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博议】“宣平馄饨”为何让人牵挂

掌上武义 2023-02-04 10:25:15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春节期间,武义南部山区在各地经商的“超人”和在外求学的游子纷纷返乡过年。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土,很多人做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吃上一碗“宣平馄饨”。当馄饨的氤氲热气扑面而来,他们的心才落了地:到家啦!

有人说,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乡,亲情是人生最大的牵挂;也有人说,口味是哪里的,哪里就是故乡,味蕾始终不会忘记那些熟悉的味道。“调羹”勺起碗里的馄饨,耳边传来久违的乡音,这儿时总想着逃离的“浪浪山”,此刻竟是这样的舒适而美好。一碗寻常的馄饨,何以让人念念难忘?答案在舌尖里,也在舌尖外。一“宣平馄饨”的味道,是历史的厚重。宣平的这一碗馄饨,起于何时,又源于何地?作为天下通食,馄饨的发明,早在汉代就有其名称记载。西汉扬雄《方言》说,“饼谓之饦,或谓之饨”。三国张辑《广雅》注:“䐊肫,饼也。”馄饨成为市井小吃大约是在唐代,至宋元已天下闻名。北宋陶谷作《清异录》,提到“建康七妙”,称其时的“馄饨汤可注砚”。古语说,“冬至馄饨夏至面”。唐宋之后,冬至日吃馄饨,夏至日吃面,成为旧时京城民间习俗。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说,“冬至郊天令节,百官呈递贺表。民间不为节,惟食馄饨而已”。那么,“宣平馄饨”又是如何成为柳城一带的“当家”美食的呢?清康熙至乾隆年间,浙江各县招募入浙开垦大军,宣平古邑也有大量外地流民汇入。流民们携带各地风味多元的美食文化,相互交融碰撞。从而促成宣平小吃种类多、风味多元。宣平也一跃成为浙中地区响当当的“美食天堂”。其中,“宣平馄饨”因用材简、加工易、蒸煮快,很快受到山区群众宠爱,并席卷武义全城。岁月更迭,很多记忆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中。但130多种“宣平小吃”,仍完整的保存在武川大地,仍停留在武义人的唇齿舌尖。走在柳城的老街,那些看着不起眼的小店,或许已经承载了几代人的共同回忆。尤其是这一碗馄饨,虽没有川菜粤菜的高调,也没有东北西北的“硬气”,但它浸润了武义这座江南小城独有的温婉,如小家碧玉一般,深藏在武义的街头巷尾,让无数人魂牵梦萦。二“宣平馄饨”的味道,是乡愁的眷恋。大概,每个武义人都有一碗深深铭刻在记忆深处的馄饨,总是在身处异乡饥肠辘辘的清晨,在每逢佳节月明星稀午夜梦回的深夜,回想起这碗热气腾腾的美味,难以忘怀。这碗馄饨,“翻滚”在乡村的戏台下的小摊里。以前,“做戏”可是乡村里的一件大喜事。定下戏期,喜讯就像长了翅膀似的,飞向四面八方,家家户户忙着邀请亲眷前来看戏。戏班子来了,馄饨摊自然会跟着来。戏台上“咿咿呀呀”地唱着,戏台下的大锅里馄饨翻滚,孩子们欢呼雀跃。这或许是很多人一生最快乐的乡村记忆。这碗馄饨,还洋溢在拜年的时候外婆那张布满皱纹的笑脸里。每次去拜年,外婆总会泡上一杯加了白糖的“甜甜茶”,然后煮上一碗馄饨。外婆做的馄饨,虽然没有紫菜和虾米,但总会放上一点酱油,撒上一大把葱末,再加上一大勺的“猪油渣”。咬开那半透明的馄饨皮,一股鲜香的汤汁就已在口中弥漫。“宣平馄饨”的好吃,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它浓缩了山里人的“讲究”。

“皮薄可照影,汤清可泡茶。”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宣平馄饨也越发炉火纯青。其制作工艺独具特色,包括擀皮、剁馅、包制、调味、烹煮五个程序。面皮手工擀制,用面粉和少许碱加水搅拌和成面团,再擀成薄皮,切成每张6公分左右方块,薄如绵纸,韧如胶。馅料采用新鲜宣平土猪肉,半精半肥,剁馅时先除去猪肉筋膜,再切成肉丁,剁成肉泥,调以食盐和少许鸡精,用料好量又足。包制时先取一张面皮摊与左手,右手持特制扁薄竹签或竹筷,从肉泥里挑取桂圆大小猪肉馅,一按一翻一捏间,一个精巧蝴蝶状的馄饨就包成了,外观饱满,白里透红。宣平馄饨的烧法也很独特,不是煮,而是烫。水开后,下馄饨,几秒钟就马上捞起装进碗里。调料也是讲究的,必用猪油、老油条末、葱、酱油,再加点虾皮。每道程序一丝不苟,每碗馄饨端出来的味道都一模一样,百年不变,像极了武义人的性格:老实、朴实、平实。馄饨虽是简朴,却味鲜爽口,让味蕾沉醉。难怪陆游会在《对食戏作》中写下,“春前腊后物华催,时伴儿曹把酒杯。蒸饼犹能十字裂,馄饨那得五般来”这样美妙的诗句。三“宣平馄饨”的味道,是希望的憧憬。地道的宣平馄饨,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美好的记忆,如今也因用料足、口味好、价格实惠,成为众多食客心中最能代表武义风情的特色小吃,成为南部山区人民增收致富的利器。2019年,武义创建和培育了“宣平小吃”公共品牌,成立农合联小吃产业分会,通过摸清家底、培育产品、打造平台,促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农民增收。

同年,武义发布《武义县“宣平小吃”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成立“宣平小吃”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培育一批加盟店、旗舰店和负责集中生产加工的企业,逐步建立产品生产、品牌管理、冷链物流配送等体系,实现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效果立竿见影。从柳城古街的宣平“正正馄饨”,到武义的“谢家馄饨”“陶记馄饨”,正用武义人最朴实的热情,用最好的食材,把最好的馄饨温暖五湖四海的游客。“正正馄饨”老板娘郑东英介绍,春节期间,她“一天要煮200多碗馄饨”。

县内外知名度越来越大,这碗“宣平馄饨”也随着武义“超市经济”走出了武义。“宣平馄饨”以“山海协作”为契机,成功闯进金华、永康、海宁......同时,通过线上和线下同步,成功入驻拼多多、京东和淘宝等平台,这一碗馄饨也在网上成为了“网红”。据统计,目前全国各地已有上千家武义小吃店,集中分布在省内,从业人员4000多人,年产值已超亿元。一碗人间烟火味,宣平小吃古韵长。我们可以期待,假以时日,“宣平馄饨”亦将如缙云烧饼、兰溪小吃一样,通过政府的有序引导和从业者脚踏实地的辛勤劳作,积少成多走出一条“蚂蚁雄兵”式的“共富路”。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