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境电商50人论坛副秘书长高长春:关税博弈下中国跨境电商战略突围与供应链重构

电商中心曹叔 2025-04-08 14:16:35

美国东部时间4月2日,美方宣布取消对来自中国的低价值进口产品的免税待遇,即所谓800美金以下“小包免税”政策。面对美方施压,中方并未被动接招,而是迅速打出“组合拳”,宣布了一系列反制举措。对此,“一带一路”TOP10影响力社会智库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组织了16位专家,给予解读。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中心研究员、中国跨境电商50人论坛副秘书长高长春在接受数字经济新媒体&智库#网经社独家专访时表示:

1、关于美国本轮关税政策的全球性特征与战略意图

特朗普政府此轮加税政策以“全球无差别覆盖” 为表象,但深层逻辑仍剑指中国。根据政策细则,美国对包括欧盟(20%)、日本(24%)、韩国(25%)、越南(46%)、柬埔寨(49%)等52个经济体实施差异化关税,税率跨度从10%至49%,同时将汽车、电脑等关键品类纳入25%高税清单。

这种“全球打击” 策略实为三连环设计:

其一,以盟友高税率施压其与中国产业链脱钩;

其二,迫使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制造枢纽对美妥协(如零关税承诺),削弱中国供应链地位;

其三,通过汽车、3C 等中国优势品类精准狙击,倒逼制造业回流北美。

2、政策执行的不确定性与全球反制浪潮

当前美国本土已出现大规模消费者抗议,沃尔玛、Costco 等零售巨头出现恐慌性囤货,波士顿咨询数据显示若关税落地,美国中产家庭年消费成本将增加1800-2400 美元。中国在4 月4 日第一时间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在关税基础上加征34%的关税,而在国际层面,欧盟、加拿大、印度等20 余国已宣布反制清单,日本更启动WTO 诉讼程序。但需警惕越南、柬埔寨等国的“战略投降”,其通过零关税让步换取美国市场准入,可能导致部分中国产能被动转移。

3、对中国跨境电商生态的冲击与战略建议

1、卖家端:800 美元以下小包免税政策取消后,独立站及平台卖家需重构成本模型。建议工贸一体企业加速布局墨西哥、土耳其等“关税洼地”海外仓,利用美墨加协定(USMCA)规避25%汽车配件关税;消费品类可联合东南亚OEM 厂商进行“原产地洗牌”。

2、服务商端:物流企业应开发“关税成本可视化系统”,将HS 编码税率预判、报关线路优化嵌入物流链路;支付机构需构建关税预付资金池,缓解卖家现金流压力。

3、政策建言:呼吁中国政府将跨境电商海外仓纳入“新基建”补贴范畴,对转移至RCEP 成员国的产能给予3% 迁址补贴,同时加速推进“数字关境” 试点,通过区块链溯源解决原产地认证争议。

4、未来趋势研判与企业行动指南

当前动荡本质是美国重构全球贸易规则的“阵痛测试”,预计6 月后政策将进入稳定窗口期。企业须把握三个原则:

合规即壁垒:关税是刀,供应链是水,熟悉并完成目的国的合规体系认证的企业才能穿透贸易壁垒。

区域化替代全球化:在美墨边境30 公里内布局“关税免疫仓”,比追求东南亚低成本更具战略价值。

数据武器化:用海关报关数据反向锁定美国本土短缺品类,定向爆破细分市场。

专家介绍:

高长春,中国跨境电商50 人论坛副秘书长,深圳市鼎汇出海跨境电商研究院理事长,网经社电子商务中心研究员,行云全球汇高级副总裁,拥有超过15年的供应链管理运营方面的实战经验。

0 阅读:23
电商中心曹叔

电商中心曹叔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电商行业意见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