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抽动症,其实是风动肝经!重用天麻把风熄了,跟抽动说再见!

儿科叶冬兰 2025-03-16 16:41:00

"叶大夫,孩子总是眨眼、耸肩,吃了不少药也不见好!"诊室里,焦虑的母亲紧握着孩子的手,眼前的男孩不时地眨眼、扭动脖子,动作频繁且不受控制。

现代家长面对孩子的抽动症状,往往陷入“神经焦虑”,盲目依赖镇静剂甚至抗精神病药物,却忽略了最根本的问题——肝风内动,正在悄悄扰乱孩子的神经系统。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早有警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抽动症的本质在于肝风内动,肝气郁结化火,火盛生风,风动则筋脉失养,导致不自主的抽动。

现代儿童普遍面临的学习压力、情绪压抑,使得肝气郁结,肝风内动,形成“肝风扰神”的恶性循环。

更关键的是,现代儿童的生活方式。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缺乏户外运动,导致肝血不足,肝阳上亢,进一步加剧了肝风内动的症状。肝风扰动心神,则情绪不稳;肝风窜扰筋脉,则抽动不止。

如何破局:重用天麻熄风止痉

面对这类患儿,我常常采用“熄风化痰、安神定志”法。具体怎么用,以一个案例说明:

我曾接诊一位8岁男孩,频繁眨眼、耸肩,伴有情绪急躁、睡眠不安。家长自述孩子学习压力大,平时爱吃零食,舌诊见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滑,辨证属肝风内动、痰热扰神。

处方以“天麻”为君药,取其“平肝熄风、止痉安神”之效,配伍钩藤、茯苓、远志、半夏形成“熄风定痉方”:

天麻平肝熄风,钩藤清热止痉,茯苓健脾安神,远志化痰开窍,半夏化痰降逆。

服药7剂后,孩子抽动频率明显减少,情绪趋于平稳。持续调理两月,抽动症状基本消失,睡眠质量显著改善,食欲恢复正常。

《本草纲目》称其“主诸风痹,瘫痪不随,语多恍惚,善惊失志”。现代药理学证实,天麻所含的天麻素具有镇静、抗惊厥作用,能有效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缓解抽动症状。当天麻熄风止痉,肝气得以平复,痰湿得以化解,心神得以安宁,抽动症状自然消失。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调理同样重要,家长日常要注意三点:

1.疏肝解郁:减少孩子的学习压力,增加户外活动,保持心情舒畅。

2. 健脾化痰:饮食清淡,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多吃健脾化痰的食物如山药、薏米。

3. 养心安神:保证充足睡眠,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可适当进行放松训练。

1 阅读:4
儿科叶冬兰

儿科叶冬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