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将军是新中国开国少将,他自1928年加入家乡童子团起,在之后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是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也是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
李德生将军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他很早就投入到近代以来的革命解放事业当中。自1930年参加红军起,他就坚定了跟随共产党,投身于革命事业的决心。他曾表示,参军就是为了保卫分得的革命果实、保卫红色政权。他出生于河南省新县陈店乡李家洼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一个放牛娃成为村里儿童团团长,并在为红军带路、送信等工作中坚定了成为红军战士的愿望。
李德生将军有着英勇善战的品质。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等职,并参加了夜袭阳明堡机场、响堂铺、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战斗,多次粉碎日军大规模扫荡。他还以1个营的兵力打垮日军的1个大队,受到上级的嘉奖。1942年,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李德生临危受命,沉着指挥,成功掩护八路军总部和后方机关胜利突围。1945年,他主动请缨攻打日军马坊据点,亲自化装成农民深入日军据点侦察,并带领82名突击队员一举端掉该据点,全歼守敌。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攻”的八庙垭战斗中,李德生左胸被子弹打穿,伤及神经,从此左手留下残疾。这次受伤极为严重,子弹从他的左肩穿透左肺叶从后背透出,导致他身体瘫软,所幸及时送至战地医院急救,才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1938年,在山西泥澄口战斗中李德生将军头部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他戎马一生,被日本侵略者打了5枪、被国民党打了3枪。
李德生将军一生光明磊落,襟怀坦荡,荣辱不惊,以大局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他一身正气,廉洁奉公,公道正派,生活中艰苦朴素,是许多同辈人和后辈人学习的榜样。他还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在党、国家和军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在和平时期,他还军政兼优,凭借丰富的治军治校经验,他在强军建设中调查研究,善于总结经验,改革创新,为新时期军队战备训练、政治工作和国防教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作风深入,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家风传承,严格要求下一代李德生将军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并以身作则,用自身的品格作风教育子女。李德生将军和妻子共同制定了严格的家规。儿子李和平回忆,父亲对子女要求很严格,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不准搞特殊化!”他说:“父亲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他的子女们也从小就养成习惯并严格遵守这一家规。
不享受特权。即使李德生将军是高级干部,但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拒绝任何补助,家里粮食不够时,就带着子女开荒种地,常以“南瓜饭”充饥。李和平说,“很多人认为我们没吃过苦,其实,当年我们也一样吃不饱。”李和平说,当年他在学校住校,早餐是玉米菜糊糊一碗,中午多一个一两重的玉米面窝头,晚上也是玉米菜糊糊一碗。那时候根本吃不饱,经常饿肚子。那几年,父亲也经常吃豆饼和红薯,因此落下了腹泻的病根。李德生的子女在学校住宿时,也过着朴素的生活,生活费每月只有五毛钱,学业和生活用品都需自己解决。
他教育和培养子女自我独立的品质。儿子李和平参军以后,在基层一干就是很多年,当了兵三年才入党,加上考察的一年就是四年半,远比一般人要慢,另外提干也很慢,其他人一年半就提干,李和平却足足干了四年半。有趣的是,大学后来招收工农兵干部学员,李和平本来已经被部队推荐上去,结果名单拿到父亲李德生面前,直接就把他的名字从名单上划掉了。
李和平在部队时军事素质出众,军司令部要调他去当参谋,结果又被父亲否决。李德生将军的长子李和平提干后第一次回家,是妹妹到火车站接他,他们坐公共汽车回家,因为李德生不允许子女动用他的权力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甚至嘱咐司机不准家里的人使用公家的配车。
李德生将军坚决反对特殊待遇。李和平结婚时,想要“风光”一下,向父亲要500元,结果被批评,一分钱没给,还被劈头盖脸一顿训斥。李和平先收到的是母亲的来信,信上狠批一顿,没想到隔了一段时间,父亲也写了封信过来,据他自己回忆,李德生一辈子没给大儿子写过信,这是唯一的一封。“拆开信,里面全是对我的批判,批我想风光大婚的想法,是贪图享乐和虚荣、贪图特殊化的思想。一分钱没给,还被劈头盖脸一顿训斥。”李和平的母亲也基本上没给他准备什么新婚的礼物,只是做了两床被褥。
李德生教育子女吃苦耐劳,他的子女们被要求和工农子弟一样,不准透露身份,寒冬腊月里头也要独自上学,每天早起锻炼。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子女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有所成就。长子李和平成为副师长,次子李南征成为将军,女儿李远征成为军医,其他子女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践行着父辈的期望。通过这些事迹,我们可以看到李德生将军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他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教诲,培养子女成为独立、坚强、有责任感的人。
另外,李德生将军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他的一生勤政廉洁、没有奢华用品、银行里无户头,不会打牌、更不会跳舞,在他去世后,留给子女的只有三万余册的书。
三、对越反击战前的谆谆教导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爆发,许多“红二代”们从小受父辈们的教育长大,都摩拳擦掌,想要在越南战场上大展身手,续写父辈的荣耀,李德生将军的儿子李和平的同样如此。当时,组织想要安排李和平担任前线司令部参谋长。李德生知道后,坚决地提出了反对意见:“要么就不要去前线,要么就扛枪上战场杀敌,不许去当参谋!别人的儿子不怕死,我李德生的儿子更不怕死!”
身为李德生的儿子,李和平从小就被寄予厚望,有这样一位将军父亲做榜样,李和平中学一毕业就报名参军了。等到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的时候,李和平已经是一位训练有素的解放军战士了。当李和平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战斗时,李德生非常高高兴,他对儿子说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是你们报效国家的时候了。”
而当上级领导安排李德生去前线司令部当参谋长时,李德生却坚决地提出了反对意见。李德生将军是一位严格要求自己、对国家忠诚的将领。他深知战争的残酷和危险,更明白战争对家庭的影响。因此,面对儿子被调到司令部担任参谋长一职的安排,他拒绝了这个安排,坚决让儿子上前线杀敌。他认为,只有亲自站在战场上,才能真正理解战争的意义,作为老一辈革命家,他的儿子也应当做出表率作用,不能贪生怕死,只有真正参加战斗才能真正实现蜕变和成长,才能真正为国家的安全和边境的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方面,李德生认为作为一个高级将领,他应该以身作则,不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为儿子谋取好处。因此也同样不能因为父辈取得的地位和权利就直接担任部队参谋的职务。他曾经说过:“我不想让我的儿子成为一个特殊人物”。另一方面,出于对儿子的教育和培养。李德生希望儿子能够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地学习和锻炼,不要走捷径或者靠关系。他曾经说过:“我不想让我的儿子成为一个空头将军”。
尽管有人认为,李德生将军的决定过于偏执和保守,没有充分考虑到儿子的安全和未来发展。然而,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来看,他的决定是完全正确和值得尊重的。这也正是家规传承的意义,在关键时刻,国家的需要是最重要的,他们真正做到了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将个人的安全和利益放在其次。最终,在李德生、李和平父子的强烈要求下,上级领导撤回决定,同意李和平去前线作战部队。
1979年2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李和平带领106团的战士们奋勇杀敌,多次陷入危险的境地,甚至差点牺牲,他的身上也多处负伤。
在一次阵地争夺战中,李和平率领的部队被大批敌军包围,为了给予敌人一次痛击。李和平采取了一种极为大胆的战术:他指挥炮兵部队对自己所在的阵地进行炮击,以对付密集的敌军。这种策略在外人看来近乎自杀,但实际上却充满了智慧和决心。当第一轮炮火准确落在敌军密集区域时,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和损失,而我军士兵则安全地藏匿在坚固的地下工事之中。
敌军被这突如其来的炮击震惊损失惨重。他们在混乱中四处逃散,失去了再次组织有效进攻的能力。李和平带领部队从工事中迅速出击,收回大量遗弃的敌军装备和弹药,成功防御了这一波攻势。这一英勇行为不仅保住了阵地,也使他和战友们凯旋而归,李和平因此战功被提升为副师长。
虎父无犬子,李和平深刻传承了父亲英勇无畏的作战精神,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李德生将军反对儿子担任部队参谋职务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