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作为国内的移动支付巨头,曾经在这个领域是霸主级别的存在。然而这些年在微信支付的冲击下,支付宝的市场份额却在不断下降。
2014年,支付宝在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高达82.3%,当时第二名腾讯财付通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0.6%,支付宝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然而从那之后,支付宝的市场份额就开始逐年下滑。
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2025年发布的《中国移动支付发展报告》,2024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672万亿元,同比增长16.7%,渗透率高达92.3%。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作为两大主导平台,合计占据市场份额的87.5%。从交易金额来看,支付宝以45.7%的市场份额领先,微信支付以41.8%紧随其后。
而到了2025年,据易观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微信支付市场份额已达到59.7%,支付宝则降至36.2%。由此看来,支付宝已经被微信支付甩开,甚至拉大了差距。
四大层面:支付宝逐步被微信支付甩开
首当其冲被微信支付甩开的就是用户差距了。2025年第一季度,微信支付全球月活跃用户突破14.7亿,同比增长7.3%;而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公布的数据则为全球月活跃用户10.4亿,同比增长5.1%。也就是说支付宝的活跃用户数相比微信支付的活跃用户数,差距已经达到了4.3亿。
第二个差距就是日常消费场景。从线下调研数据来看,2024年底全国300个城市的调查显示,微信支付在日常消费场景的渗透率已经达到94.6%,支付宝为81.3%。
微信支付在线下小额高频消费场景中占据优势,如路边摊、便利店等,同时在小程序、游戏充值等场景也有广泛应用;支付宝在线上电商购物、跨境支付、公共服务缴费等方面更具优势,如淘宝、天猫等平台的支付,以及缴纳水电费、交通罚款等。
第三个差距就是社交属性。微信支付依托于微信这一庞大的社交平台,拥有超过10亿的月活跃用户,用户在社交互动中自然而然地使用微信支付,如红包、转账等,社交属性强;支付宝虽然也有社交功能,但用户更多将其视为金融工具,社交属性相对较弱。
第四个差距就是用户体验。微信支付虽然在金融理财和生活服务的深度上不及支付宝,但功能相对简洁,支付流程快速。
当然,这当中最为重要的还是用户使用习惯的问题。微信的打开频率远远高于支付宝,所以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习惯使用微信支付。
五个领域:支付宝打响保卫战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多年的电商活动,如双11、双12等,让阿里积累了强大的活动运营能力。眼瞅着移动支付被微信支付逐步拉开差距,支付宝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全面打响保卫战。
在支付的优惠活动方面,支付宝经常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如红包、消费券等,吸引和留住用户,尤其在电商节期间,优惠力度大,通过花呗分期免息吸引用户。
在消费场景拓展方面,一方面支付宝通过推出余额宝、花呗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支付宝更积极的拓展线下支付场景,如超市、餐饮、交通等,提升市场份额。
在全球化拓展方面,支付宝的国际化步伐较快,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支持多币种支付。在国际市场,支付宝已经取得了更大的优势,毕竟在海外市场,微信的用户渗透还是比较低。
在支付功能方面,支付宝推出“碰一下”、扫脸支付等多种支付创新功能,只不过相比扫码支付,这些创新的支付方式并未得到广泛使用。
在支付安全方面,微信支付因为社交属性,导致被诈骗的安全案例相对比较多。而支付宝则在安全方面下了不少功夫,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确保用户信息和交易数据的安全,同时提供多种身份认证方式,如支付密码、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降低账户被盗用的风险。
支付宝会不会边缘化?
从当前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来看,微信支付不论是在用户规模,还是支付总额等都已经全面超越了支付宝。对于支付宝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友好的信号。接下来,在微信支付的冲击下,支付宝的市场份额大概率还会进一步下滑。
我们先来看下沉市场,在广大的三四线城市以及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还有一些中老年用户并未使用移动支付。但是这些中老年用户基本都会使用微信,并不会使用支付宝。也就是说,在下沉市场,微信支付的使用用户还会进一步渗透。
再来看国际市场,目前在国际市场支付宝虽然有领先有时,但是微信支付也在加快国际市场和国际消费场景的布局,这一块微信支付会不断缩小和支付宝的差距。此外,在海外市场,越来越多的华人都在使用微信,他们也会在一些消费场景使用微信支付进行消费。
至于线下市场,这一块虽然支付宝在努力通过活动优惠等与微信支付展开竞争,但是在菜市场、水果市场、夜市等众多消费场景,越来越多用户都开始使用微信支付,甚至有些商户都选择不放支付宝二维码,因为支付宝扫码支付的太少了。
而线上市场,原先支付宝凭借着淘宝、天猫等独家消费场景,确实占据了一定的消费场景优势。如今微信支付几乎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线上消费平台和场景,随着淘宝电商市场份额的进一步下滑,支付宝在线上支付的堡垒也将被微信支付逐步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