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让你选择某种养老方式,你会选择如何度过晚年?
关于这个问题想必大家都思考过,所给出的答案也都五花八门千人千面。毕竟生老病死本是人生常态,绝大多数人在年轻时就已经规划起未来,以便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舒心。
不过按照现如今的生活进程,大家的晚年生活基本逃不过这这几种结局:夫妻和持互相到老、儿女养老、孤独终老或者请护工保姆。
关于这些养老方式,一位姓朱的大爷有话要讲,他坦言自己经历过以上所有的老年方式,但最终才明白晚年归宿究竟在何方。
一、78岁老人坦言:为了老有所依,他曾住过养老院朱大爷来自安徽,从千千万万的老辈一样他年轻时吃过很多苦。
由于从小在农村长大,朱大爷的身上总有股不服输的狠劲,他吃苦耐劳,二十岁时为了养家糊口还去过采石场打工。
后来采石场生意下滑濒临倒闭,朱大爷只能下岗待业。朱大爷年轻气盛,根本不想继续待在农村当无业游民,总想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于是他又几经辗转来到城市讨生活。
也就是在城里他的命运峰回路转,不仅遇到人生的另一半,两人得以生下儿子,最重要的是朱大爷还在城市落脚做起生意来。
眼看儿子一天天长大,不知从何时起白发悄然爬上了朱大爷的两鬓,曾经健硕的肩膀也悄然佝偻起来,他意识到自己正在老去,赶在老之将至时他必须挣下最后一桶金来为儿子结婚,剩下的钱则用来给他和老伴防老。
终于在2004年,儿子在朱大爷夫妻俩的操办下如愿成家,直到这时朱大爷松了很长的一口气,他决定放下生意正式退休。
对于晚年生活朱大爷规划得很美好,辛苦了大半生的他想与老伴养猫逗狗,顺便养几盆花过过清闲日子。
没想到,老伴的病世还是打乱了朱大爷的全部计划。
当送完老伴最后一程,空荡荡的家里只剩下朱大爷一个人,他的所有养老计划又得重新整合。虽说“养儿防老”是早已根植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固定观念,可令人意外的是,起初朱大爷并不想去儿子家。
他的思想很开明,认为儿子刚结婚肯定想与儿媳妇过独属于两人的二人世界,如果贸然去他家绝对不方便。何况儿子结婚后就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应该知分寸懂退出。
为了解决后顾之忧,朱大爷索性锁起自家房门直接搬去养老院。
养老院里有很多像跟他年纪差不多的老人,大家拥有相似的生活背景经历,在一起时总有说不完的话。
要是搬到养老院,最起码朱大爷不用再继续寂寞。然而,等真正来到养老院后,朱大爷傻眼了,他所在的养老院环境堪忧。
整个走廊里充斥着难闻刺激的屎尿味,那是老年人失禁留下的味道。
此外他还发现,每个老人的脾气各不相同,有的暴躁易怒,有的温温吞吞,有的又寡言少语,朱大爷感觉与他们打交道十分艰难。
虽说养老院也有年轻护工料理,但这些护工可能因为日常工作量太大,每天只是麻木地干活,他们生机勃勃的脸上早已没有笑意,与这些老人的交集也只是简单的“可以”、“不行”。
最让朱大爷感到头疼的便是吃饭问题——他喜欢自己做饭,可养老院的饭菜基本由大厨和营养师全面掌控,根本不需要他来插手,每日三餐无法做到心所欲。
当看到那蔬菜水果被捣烂成泥时,大爷无奈得摇摇头,只能回到宿舍吃点零食充饥。
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朱大爷就打起退堂鼓又从养老院搬回家。
二、经历过保姆养老后,他才明白晚年最好的归宿在哪里家里虽好,可也太过于冷清,诺大的房间也没个人说话,朱大爷难免感到寂寞。他又上了年纪,身上难免这疼那痛的,一个人独居实在令人不放心。
儿子出于关心便给他找来一个保姆,这下总算有人可以陪着自己说说话,打发无聊的时光。
可保姆到家没多久,朱大爷敏锐地感觉到这个保姆不大靠谱,保姆也是技术活,要是请不好还真无福消受。
保姆在江湖行走多年,早就学会看人下菜。她见朱大爷是个独居老人,压根不放在心上,每日的饮食料理相当敷衍,打扫卫生时也从不与朱大爷说话。
每次都是朱大爷主动找她聊天解闷,但保姆只是象征性地应付两句,除此并无他话。
让朱大爷感到气愤的是这个表面上老实巴交的保姆私下还偷鸡摸狗,她买菜食时会趁机贪污菜钱,找朱大爷报销时也常常狮子大开口,一丁点菜就要报销几十块。
这还不算紧要,直到有天朱大爷意外发现自己的私房钱不见了,他翻遍整个家里才看到那些钱竟然直直躺在保姆的口袋里。
经此事件后,朱大爷痛下决心辞掉保姆,于是日子又回到以往的寂寞冷清。
儿子听说朱大爷的遭遇后很是不安,本着心疼父亲的初衷,他决定带大爷回自家生活。
经过妻子的同意,朱大爷总算住进儿子家里,兜兜转转之后他发现,这下自己的晚年生活彻底有归宿。
朱大爷热爱做饭,当儿子儿媳上班时他可以在家里琢磨着菜谱发明新菜。小辈们吃的开心,他也觉得自己有了新价值。
每天早上他心无旁骛下楼打太极,在儿子的小区里他还结交到不少朋友,大家有说有笑日子过得无比顺畅。
作为明理的老人,朱大爷从不干预儿子的生活,也正因为如此,小两口之间很少有矛盾,而他也能在儿子家里舒心待下去。
回首自己为了养老走过的许多弯路,朱大爷感慨万千。
“老有所依”是每个中国人绕不开的话题,相信每个家里都有老人,他们年轻时为后辈辛苦打拼事业,到年老时却体弱多病内心孤独。
若是家有儿女,希望大家都能多抽出时间陪伴老人,唯有真心陪伴,才能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充实乐观。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晚年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