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冲这一点,抽动症的孩子一定要多吃青菜,少吃肉!

儿科叶冬兰 2025-03-31 16:29:18

临床多年,我发现不少抽动症的孩子都特别爱吃肉,很多家长觉得多吃肉可以补充营养,增强体质,甚至认为“孩子爱吃就多吃点”。但实际上,抽动症的孩子多吃肉不仅无益,反而还会加重症状!

为什么这么说了?

中医认为,抽动症多与“肝风内动”相关。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若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如肉类、油炸食品),易导致脾胃积热,湿热内生,进而引动肝风,表现为频繁眨眼、耸肩、清嗓等抽动症状。

现代医学也发现,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尤其是多巴胺和谷氨酸的代谢,而这些物质与抽动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此外,肉类消化过程中产生的代谢废物可能增加体内炎症反应,进一步刺激神经系统,加重抽动表现。

而青菜(如菠菜、小白菜、芹菜等)性多偏凉,能清热、平肝、通腑,有助于缓解体内积热,调和肝脾。因此,适当增加青菜摄入,减少肥甘厚腻,是中医调理抽动症的重要原则之一。

抽动症儿童饮食调整建议:

少吃肉≠完全不吃:可选择易消化的鱼肉、鸭肉,并控制摄入量,每周红肉不超过3次。

增加青菜比例:青菜应占每餐的50%以上,种类多样化(如西兰花、空心菜、茼蒿等)。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炸、冷饮及含咖啡因的食品(巧克力、可乐等)。同时需保证充足饮水,每日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

案例分享:

8岁的牛牛平常就是一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孩子,近半年出现频繁眨眼、咧嘴、清嗓子的症状,家长以为是"坏习惯",多次训斥无果,后经人点拨,确诊为抽动症。

这个孩子平时特别爱吃炸鸡、红烧肉,蔬菜几乎不碰,大便偏干,舌红苔黄腻。

四诊合参辨证为肝风内动,脾胃湿热。

【药方】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包煎)、泽泻、木通、当归、生甘草、钩藤(后下)、天麻。

在用药的同时,我让家长严格遵循"增青减肉"原则,每日蔬菜占比超过60%,增加绿豆汤、冬瓜汤等清热利湿食物,禁食炸鸡、甜食及冷饮。

坚持1个月后,患儿眨眼、咧嘴频率明显减少,大便通畅,舌苔变薄。3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家长反馈孩子情绪也更稳定了。

抽动症的调理需"药食同源",饮食干预绝非简单"忌口",而是用食物的性味归经辅助纠正体质偏颇。临床中,坚持"增青减肉"原则的患儿,症状改善率显著提升。当然,具体方案需根据孩子体质辨证调整,家长切勿盲目照搬。

0 阅读:3
儿科叶冬兰

儿科叶冬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