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病逝美国,儿子打开他的银行账户,被里面的余额吓一跳

爱吃凉历史 2024-12-17 03:56:40

2015年5月,张学良的一批遗物出现在嘉德春拍的拍卖现场,其中包括少帅的部分私家藏品、英语演讲胶片和他与赵一荻的部分亲笔信等等。

在这些拍卖品中,有一份张学良的英文遗嘱。在这份三页遗嘱中,张学良要求将他存在美国花旗银行的所有的遗产和有价证券,全部捐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这份遗嘱也证明了曾被外界喧染得沸沸扬扬的一件事:张学良的儿子拿着这份遗嘱,去银行查询张学良的账户余额,确实被吓了一跳,因为张学良的遗产,居然有6亿美元之巨!

众所周知,自1936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老蒋软禁了54年,在此期间他根本没有什么收入。重获自由后,张学良已是位耄耋老人,也不可能去赚到如此巨大的财富。那么他的这些钱是哪里来的呢?

一、

据张学良身边的人反映,张学良是一个对金钱没有多少概念的人。1995 年 1 月 28 日,张学良曾写过一首抒怀诗“: 白发催人老,虚名误人深。主恩天高厚,富贵如浮云。”纵观张学良的一生,视“富贵如浮云”乃是其对待财富的真实写照。

从出生开始,张学良从来没有体验过缺钱花的感觉。其父张作霖作为“东北王”,自然拥有旁人无法想象的财富。在被日本人炸死之前,张作霖给张学良留下了黑山八道壕煤矿、天津恒源纺织有限公司、奉天纺纱厂、大亨铁工厂、东北银行、惠临火柴公司等企业,以及在沈阳、大连、天津和北平的多处别墅,甚至连北平的顺承郡王府(今全国政协所在地),也是张作霖在世时置下的家业。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在继承了父亲的政治遗产的同时,也继承了父亲留下来的家业。与其父亲的敛财嗜好截然不同,张学良比较注重的是东北财政之盈亏,很少关心自己的个人财产。他在主政东北期间,很少以权力来谋取私利,甚至连父亲从前留给他的一些商产实业也疏于管理,其经济收入主要依靠每年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的俸薪,以及父亲生前留下来的资产产生的效益和利息。

如果说张学良对父亲留下来的哪一处财产最为关心,那也许只有张作霖在东北黑龙江的太来县的 400 万公顷黑土地了。张作霖在世时,这块地是由张作霖与日本财阀大仓喜八郎合资开发的,也是张氏家族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张学良出于对日本的义愤,决定中止与日本公司的合作,宁可放弃丰厚的收入,也决不与日本商人做生意,此事受到东北各界人士的赞许。

据赵一荻回忆,张学良虽然手握大权,但除了为自己的儿子张闾琳在天津租界购买了一处别墅之外,赵一荻想不起来张学良还进行过什么样的投资。

二、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学良的帅府曾遭日本关东军的洗劫,张作霖珍藏的很多古董及名人字画都被日本人抢走,张家大部分产业,也落入了日本人之手。这些产业直到日本战败后,才被蒋介石政权接管。

抗战胜利后,张学良的一些旧部向蒋介石提出,希望国民政府能将这些财产归还给张学良。在宋子文等人的斡旋下,得到了蒋介石的同意。

1946 年2 月,张学良的老部下莫德惠亲往张学良的幽禁地贵州息烽,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张学良。此时的张学良已被蒋介石幽禁了整整十年,根本无法去接收这些财产,于是写了封信给自己的姐姐张首芳。

在信中,张学良告诉姐姐:“财产多少,在何处,我是弄不十分清楚的。我向来抱着‘楚弓楚得’的原则,我希望您也是这样。咱们不会饿死的,就是饿死亦是应该了,‘暴民暴物’,也不晓得做过多少罪孽事,‘披发冠缨’为义,吾愿为之。如果因为钱财事,和人争长争短,那我是不肯做的。如果我知道他是胡花,就是亲兄亲弟,我一毛也不拔的。我这脾气,想您会晓得的,我希望您也这样做......”

张首芳也没有让弟弟失望。虽然过程比较曲折,但总算是拿回了这些财产,并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存入了张学良的名下。

三、

虽然张学良对父亲留给自己的房子、工厂和古董没有多大兴趣,但被日本人抢走的东西中,有一些也是张学良非常惦记的,那就是他收藏的名人字画。

张学良非常喜欢名人字画,只要发现是真迹,都会不惜重金加以收买。就是在他被蒋介石囚禁的半个世纪中,他宁愿将赵四小姐身边的金银珠宝拿去卖了换钱,但仍然留下了一些名人字画,并且看得比生命还珍贵。即使漂泊半生,这些东西都被他一直保留了下来,直到去世。

张学良收藏的这些字画,大多出自于中国著名画家文人之手,其中包括谢元、吴道子、徐渭、郑板桥等名家的绢本手卷真迹,以及明朝思想家王阳明和黄宗羲的孤本文稿。在近半个世纪的流放迁徙中,张学良一直随身带着它们,甚至还对王阳明和黄宗羲的孤本文稿进行了详细注解,写出了可供后人披阅的人名、地名目录索引。

1993 年,在张学良即将第二次赴美前夕,将这些字画中的大部分,都无偿捐给了台湾东海大学图书馆,并委托东海大学将这批珍贵的藏书向海内外研究者开放。

看到这里,读者也许会产生疑问:张学良既然不会理财,那么他的6亿遗产是哪里来的?这个答案很简单,他有个会赚钱的媳妇于凤至。

四、

于凤至是张学良的结发妻子,她生于富商之家,在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的日子里,身患癌症的于凤至,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等待中,凭着坚强意志与癌症抗争,演绎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励志故事。

“西安事变”之前,于凤至正在英国陪伴子女留学读书。当她得知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后,于凤至立刻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国,但此时的张学良,却已被蒋介石软禁了起来。

在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里,于凤至陪伴着张学良,过了好几年担惊受怕和颠沛流离的生活。

1940 年春天,于凤至患上了乳腺癌。在宋美龄的安排下,于凤至去了美国哥伦比亚长老会医学研究中心的哈克尼斯教会医院治疗。

负责给于凤至治疗的温斯顿·比尔医生是美国最著名的肿瘤专家。在比尔的三次手术下,于凤至终于战胜了癌症,创下了当时乳腺癌症史上的一个奇迹,但她也付出了被摘除左乳房的代价。

出院后,于凤至的体重只有不到 90 斤。她决定要坚强地活着,在美国挣下一份家业,一旦张学良获得自由,也有个退路。

幸运的是,在美国期间,于凤至认识了一个美国朋友莉娜。莉娜是美国纽约一家债券公司的经纪人,对炒股颇有研究。听说于凤至要赚钱,莉娜便建议她炒股。于凤至一开始颇有顾虑,莉娜微笑着说:“你连死都不怕,癌症都被你打败了,你又何惧炒股呢?”

莉娜的话让于凤至豁然开朗,反正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何不去拼搏一下呢?

于凤至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曾讲述了她第一次走进华尔街股票交易大厅的感觉——这是一个疯狂的地方,有的人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有的人可以一眨眼间成为穷光蛋。她记起的只是父亲当年说过的一句话:“我闺女要是做买卖,肯定是把好手”。

就这样,于凤至带着一种被逼无奈、同时也带着一种自信闯进了股海。凭着当年东北大学文法科的教育基础,凭着从富商父亲于文斗那里遗传下来的经商基因,以及当年东北第一夫人的胸怀和胆识,她很快在股市里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大起大落的股市里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很快成为股市里的百万富翁。

在股市里赚取了第一桶金后,于凤至决定退出股市。因为股市太过冒险,她把目光瞄向了刚刚兴起的房地产。从那时起,于凤至天天都会了解纽约房地产的信息,每天去房地产中介公司和客户交流,忙碌的生活,也让她暂时忘却了乳腺癌带来的病痛。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拼,于凤至在美国洛杉矶西北部的好莱坞的山顶上买了两幢别墅。于凤至花钱对别墅进行了装璜,全是按照张学良喜欢的那种古朴的中国格式。于凤至自己住了一幢,还留下一幢给了张学良。于凤至想,等张学良获得自由了,就把他和赵四接到美国来,一家人团团聚聚地在一起生活。

五、

事业成功后,于凤至唯一的想法,就是一定要等到张学良回来。她坚信张学良虽然还被蒋介石囚禁着,但只要不死,张学良就有获得自由的一天,哪怕时间再久,自己也要等待。为了心中的梦想,于凤至觉得目前最重要的就是锻炼身体,一定要长寿地活到 100岁。

从那以后,在美国好莱坞的山顶公园,每天早晨都会有一个中国老人在打太极拳,晚饭后,这个中国老人会风雨无阻地散步,她就是于凤至。

在年复一年的漫长等待中,蹉跎的岁月在她脸上无情地刻画着一条条皱纹。有时候,她喜欢坐在公园的长椅上静静地想着张学良。她曾对人说过,人不能老是想着生死,要忘却生死,才能活得豁达,而豁达的态度,才能让人长寿。

正因为如此,在等待张学良的数十年中,于凤至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那怕是再长的等待,她也觉得这是一个幸福的等待。于凤至经常对自己的子女说:“我生是张家人,死是张家鬼!婚姻虽然解除了,可是我的心始终属于张汉卿。”

遗憾的是,1990 年 3 月 30 日, 于凤至因心脏病发作离开了人世,距离张学良获释的1990年6月1日,仅有两个月。可就是这两个月的时间差,让她至死也没有等到自己的丈夫。

弥留之际,于凤至睁大眼睛,死死地盯着挂在卧室墙上的照片———那是 1934 年她和张学良将军旅欧时的合影。下午5点半,于凤至带着无限依恋,永远闭上了双眼。

1990年6月1日,张学良终于重获自由。而于凤至多年奋斗存下来的财产,也按照她的遗嘱,转到了张学良的名下。而张学良又在去世前,将这些钱捐给了哥伦比亚大学。

参考资料:

《法制晚报》:《张学良西安事变遗嘱曝光 主要涉及财产分配》

《档案天地》:《于凤至:为张学良而活》

0 阅读:47

爱吃凉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