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普京5月16日至17日对华进行开启新任期后的首次国事访问,这是自2000年普京首次以总统身份访问中国以来,第20次访问中国。同时,也是他连续两次就任总统后首访地选择中国。2018年普京再次就任总统后,他首次出访的国家同样是中国。这不仅是两国关系的又一里程碑,也为中俄能源合作的未来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国际局势动荡和能源安全日益重要的背景下,中俄两国持续巩固能源战略合作,并实现高水平发展,保障了两国经济和能源的安全。
中俄能源合作源远流长早在苏联时期,两国便在能源领域展开了合作。进入21世纪,中俄能源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2001年,中俄签署了《关于能源领域合作的框架协议》,标志着两国能源合作的正式启动。此后,两国在石油、天然气、电力等领域开展了多项重大合作项目。
“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
2009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为期20年的《中俄天然气购销合同》,这标志着“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启动。该项目通过东线天然气管道,将俄罗斯的天然气资源输送至中国。该管道于2014年9月开建,全长约3000公里,管径1420毫米。2019年12月2日正式投产,每年向中国输送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已成为中俄能源合作的标志性工程。这不仅增强了中国的能源安全,也为俄罗斯带来了稳定的天然气出口市场。当地时间2022年12月21日,“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全线贯通。
2022年11月,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说,俄罗斯正在继续与中国就实施另一项重大供气项目——“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进行谈判。这条路线经由蒙古国境内供应俄罗斯天然气,其供气量应达到每年500亿立方米。2024年5月7日,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表示,对于“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如此大体量的项目,气价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严密、科学、系统的前期研究论证必不可少。双方企业正就项目技术、商务、合作模式等一系列问题积极开展商谈。
中俄原油管道
2009年2月17日,中俄石油管道谈判历经15年,最终签约。2009年4月27日,中俄原油管道俄罗斯境内段开工建设。2009年5月18日,中俄原油管道中国境内段开工。2011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使用,每年向中国输送1500万吨原油,合同期20年。这条管道的建成使中俄两国在原油领域的合作更加紧密,同时也为中国提供了稳定的原油供应来源,增强了中国的能源安全。
俄罗斯连续多年是中国原油主要进口来源国。2023年中国全年进口俄罗斯原油1.07亿吨,同比增长24%。2024年1-3月,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原油2853万吨,同比增长12.9%,3月更是接近历史最高月度记录。
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
亚马尔项目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在俄罗斯实施的首个特大型能源合作项目,是中俄两国在北极地区的重要合作项目之一。该项目总投资270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之一。2017年12月,项目第一条生产线投产,标志着中俄两国在液化天然气领域合作的又一重大突破,成为中俄在北极地区合作的典范。亚马尔项目2022年实际产出液化天然气超过2100万吨,超出设计产能20.7%。该项目不仅为中国提供了稳定的液化天然气供应,也为俄罗斯开辟了新的能源出口市场。
天然气东线项目
2014年5月,中国石油集团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合同》,合同约定总供气量超过1万亿立方米、年供气量380亿立方米,期限30年。中俄东线境内段于2017年12月13日全面加速建设,2019年12月2日正式投产通气。该项目计划通过“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输送每年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到2025年达到。截至2023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累计输气量突破500亿立方米,2023年已累计输气超200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该项目进一步巩固了两国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不仅增强了中国的能源安全,也为俄罗斯带来了稳定的天然气出口市场。
中俄电力合作
自2012年以来,中俄在电力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俄罗斯通过远东电网向中国东北地区输送电力,有效缓解了中国东北地区的电力紧张局面。同时,两国还在跨境电力输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展开了合作,为两国电力市场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4年4月9日,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智刚在公司总部与俄罗斯电网公司总裁柳明举行会谈,进一步深化能源电力合作,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为中俄两国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俄煤炭合作
中俄两国在煤炭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2009年6月24日,中俄能源谈判机制双方代表签订《中俄关于煤炭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10年9月27日,双方在京签署中俄关于煤炭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议定。2014年,中俄签署了《中俄煤炭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巩固了两国在煤炭领域的合作关系。俄罗斯通过铁路和海运向中国出口煤炭,俄罗斯煤炭在我国的进口煤炭份额的占比曾跃升至33%。满足了中国对煤炭的需求,确保了中国的能源供应。
合作不断迈向新高峰普京此次对中国的国事访问,是中俄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两国领导人就深化能源合作、推进大型能源项目建设、确保能源供应链稳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访问期间,两国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中俄能源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巩固合作基础
此次访问和签署的联合声明,进一步巩固了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基础,确保了双方在未来的合作更加稳定和可持续。
深化能源合作
双方一致同意在石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煤炭、电力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确保相关跨境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营和能源运输的畅通无阻。
拓展新领域
两国将共同推进在可再生能源、氢能和碳市场等前景领域的合作,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
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稳定
中俄两国在确保国际能源市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双方将共同努力,维护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韧性。
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广阔当前,全球经济正面临多重挑战,包括贸易摩擦、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地缘政治的升级风险,这些因素使得能源市场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各国将更加重视能源安全和稳定供应。在此背景下,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不仅是保障两国能源安全的关键,也有助于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
稳定能源供应
中俄两国将继续确保跨境能源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营,特别是在石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等领域,通过长期合同和合作项目,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能源价格稳定
两国将共同努力,防止能源价格的剧烈波动,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通过协调和合作,避免因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导致的能源价格上涨。
此外,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面对西方国家的制裁和围堵,中俄两国通过深化能源合作,增强了各自的战略自主性和抗风险能力。
共同应对挑战
中俄两国在应对西方制裁、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方面,将进一步加强合作,探索更多的能源供应渠道和合作模式。
拓展合作伙伴
两国将共同开拓新的能源合作伙伴,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与沿线国家开展多边能源合作,推动区域能源互联互通。
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也与各自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中国正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而俄罗斯也在积极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不仅有助于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也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范例。
可再生能源合作
两国将共同推进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和应用,特别是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推动能源结构优化。
氢能和碳市场
中俄两国将在氢能和碳市场等前景领域深化合作,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推动低碳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实现绿色发展目标。
核能合作
在民用核能领域,两国将在热核聚变、快中子反应堆、核燃料闭式循环等方面加强合作,探索核能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保障核能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中俄两国能源合作,不仅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地缘政治挑战,中俄两国将继续深化能源合作,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两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期待中俄两国在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框架下,携手并进,共同书写中俄能源合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