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招娣将军:58岁因病早逝,触动郎平出山,一年后葬于故乡

爱吃凉历史 2024-12-16 03:24:02

从排球场到军政领域的转变

1983年,随着陈招娣在排球场上的最后一场比赛落幕,正式结束了自己作为国家队运动员的生涯。很快,她就被任命为八一女排的副政委。

在这一年,陈招娣与郭小明的婚礼在一个简朴而温馨的典礼上举行。郭小明,曾经是解放军的一名普通战士,后转业,选择了商界的道路。婚后,尽管陈招娣和郭小明因各自的职业需求常常忙碌,但两人始终保持着彼此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在各自的职业生涯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

陈招娣在担任副政委期间,尽管工作繁重,但她始终没有忽视家庭。特别是在她怀孕期间,郭小明尽可能地分担家务,确保陈招娣可以更好地休息和照顾身体。在孩子即将出生的那几个月,陈招娣减少了工作量,郭小明则尽量调整自己的商务行程,确保能在家陪伴妻子。

当陈招娣的女儿郭晨出生时,整个家庭都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中。陈招娣选择给女儿取名“郭晨”,意为新的一天的开始。

郭小明在经商的同时,也尽力抽空参与到家庭中,尤其是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他尽可能多地参与到陈招娣和女儿的日常生活中,尽管工作繁忙,但他总是能找到时间陪伴家人。

培养新一代的决心

1986年,陈招娣重新回到排球领域,接任中国女排青年队的主教练。这是一支充满活力但经验不足的队伍,队员们大多是十几岁的年轻女孩,对排球充满热爱,但技术和战术水平尚需磨练。陈招娣一接手便全身心投入,她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从体能到技术,再到比赛战术,都进行了细致的安排。

在训练场上,陈招娣的声音常常回荡,她亲自示范扣球、拦网的动作,不厌其烦地纠正队员们的动作细节。有些队员在练习发球时总是找不到准星,她便耐心站在一旁,一次次指导她们如何调整站位、握球的力度以及发力的角度。她还经常带着队员们观看比赛录像,一边播放一边讲解,让大家理解每一个动作背后的战术意图。

陈招娣非常看重团队的凝聚力,她常常组织队员们开展集体活动,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比如训练间隙,她会让大家围成一圈,分享自己的经历或者对比赛的感受。她还鼓励老队员主动帮助新队员适应训练节奏,形成了一个团结、互助的团队氛围。

除了技术上的指导,陈招娣对队员们的成长同样关心。她注重培养队员们的责任感和韧劲。每次队员们在比赛中遇到挫折,她都会通过具体的案例帮她们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并带领大家总结经验。她还经常邀请一些老队员或者教练来给青年队员们讲述自己的经历,让她们明白成功背后的努力和付出。

陈招娣还注重让队员们参与更多高水平的比赛,增加实战经验。她会对每一场比赛进行详细的记录,把队员们的表现一一列出,用具体的数据和事实帮助她们找到改进的方向。几年间,在陈招娣的带领下,中国女排青年队的整体实力显著提高,不少队员后来进入国家队,成为中国女排的重要力量。

职业生涯的发展与健康的挑战

1993年,陈招娣正式调回总政文化体育局工作。总政文化体育局的工作涉及多个领域,从军队文化建设到运动员的管理培养,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陈招娣对这些工作非常熟悉,她从排球运动员到教练员的丰富经历,为她在新岗位上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刚到任时,她接手了几项繁杂的任务,包括策划军队内部的体育赛事和协调运动员的训练安排。她耐心梳理每一个细节,与各部门沟通,确保每一项计划能够顺利执行。在组织军队运动会期间,她每天早出晚归,与工作人员一起讨论比赛细节,从场地布置到裁判安排,每一处她都要亲自确认无误。

陈招娣以严谨的态度和高效的执行力,很快在部门内赢得了同事们的信任。她并不局限于自己的经验,而是虚心向其他领域的专家请教,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她还积极推动军队与地方体育机构的合作,为部队运动员提供更多的训练和比赛机会。

在职期间,她还特别关注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陈招娣深知,这些曾为国家和军队贡献青春的运动员,在退役后往往面临生活和工作的双重转型。她多次与有关部门协商,为退役运动员争取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

然而,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也逐渐影响了她的身体状况。1998年,陈招娣感到自己的精力大不如前,身体上开始出现一些反复的小问题,但她仍然坚持工作。一次例行的体检中,她被诊断出患有直肠癌。

疾病虽然影响了她的生活,但并未完全阻断她对工作的热爱。在后来的几年里,她的努力与坚持依旧为军队的体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甚至影响到后来一代运动员的成长和发展。

晋升为女将军

2006年,陈招娣迎来了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她被正式晋升为少将。陈招娣成为第一位晋升为少将的运动员,这一荣誉引起了广泛关注。消息传开后,排球界的许多老朋友纷纷发来祝贺,一些曾与她共事的教练和运动员也表达了由衷的钦佩。

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成为全国上下的焦点。作为曾经的排球名将,陈招娣对此次盛会充满期待。中国女排当时虽处于新老交替的阶段,实力有所波动,但作为前辈,陈招娣对队伍充满信心。为了支持中国女排,她与著名解说员宋世雄搭档,担任了北京奥运会女排比赛的解说工作。多年未出现在解说台上的她再次以专业的视角和丰富的经验,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解说。

在解说中,陈招娣的声音沉稳又充满感染力,她精准分析比赛中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战术变化还是球员的发挥,她都娓娓道来。在一些关键比赛中,她结合自己过去的比赛经验,生动描述场上局势的变化,这让解说内容更加丰富而真实。

解说之余,陈招娣还积极参与到奥运会相关活动中。她走访了多支排球队伍,与运动员和教练们交流,为年轻一代提供建议。在与中国女排队员互动时,她常用自己的故事激励大家,鼓励她们在比赛中展现出中国女排的精神。

虽然中国女排在这届奥运会上未能夺冠,但陈招娣依然对队伍的表现表示认可。在奥运会结束后,她总结了中国女排的得失,并向相关部门提出了进一步培养和支持女排的建议。她始终相信,只要付出努力,中国女排一定能够重回巅峰。

生命的尽头与遗产的延续

2013年,陈招娣因直肠癌病情恶化,不幸在4月1日去世。她的离世令排球界、军队同事以及亲朋好友感到无比悲痛。她为排球事业和军队体育工作付出的一切,成为人们深深缅怀的对象。许多排球界的同事和老友在得知消息后纷纷前往悼念,无论是曾经的队员、教练,还是后来受到她指导的年轻选手。

郎平得知陈招娣去世的消息后,感触颇深。她与陈招娣多年交情深厚,郎平回忆起陈招娣在青年队时如何耐心培养新人,在解说台上如何为中国女排鼓劲,在军队岗位上如何以身作则,每一件事都让她倍感触动。在那段时间,郎平一直收到重新带领中国女排的邀请,但她内心一直有些犹豫。然而,陈招娣的去世让她下定了决心。她与排球的联系从未中断,而陈招娣的坚持和热爱更激励她重回排球赛场,担起重任,带领中国女排迈向新的高度。

在陈招娣离世后的一年,女儿郭晨与亲朋好友一同为她筹划了安葬仪式。家人和熟识的朋友们希望为她找到一个能充分体现她一生贡献的地方,最终选择了浙江杭州的半山安贤陵园,这里因安葬许多英雄人物而被称为“英雄墓”。安葬当天,不少亲友和曾经的同事、队员都到场送别。

郭晨作为家属代表,为母亲的安葬仪式致辞。她提到母亲对排球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在军队中严谨敬业的态度,她感慨母亲是一个用行动感染周围人的人。安葬仪式后,许多后辈和陈招娣的朋友继续以各种形式纪念她。

参考资料:[1]朝阳.陈招娣:激励一个时代[J].当代劳模,2013(5):20-21

0 阅读:20

爱吃凉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