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一问三不知而不是一问一不知?Deepseek的错谬令我抓狂

商学中人 2025-02-17 08:33:38

三年级的闺女问:

“爸爸,为什么要说一问三不知呢?不是应该一问一不知吗?这个三是什么意思?”

好问题,但惭愧我之前从没想过,不知道答案😅。现在闺女提问,我立刻去问Deepseek:

哦,原来一问三不知的“三”指的是开始、经过和结果这三个阶段,涨知识了😂

又,Deepseek说这句话的出处是《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看到这里,一般我们都会佩服AI的博学了。

但我有点隐隐的不安,于是把同样的问题又问了一遍文心一言【文小言】,结果它的回答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一问三不知的含义解释没问题,但文心一言给的出处却是《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谁对谁错?

再次问Deepseek,这一次我点了深度思考,结果回答如下:

推理过程略有问题,好在Deepseek最终认可文心一言的回答是正确的。

小结:

1.要擅用AI,但不要盲信AI提供的内容,它们有可能胡编;

2.DS虽然很强大,但文心一言等其他模型也有可取之处,综合比较才对。

本想就此打住,但手痒我又问了一下通义千问和豆包这同一个问题,它们的回答是这样的:

关于这句话的出处,豆包和通义千问都给出了左传哀公二十七年的答案。但是,这里又出现了新问题:

豆包提到说这句话的人是荀文子。但请注意,前面Deepseek却说出自郑国大夫公子骈!

我再次问Deepseek:

意外又来了,Deepseek否定了郑国大夫公子骈,但却给出了一个齐国将领陈成子的新答案。

不敢信任,再问豆包:

豆包坚持自己的答案。回过头来再问Deepseek:

嘴很硬,仍然坚持就是齐国陈成子说的,看起来头头是道、引经据典、很有说服力。但,我不敢信了。

问问文心一言:

问通义千问:

这俩也都说是荀寅啊。

再逼问Deepseek,这回除了深度思考还加上了联网搜索:

终于,Deepseek也说“一问三不知”出自荀寅之口了!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

再请注意,豆包在上面的回答中说荀寅就是荀文子:

这是不是真的呢?我又问了一下文心一言和Deepseek,它们都表示荀寅就是荀文子:

但是,通义千问这次有不同意见:

我累了,哪位朋友有兴趣继续查证孰是孰非请接棒😫

最后,我1月24日从华为应用市场下载Deepseek时安装量才只有20多万次,2月17日早上再看,即将破亿。

能力越大,影响力越大,责任越大。

对于我们使用AI的人类来说,则是不可迷信看到的信息,要注意分辨,AI有时可能会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啊😁

0 阅读:3
商学中人

商学中人

商学中人,商中学人,书香可人,书可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