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虎将赤子
陈明仁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著名将领。他1903年4月7日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市洪源乡洪源村(今南桥镇洪源村)陈家岭一个农民家庭。幼时读过私塾和本地小学。1920年,考入长沙兑泽中学,毕业后回家乡白兔潭小学教书。
1924年,大革命时期不顾家庭反对,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学习军事。同年秋转入黄埔军校第1期。1925年,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一、第二次东征。在东莞战斗中,抱病率领一个排冲锋在前,消灭陈炯明一个营,当即升任连长。在惠州战斗中,率领敢死队最先攻入城内,第一个登上城楼。在庆功会上,总指挥蒋介石命令全体官兵举枪向他致敬,并当场提升他为营长。
土地革命时期他进一步得到重用,1928年起在国民党军队中任第10师56团团长、第3独立旅旅长、第88师师长等职,曾参加蒋冯阎战争、进攻福建人民政府及“围剿”闽赣红军和鄂豫皖苏区。后因性格倔强、对上不恭而受到排挤。
1934年,被蒋介石召到庐山军官训练团学习。后任第2师参谋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1935年,入陆军大学第13期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他建功立业、保家卫国。1938年,他毕业后任第2预备师师长,曾参加抗击日军的九江保卫战和桂南会战。1941年,在昆明因顶撞蒋介石而被明升暗降,调任第71军副军长。
1944年,升任军长,随中国远征军参加滇西对日军反攻作战,率部渡过怒江,攻克松山要塞。继而督战龙陵,命令各师组织敢死队,采取昼夜轮番进攻的方法,一举歼灭守军。尔后率部南下,在友邻部队久攻回龙山不克、远征军前进受阻的情况下,以“拿不下回龙山,我就死在山头上”的豪言,指挥所部在接防的第二天即夺取回龙山,并乘胜攻克畹町,同在缅北作战的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打通中印公路。
在解放战争中,他奉蒋介石之命率第71军到东北战场参加内战。1946年4月,他率部从永吉向四平进攻,所属第87师被人民解放军击溃。
1949年2月,率部到长沙,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长沙警备司令,同程潜秘密筹划和平起义。7月,任湖南省主席、省“绥靖”总司令,同南下的人民解放军建立联系。8月4日,与程潜等率部通电起义,任湖南省临时政府主席兼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司令。9月,到北京出席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接见,并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毛泽东还请他到家中做客,讲到“两军相战,各为其主”,“其他人起义有条件,有条件我们好办,你没有讲条件,反而使我们难办。”
新中国成立后,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四野第21兵团司令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0年12月,他率部赴广西执行剿匪任务,歼匪特3万余人。1952年1月,他所部改编为水利工程队司令部,领导荆江分洪工程建设。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军长,率部开赴广东湛江,担负边防守备任务。
1974年5月21日,他病逝于北京。陈明仁的一生经历了从中华民国的中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上将的转变,他的军事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
病逝之后,根据中央的要求,他的骨灰最初被存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陈明仁将军生前曾表达过希望与已故妻子谢芳如合葬的愿望。这个愿望在他逝世35年后终于实现。2009年8月1日,陈明仁将军的孙子陈湘生和陈京生将将军的骨灰从八宝山革命公墓领出,并于第二天在湖南岳麓山举行了归葬仪式。
2009年8月2日,陈明仁将军的骨灰被正式归葬于湖南岳麓山,与其妻子谢芳如合葬。这一仪式得到了中共湖南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等相关领导和陈明仁将军亲属的出席。
陈明仁将军的归葬被视为实现了他生前的遗愿,也是家乡人民的期盼。他的高尚品格和精神风范将随着他的英灵长驻三湘,永励后人。
二、虎父无犬子
陈扬钊是陈明仁将军的长子,陈扬钊的父亲陈明仁在国民党军队中以骁勇善战出名,是有名的战将。陈扬钊的童年也受到了父亲军事生涯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陈扬钊出生于1921年。在6岁以前,他生活在湖南醴陵县白兔潭洪沅村外祖母家。父母亲在他年幼时就离开了家乡去了广东,他和小妹妹分别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母亲谢芳如是父亲16岁时娶的妻子,两人虽是包办婚姻,但感情很好。
1928年春天,陈扬钊刚6岁时,被大舅父谢家凤送到父母亲身边,结束了与祖父母、外祖父母分别抚养的生活。陈扬钊在6岁时与父母团聚,当时他们居住在杭州。他对父母的第一印象是父亲是个英俊的青年军官,母亲则眉清目秀,身材不高,穿一身漂亮的花缎旗袍。
1929年至1936年,陈扬钊随父母亲先后在杭州、南京、武汉、苏州等地居住。在他的印象中,许多叔叔、伯伯及他们部下都怕父亲,因为父亲瞪眼睛、扁嘴巴,发起脾气来很凶。
虽然父亲很严厉但对他们兄弟两个却十分关爱。陈扬钊和弟弟小时候曾因不听话而将父亲新买的气枪掉入河中,导致两人大哭。父亲安慰他们,并答应再买新的气枪,同时嘱咐他们以后要听话。
陈扬钊于1942年从贵州一所中学毕业后报考黄埔军校,成为第19期学员,主修步兵科,经过半年的入伍生训练和两年半的正式学习后,于1945年4月毕业。毕业后,陈扬钊留校两个月,随后到其父亲陈明仁的71军做准尉排长。1946年4月,他坐美国的运输舰到东北,参与了解放战争的战斗。
陈扬钊在与解放军交战几次后,感到不应该自己人打自己人,因此生出隐退的想法。于是在父亲投诚之前,陈扬钊和家里人一起到湘西隐居,远离了战场的硝烟。陈扬钊曾进入南京的金陵大学读书,并在1949年南京解放时毕业,回到长沙。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司令部少将营级参谋。他担任过全国政协政法组秘书处秘书。曾任广东省政协学习委员会组长。他还在中国民主同盟广东省委会组织部担任副部长及民盟省委委员、广东省政协第四届委员。
1980年后,陈扬钊任广东省参事室参事,并于1986年2月任省参事室副主任。陈扬钊还担任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副会长,并在1989年起任广东省黄埔同学会副会长直到2002年离休。陈扬钊曾当选省第六至八届人大代表。
在晚年,他致力于祖国和平,担任了黄埔同学会副会长,经常用自己的身份号召两岸和平。退休后的陈扬钊生活低调,以读书和练习书法为乐。他晚年生活幸福美满,保持着健康的身体状态。陈扬钊对孙子女非常疼爱,尽管家庭内有人试图阻止他与家人团聚,他仍然千方百计地支持儿孙们去看望他。他喜欢与家人围炉叙旧,回忆青年时代的一些事情。
陈扬钊在晚年时常回忆起父亲生前的教诲和事迹,感慨不已。他曾提到,父亲在晚年对孙子女很是疼爱,只要见到他们,就感到无限的欣慰。陈扬钊还著有《回忆我的父亲陈明仁将军》、《我的母亲》等书籍。
陈扬铨是陈明仁将军的次子,出生于1926年,湖南省醴陵市人。陈扬铨选择了与父亲和兄长不同的道路,他专注于文化教育领域。他曾在浙江一所大学担任教授,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人才。
尽管如此,他也传承了父亲的教育理念和家国情怀,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综合能力。陈扬铨如今已进入高龄阶段,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时常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激励他们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陈扬铨虽然选择了与父兄不同的职业道路,但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同样显著,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继承遗志,继往开来
陈明仁的孙子孙女却一共有八人。 如今,他们早已在全国各地定居。陈湘生,1956年6月出生于湖南湘潭,是陈明仁将军的孙子。陈湘生院士先后就读于淮南矿院(现安徽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剑桥大学。长期从事地下工程控制地层变形技术的研发工作。
孙子陈见北曾有意向成为一名炮兵,但在审核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障碍。尽管有人建议他通过陈明仁将军的关系来获得便利,但陈明仁将军坚决拒绝了这种做法。他强调,走后门是破坏解放军纪律的行为,他不允许家人利用他的身份来谋求私利。因此,陈见北最终没有成为炮兵,而是选择了成为一名工人。
孙女陈醴生出生于1949年,出生地是湖南省醴陵市。1968年,陈醴生作为杭州的知识青年,下放到临安县青山人民公社民主生产大队插队落户:1970年,陈醴生进入临安无线电厂工作。
孙子陈见苏和陈镇生是清华大学毕业生,其中陈镇生是浙江省药物研究所所长,陈京生是浙师大体育学院教授,除此之外孙辈还有陈见南、陈杭生等人。
信息来源:
[1]抗战名将陈明仁魂归故里 岳麓山上与妻"相聚相守" 中国新闻网
[2]陈明仁.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3]虎将、赤子!余戈:我眼中的陈明仁将军 - 中国军网.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