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鼓励大家多生娃,人口专家梁建章曾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一孩家庭每个月补贴1000元,二孩家庭每个月3000元,三孩家庭每个月6000元,那么到底如何,年轻人才愿意生呢? 举个例子,张女士住在城东的一个小区里,这两年她发现一个明显的变化,新搬来的年轻夫妻里,带孩子的越来越少,就算有,大多也只带一个,很少见带两个或三个的。 她问过楼下刚结婚的小李,小李苦笑说不是不想生,是真不敢,“你看这小区,托儿所就一个,还得排队摇号,我和爱人都要上班,生了谁带?” 这其实是很多年轻人的共同困扰。不是不愿意迎接新生命,是身边的支持太少。 孩子出生头三年,最需要人照顾,可现在的年轻父母,大多是双职工,父母年纪大了帮不上,请月嫂或育儿嫂的费用,比一个人的工资还高。 有数据显示,我国 3 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不到 6%,很多城市的公立托儿所名额少得可怜,私立的又贵得离谱。 就像去年杭州一个社区调查,80 后夫妻里,62% 的人说 “没人带娃” 是不生二胎的主要原因。 这背后,藏着一个现实:生命的成长需要时间和陪伴,但对年轻人来说,赚钱和带娃几乎成了单选题,金钱的压力把他们逼到了只能二选一的角落。 职场里的隐形门槛也不少。 王女士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怀孕后领导找她谈了三次话,话里话外都是 “部门节奏快,你可能跟不上”,暗示她要么调去边缘岗位,要么主动离职。 她不是个例,智联招聘的报告显示,72% 的育龄女性在求职时被问过 “近期是否打算生育”,38% 的女性因生育被调岗或降薪。 这种情况下,年轻人怎么敢轻易怀孕? 他们怕的不是生孩子本身,是生了之后,自己的人生轨迹会被彻底打乱,之前打拼的一切可能归零。 这里的矛盾很明显,金钱可以用工资衡量,但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生命选择,不该被生育这件事绑架。 福利政策也有 “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 现在很多地方都有生育补贴,比如有的城市给二孩家庭每月补 500 元,但这笔钱要跑三个部门盖章,提交七八份材料,最后拿到手时,孩子都半岁了。 还有的地方说 “优先给多孩家庭分公租房”,可申请条件里藏着 “需在本地连续缴纳社保 5 年以上”,刚结婚的年轻人哪能达标? 政策听起来好,落地时却像隔了层玻璃,看得见摸不着。 其实能做的事有很多。社区可以多建些普惠性托儿所,按孩子年龄分班,收费比市场价低一半,政府给运营方补贴。 企业也能更灵活些,比如允许家里有 3 岁以下孩子的员工,每天弹性工作两小时,不用打卡,只要完成任务就行。 上海有家外贸公司试过,实施半年后,申请生育的女员工比之前多了三成。 国外也有可借鉴的例子。 德国的 “父母金” 制度很有意思,孩子出生后,父母可以共享 14 个月的假期,期间拿原工资的 67%,最多每月不超过 1800 欧元。 而且爸爸必须休满两个月,不然假期就少算,这就逼着父母共同分担育儿责任。 数据显示,这个政策实施后,德国的二孩生育率比之前提高了 12%。 这些做法告诉我们,金钱补贴是基础,但生命的延续更需要社会系统的温度。 钱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却替代不了深夜里有人帮着搭把手的安心,替代不了职场上不被歧视的尊重。 年轻人不是不愿意生,是怕生了之后,自己和孩子都要在焦虑里挣扎。 当社会能给他们托底,让他们相信 “生了有人帮,工作不耽误”,生孩子自然会从 “不敢想” 变成 “愿意试”。 毕竟,生命的传承从来都不只是一个家庭的事,而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为了鼓励大家多生娃,人口专家梁建章曾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一孩家庭每个月补贴10
语蓉聊武器
2025-07-13 17:50:13
0
阅读:2295
用户10xxx79
这个专家放屁专家,生娃由国家包培养成材,国家分配工作才是长远大计?
用户10xxx98
恢复坐班制,政治学习,走工农结合道路,强化戸口管理,收入与人民相表里,取缔按书分配,待退与工农同,哪来生育问题
用户16xxx55
一孩每月补5千,类推,2孩每月总计补一万,3孩每月总计补1.5万。国家敢补,就有人敢生,至少农村人想生。
太子飞 回复 08-11 18:30
生孩子养孩子不比上班轻松。
用户17xxx45 回复 08-11 12:58
这种补贴,我60了都有想法[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知乎者
关键是一人挣钱能不能养活4个人?
整股之霸
生容易,活不容易
噢噢
长大了当廉价劳动力!
怒其不争
每个月补贴,然后孩子用品价格疯涨
用户10xxx76 回复 08-04 10:16
还是70年代物价稳定,买东西都是供销社,国营的,过年过节也不涨价,现在过年过节总是涨价,缺斤少两,假货太多,
蒙辉辉
争一块争。割论倍割。统治法统。贵金属贵。悔信善悔。吃主缓吃。摊膏少摊。争众少争。银调回银。心平人心。
美好未来
补过毛线,限制25岁以上的女性学习,工作评生育证上岗,这样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特殊女性除外
用户10xxx24
哪怕是一个月一千块,倒是先实行啊,前年讨论到今年,就是在实行中改正
黯然
经济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年轻人的生活观。
有点遥远的感觉
培养孩子成本才是最大的问题
Yearn
不差钱的不差这点钱,差钱的不差这点钱。
紫炎
不适合生存的 大自然会自然消失
潮流女人时尚包
专家也就蹭热度,喊喊口号,你要他出钱试试??
用户10xxx87
别折腾最重要
StLoar
动动嘴皮子当然简单,这钱是这个人出吗?
123
就上学接送都头疼,从幼儿园到大学
兔大侠
资源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大,都看在眼里!
林建清
让专家优先补贴待遇。
盘旋高飞
那点钱资本会涨十倍人们还是不敢生,还有这钱谁出砖家出一部分反正他们钱多。
用户14xxx95
生娃比上班划算!到时还有人上班吗?
半醒的狐狸
全国几亿单身狗。。补贴也没用。。都是单身怎么生???
一眼清晰
我现在就三孩,先补贴我再说吧!
罗中华
体制内适龄女性至少生二胎
用户10xxx36
补六千一个月,必须生三胎
用户13xxx94
生两个高考加10分,生3个高考加20分
用户10xxx70
年青大神们诉求就是䃼贴一套房➕一台奔驰小车➕现金30万。就愿意生小孩了。
莉莎萝萨菠蕥藌 回复 08-11 12:53
容易被人婚骗,告你强奸送你去踩缝纫机[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