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贺知章如果生活在今天,他还能写出《回乡偶书》吗?

商学中人 2025-02-25 08:31:16

2月23日,2025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里提到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我想到了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古代,官员致仕后回老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叶落归根嘛。贺知章就是在86岁时辞官归故里,并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搁今天的话,贺知章这退休老干部不允许回农村占地建房,怕是写不出这首《回乡偶书》了。

其实,如果老干部们在外奋斗一辈子后退休返乡,回到自己出生的村子改建老宅,在父母坟茔之旁陪伴几年——我觉得在感情上可以理解,在社会和经济效益上也会有积极的带动作用,做个乡贤回报桑梓嘛。

再者,按照当前政策,虽然你从小在村里在父母的这个老宅里长大,但当考上大学户口迁走后,你就和本村没有关系了,宅基地也没有你的份儿了。父母百年之后,只有宅基地上的那间老宅你可以继承,但是不允许进行维修改建哪怕它成了危房。等这老宅塌了,在这所谓的故乡,你也就什么都没有了。

当前的规定就是如此。但我觉得社会一直在变化,各种政策总是可以有讨论空间的。比如曾经计划生育是无人敢反对的基本国策,结果呢,现在不是全民反思应该更早改为鼓励生育吗?要因时而变,改革永远在路上。

那么,是否可以考虑先做这样的改革突破:宅基地仍然归本村集体所有,但宅基地上的老屋被城市户口的子女继承之后,可以允许他们进行维修翻建。

如果不允许维修非让老屋变成危房再等它倒塌,未免有点太过不近人情,毕竟这也是他们出生成长的地方,是父母回忆所在,是他们的家啊。当然,可以让这些原本是本村子弟的城里人,和村集体签订协议缴纳一定的资金,让全村也能从中受益以做平衡。

最后,在不变动宅基地所有权的前提下,增加一点农房使用权的灵活性,我认为对拉动建设、活跃经济、乡村振兴也是有好处的。今年过年我回了山东老家,俺娘说现在整个村子就咱们这条胡同是住人最多的。很多胡同已经没多少人常住了,年轻人大多搬到城里,也就逢年过节回来几天。最近几年,新生儿越来越少,老人家去世的越来越多,全村人口已经负增长了。

要想办法进一步盘活农村才对。

0 阅读:15
商学中人

商学中人

商学中人,商中学人,书香可人,书可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