技术,充盈自家的技术池。
但这还不是比亚迪的终点,它仍以意想不到的姿态蓄势待发。
没有转向器和刹车?比亚迪的“大饼”又来了按照王传福的说法,比亚迪即将推出的全新概念车型,拥有一项堪称颠覆性技术。
它没有转向器,也没有刹车,比亚迪尝试将驱动部分与制动部分合二为一。在没有转向器和刹车这一设计理念上,比亚迪似乎和当年低调的苹果汽车概念有所重合。除此之外,王传福没有再公布相关车型的技术细节和图片。
不同于此前亮相于上海车展的“概念车”宋L,王传福公开的全新车型更接近“概念车”,它代表了汽车厂商对未来汽车的畅想,宋L那更应该叫“原型车”。
(图片来自比亚迪)
比亚迪用了什么独家秘方去掉了转向机构和刹车,目前没有公开的技术细节可以讨论。不过去掉转向器不代表汽车没有方向盘,小通猜测比亚迪是采用了另一种电控技术,取代了汽车底盘上的机械转向机构,并实现同样的效果。
至于取消刹车,大概是在动能回收技术的基础之上进行升级。最后的结果就是,汽车不需要刹车盘和刹车卡钳,也能实现刹车的效果。
电机将电力转化为动力的过程叫做“电生磁”,通过两个磁场通电后产生互斥或互吸的力,带动电机运转。而动能回收刚好是反着来,是电磁感应+动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
开过电车的小伙伴都清楚动能回收的效果,激活时车辆会充电,并伴随一阵明显的减速。回收力度越大,减速感越明显,类似于刹车。
(图片来自比亚迪)
如果将动能回收作为制动系统,那么未来电车的刹车就成为了能源储备的过程,这比传统的刹车机构,能源重复利用的效率更高。简单点说,就是电动车的续航能力还能进一步被延长。
这只是小通对于比亚迪概念车两项特性的一些猜测,实际上远没有说起来那么简单,从概念到实际应用之间也有很长的过程。可以看出来,汽车制造商已经走上了进化汽车的新节点。
比亚迪“明牌”价格战,底气不比特斯拉软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升温,均价还在不断“降温”。有人说30万元是豪车的分水岭,现实却是厂商为了冲击销量,早已无视了所谓的价格“底线”。
大家从来不敢想象,现在的汽车降价如此凶狠,合资品牌大幅让价,众多高端车型一夜变成“白菜价”。而部分为了提升竞争力的国产自主品牌,也推出了限时官降的活动。
特斯拉亦是如此,凭借顶级的降本增效措施和规模化效应,通过不断降价,给竞争对手造成难以忽略的影响。
表面上比亚迪推出的是“冠军版”,实际上还是“加量降价”的操作。成都车展上发布的比亚迪唐EV冠军版,600km尊享型仅需25万元,同样配置的2022款官方指导价为28.28万元,新款在配置不降级的前提下,足有3万元的“降幅”。
(图片来自比亚迪)
汉、唐两个旗舰家族在新能源汽车中有着不小的IP影响力,也是比亚迪旗下的高端主力车型。本身汉、唐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就不弱于合资品牌,如果再来一手加量降价的操作,毫无疑问会对同级别的其它车型造成更大的杀伤力。
降价似乎没有影响到比亚迪旗舰产品线的“身价”,高端和豪华立得住,性价比市场也有极大的话事权。20万元内,即便被吉利银河L7、深蓝S7、哈弗枭龙MAX等车型“围殴”,新款宋PLUS DM-i仍然很吃香,这就是品牌力的作用。
大部分消费群体,都是“价格敏感肌”,价格越低,他们自然越喜欢,巴不得厂商争个头破血流。
(图片来自比亚迪)
整车价格越来越低,厂商的硬件利润空间不断收窄,赚钱的机会更少。但为了不在价格战中落于下风,不得不硬着头皮降价。坚持不下来的车企,倒闭就是最后的结局,这也是行业洗牌的一种具现化。
相反,比亚迪2023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净利润达109.5亿元,同比增长204.68%。只能说卖得便宜不一定代表没钱赚,比亚迪还有更多的自信。
掌握完整产业链和自研技术,并且有规模化量产效应,把控供应链,比亚迪才有赢下价格战的底气。或许没有一家厂商愿意加入价格战,但为了卖出去不得不为之,没有做好成本和供应平衡的品牌,很容易被拉下水。
未来3-5年是比亚迪的价格战,还可能是汽车厂商最难熬的一段时间。
合资品牌发力,只靠降价还不够越卖越便宜的汽车,是所有品牌一起内卷的结果,其实这跟国产车存在与否没有太多的关联。
有价的让价,有技术的让技术,厂商要赚消费者的钱,首先就要让消费者买得高兴,按着他们的需求打造产品,这也是市场健康发展的信号。
车企给什么买什么、无理加价绑架消费的时代已经过去,越来越少的人会为了一辆“只卖车标”的产品,不惜加价几十上百万购买。合资品牌不敢随便溢价,在小通看来是国产品牌进步的证明,市场对后者的认同度正逐步提高。
(图片来自比亚迪)
合资品牌的汽车确实是降价了,只不过除了降价之外,配置和智能化跟同级别的国产车型仍有一些差距。靠降价吸引消费者,说明其品牌效力尚存,前期还有显著的效果。
但一味降价并不意味着长久的竞争力,汽车技术不断迭代,厂商要在产品力上做出更激进的决策,才能够保住市场。比亚迪的汉家族,以及近期发布的海豹DM-i,对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等B级车造成不小的压力。降价带来的竞争力只是暂时的,产品力和性价比才是长期的正道。
性价比和技术力两手抓的比亚迪,又会如何进一步“敦促”友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