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退伍士兵换豆油,一看印章名字立马打电话,军长连夜赶了过来

历史不留人 2025-03-28 15:21:15

1971年秋,东北田野金黄。一退伍老兵牵驴车,满载自家收割黄豆,缓缓驶向村中粮站。

老兵李姓,年轻时投身抗日与解放战争,为新中国成立奉献青春。退役归乡,他安于平淡,过上了农民生活。

这天,李老前往七台河红旗大队,欲以黄豆换豆油。粮站伙计热情相待,迅速称重黄豆并着手榨油。在伙计为油票盖章时,李老的视线聚焦于印章之上。

印章上的姓名令他愕然,他忙揉揉眼,仔细辨认,唯恐有所误读。

他深知此名,随即致电部队。军长得悉情况,即刻决定连夜前来。

退伍士兵静立一旁,凝视着印章上的“井玉琢”三字,眼神呆滞。

这个名字他极为熟悉,宛如深刻于心间,铭记难忘。

井玉琢已在松骨岭战斗中牺牲,怎会在此出现?士兵心中涌起汹涌回忆。

1950年松骨岭激战中,井玉琢英勇牺牲,事迹铭刻于全连心中,并被魏巍记入《谁是最可爱的人》。然而,令人震惊的是,他竟奇迹般生还。

疑问涌上心头,退伍士兵迅速决定返家,拨通部队电话。第38军军长刘海清大校得知消息后,亲自接听。

刘军长惊讶地询问:“你所言属实?井玉琢尚在人世?”

退伍士兵虽语气不定,却坚信所见无误:“军长,我清晰见到那人满脸伤疤,印章上名字确凿,乃井玉琢无疑。”

刘海清愕然回想,松骨岭战役的惨烈与井玉琢的牺牲震撼人心。尽管如此,这消息令他无法置身事外,必须采取行动。

他果断下令秘书准备车辆,强调务必确认无误,随即连夜启程,直奔七台河。

【紧急探访】

数日后,刘海清率队抵达七台河红旗大队。大队长带路,他急切赶往田间寻找神秘“社员”。抵田边,见一满脸烧伤疤的中年男子,手持锄头,默默耕作。

此时,一名同行的38军干部仔细一瞧,猛然喊道:“这是井玉琢!”

中年男子闻声转身,见刘海清军长身着军装站立,表情淡然,似已惯于平静生活。但见刘海清后,这份平静被打破。

井玉琢同志,为何不与我们联系?我们误以为你已牺牲。”刘海清军长激动地说,眼中满是震惊与不解。

井玉琢轻叹:“首长,我重伤昏迷,幸得人民军相救。伤愈后,因失联未归部队,遂返乡务农,至今已过多年。”

【“活烈士”的故事】

井玉琢未在松骨岭战斗中牺牲,虽受重伤,身体多处烧伤,尤以脸部和双手为重,但并未如众人所料那般阵亡。

关键时刻,他被路过的人民军救起并送往后方医治。因战争导致与部队失联,他隐姓埋名返回七台河,开始务农生活。

井玉琢笑道:“我本欲平凡度日,未料仍被诸位寻得。”言语间,透露出无奈与坦然之情。

刘海清听完井玉琢叙述,眼眶湿润:“井玉琢同志,我们对你亏欠太多,让你多年‘活烈士’独承苦难,深感愧疚!”

刘海清欲带井玉琢回部队享战斗英雄荣誉,井玉琢笑拒,称当地生活安逸,种地养家不辛苦,不愿给部队添麻烦,愿留此地伴亲友。

【不愿回归的英雄】

井玉琢拒绝了刘海清的恳求,坚持己见,表示已习惯朴素生活,不愿重返部队。

井玉琢笑道:“首长,战友皆牺牲,我独存,实属万幸。这些年田间劳作,平安度日,我已深感满足。平凡生活,似才是我真正归宿。”

临别之际,刘海清紧握井玉琢的手,坚定承诺:“我将向上级反映,确保地方政府给予你妥善安置,终结你的困苦。”随后,他即对省、县、乡政府施压,要求改善井玉琢的生活条件。

【英雄的晚年】

在刘海清军长的协调下,井玉琢获地方政府关照,获赠砖瓦房一间,并享有充足生活保障。

此后,井玉琢在家乡持续过着朴素的农耕日子。尽管他离开了部队与战场,但英雄的光环始终伴随着他,未曾褪去。

0 阅读:1
历史不留人

历史不留人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