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指着昭陵方向让魏征看,魏征回答说:“臣昏毛,不能见。”

恨桃看历史文化 2025-01-27 03:20:44

贞观十年(636年),李世民爱妻长孙皇后去世,在妻子葬入昭陵后,李世民迟迟无法从失去妻子的悲伤中恢复过来,为了缓解思念之情,他命人在宫中建起了层观。

层观的作用很简单,就是方便李世民登高眺望昭陵,他不仅自己时不时登上层观眺望妻子陵墓,还让大臣陪同一起。

有一次,李世民让魏征陪同登上层观,指着昭陵方向让他看,谁知魏征却说:“臣昏毛,不能见。”

意思是,臣老眼昏花,根本看不清陛下您指的是哪里。

魏征果真不知道李世民手指的是昭陵吗?很显然不是,而接下来魏征说的一番话更是让李世民哭着下令毁掉层观,那么魏征又说了什么呢?

一、早听我言,李建成输不了

魏征助力李世民打造贞观盛世,成就他“明君”的标签,李世民也让魏征在贞观朝堂上大放光彩,青史留名,两人属于互相成就。

其实,魏征原本是李建成的人,在玄武门之变后,魏征反而成了李世民的臣子,说他背叛旧主并不为过,不过他背叛的方式比较高明,没人拿他的气节说事。

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听说魏征以前经常劝谏李建成将他安排到别的地方去,于是派人抓来魏征质问他:“汝何为离间我兄弟!”

魏征是李建成亲自邀请担任的太子洗马,对他礼遇甚厚,所谓各为其主,魏征自然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以应对来自李世民的威胁。

当初李世民功高,魏征曾不止一次暗中劝说李建成要早定计策,但李建成迟迟不能下定决心,结果在玄武门之变中彻底失败,成王败寇,魏征也无话可说。

可魏征也不想死,所以他并没有直接回答李世民的问题,毕竟无论怎么回答,事实都是他的确参与到了两兄弟的争斗中。

魏征直接转移了话题,对李世民说:“先太子早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

这句话想要表明的意思很简单,李建成要是早听我言,就没有今日的祸事了。

也就是说,魏征早就意识到谁先动手谁就赢,表明他是有大才的人,同时,魏征此话也算是小小恭维了李世民一下,即李建成不听劝告所以失败,而李世民做到了,所以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番回答属实让人替魏征捏了一把汗,若是李世民之前没有听说过魏征,不知道他的才华,恐怕早就命人将魏征拉下去砍了。

二、愿做良臣,不做忠臣

不过,李世民最终还是放过了魏征,原因除了魏征有才华之外,可能还有安抚李建成余党的需要以及彰显自己的明君气度。

根据史书记载,李世民对魏征颇为重视,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征询问得失,并且对魏征的谏言多有采纳。

魏征也高兴自己遇到明主,知无不言,不过,魏征毕竟是从“敌对”阵营过来的人,李世民肯定不会完全信任他。

因此当有人举报魏征涉嫌包庇自己的亲戚时,虽然查无实证,李世民还是派温彦博代替自己去责备魏征,并且要求魏征以后办事必须留存痕迹。

这显然很难完成,魏征自然不干,于是他就找到李世民说,如果朝廷上下都一味追求行为显露痕迹,置国家大事于不顾,那国家的兴衰就难以预料了。

李世民听完面色大变,当即说他已经悔悟这件事了。

趁热打铁,为了进一步消除对他的不信任,魏征又对李世民说:“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

李世民这就纳闷了,良臣、忠臣有什么区别吗?他直接问魏征为何这样说。

魏征则表示,“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

言外之意就是,您别总是想着杀我,咱们君臣互相成就,我要是成了“良臣”,那您不就是“明君”了吗。

所以君臣之间就达成了一股默契,魏征忠心耿耿,一心为国进谏,李世民虚心纳谏,塑造“明君”标签,两人君臣相得,在历史上成就一段佳话。

三、夫不祭妻,魏征讽谏

那么两人的分工就很明确了,魏征的主要工作就是时时刻刻提醒皇帝做错了什么事情,即便没有错,那皇帝也要好好反省,是不是其他地方做得不够好。

而李世民要做的,就是虚心接受魏征所提出的建议,并提醒史官将这一幕记下来。

不过有时候,魏征的确挺气人的,李世民有几次都差点忍不住要杀了魏征,若不是长孙皇后维护,魏征坟头的草恐怕早就有几尺高了。

最著名的就是“朝服进谏”,相信大家都知道这起事件,这里就不再赘述。

说起来,魏征就是胆子大,比如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魏征说自己老眼昏花,不见昭陵这件事。

魏征自然知道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之间的感情有多深厚,但他就是要进谏,他对李世民说:“以为陛下望献陵,若昭陵,则臣故见之矣。”

这句话意思是,我还以为陛下望的是埋葬先帝的献陵,如果是埋葬长孙皇后的昭陵,那我当然看见了。

在当时那个以孝为先,“夫不祭妻”的年代,李世民如此张扬地追思亡妻,魏征自然要讽谏一番,劝谏李世民身为天下表率,也应该追思一下先帝李渊。

在魏征看来,如果建造层观是为了望献陵悼念先帝,那是孝道的一种表现,孝子的人设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皇帝更应该带头打造孝顺的人设。

如果建造层观只是为了思念亡妻,那明显和“三纲五常”提倡的价值观不符,李世民不该如此大张旗鼓地思念长孙皇后。

不得不说,魏征还真是头铁,但李世民就吃这套,成为明君已然成为他的执念,虽然万分不舍,但结果还是“帝泣,为毁观”。

0 阅读:0
恨桃看历史文化

恨桃看历史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