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一席话惹怒了“丁克一族”:
对于那些故意不要孩子的人来说,有一种可怕的道德:他们实际上是在要求别人的孩子在他们年老时照顾他们。这真的很糟糕。
众所周知,马斯克一直对人口减少问题忧心忡忡,他认为世界人口正加速走向崩溃,这是场灾难。
“如果你对于人类有信仰,你就得说,我需要确保未来还有人类在。人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不过马斯克值得钦佩的一点就是他可谓知行合一,他自己就养育了10个孩子,而且貌似他还准备继续生,“尽我所能帮助解决人口不足的危机,急剧下降的出生率是人类文明目前面临的最大危险。”
什么是丁克,为啥要丁克?我身边就有选择做丁克的朋友,小两口达成了一致意见,要结婚,不要小孩,他们认为养孩子太麻烦、责任太大了。
所谓丁克,是Double Income No Kids(双收入,没有孩子)的缩写,这种情况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是比较常见的。
特别是随着一些女性独立意识的张扬,她们也有经济条件,所以就视“十月怀胎”和照顾孩子是一种对自己的莫大不公,相比男人等于是自己吃了大亏。
另外也有女性认为生儿育女就是把自己“贡献”出去,这非常可怕,因此她就会拒绝生孩子。
扪心自问,这些女性所担心和恐惧的事情很多是客观存在,肯定不能一味地指责她们。毕竟人有自由意志,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按照自己的方式过一生。
马斯克对丁克的批评有没有道理?马斯克热爱人类,他是站在人类这个物种的高度来看待生育问题,他认为人类的意识之光其实很脆弱,为了延续下去,就应该尽可能地扩大它的范围。
所以马斯克要造火箭和电动车,以及做能源,他的设想是让人类变成星际物种,而不局限在地球上。在他看来,这样“更安全”。
“如果每一代聪明人生的孩子越来越少,那可能也不是好事。我的意思是,欧洲、日本、俄罗斯和中国都将面临人口问题。真实情况是,富裕人群、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和无宗教信仰的人群普遍显示出较低的生育率。”
马斯克表示他认同“聪明人至少应该维持他们的人口基数”的观点。很多人也支持马斯克,要想世界越来越好,那“好人”应该扩大自身的规模,以避免把世界让给“坏人”去占领的局面,这是个简单的逻辑。
因此说马斯克对丁克一族的指责和批评也不是毫无道理。
人这辈子,为什么要养儿育女?不管怎么说,生孩子是自己的选择自由,男人和女人只有互相尊重才能组建幸福的家庭,彼此的爱情才能长远。
作家戴安娜·阿西尔活了101岁,她在快90岁的时候写了一本书《暮色将近》,她在其中就记录了自己终身不婚不生孩子的思考。
她在人生走到边缘的时候回想一生,觉得自己对没有孩子这个事情没有什么遗憾,但她也表示,老年生活中如果有年轻人,那无疑是美好的:
“和年轻人在一起的好处,不仅在于他们能激发感情,你能观察他们生活的趣味所在,而且,只要他们在你身边,就会产生一种反作用力,足以抵消老年生活中令人不快的因素。”
老人容易有悲观思想,从而让沉闷的最后时日更加沉闷,这时候如果身边有孩子陪伴,“实际上这真的能让我们再次感受,并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朝着虚无延伸的黑色细线末端的小点,而是生命这条宽阔多彩河流的一部分。这条河流,充满了开端、成熟、腐朽和新生,我们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的死亡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如同孩子们的青春一样,所以在还能够体会这一切之时,别浪费时间生闷气了!”
如其所言,这无疑会给人带来对人生更深刻的体验。
通过养育孩子,我们能够提升到更高的境界!为啥这么说呢?要知道人性就是自私,在这个世界上,有无数人都是利己主义者,他们的世界只有自己,他们聪明而精致,他们一切行为的逻辑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好。
但这种对自己的好只是一种狭隘的爱,人当然要爱自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爱自己”才有自尊自重。
不过利己主义的局限就在于,你体会不到大我、超我的境界——如果你一辈子都是处于“小我”之中,那你永远是局限的,损失会非常大,这是无论怎么聪明都不能弥补的。
对常人而言,养育孩子就是一个通往大我、超我的途径。因为父母爱孩子甚于爱自己,父母愿意为了孩子的健康和幸福舍弃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这种利他或责任是人类进化、进步的特征,是人有别于动物的地方。
无私就是博大。我们养育孩子,孩子其实反过来也在治愈我们,让我们得以不断提升,进入人生的更高境界。
罗永浩说,女性离开职场之后全职带娃,十年后,男性事业有成,觉得该换个枕边人,很良心的财产均分,女性就算是拿着一笔钱也会坐吃山空,如果女性想再入职场也只能是最边缘底层的岗位,十年前的知识储备人脉不复存在,断档的职场经历,年龄等劣势,处处被动,如果还带着孩子更是举步维艰。过去糟糠之妻不下堂,母凭子贵,诰命加身,这些对后宅女性的待遇不存在了,国外的离异抚养费也不存在,只能是母性社会了,不用争抢抚养权,有经济条件的多生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