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抽动症患儿,都存在这2种问题,不解决,很难正常学习和生活

儿科叶冬兰 2025-03-20 16:41:04

2019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研究发现:

高达90%的抽动症患儿存在情绪调节困难和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并且即便经过行为干预,情绪波动和注意力问题依旧可能顽固存在。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

接下来我将从西医和中医两个角度为大家分析。

西医解释:

抽动症与大脑内神经递质失衡密切相关,尤其是多巴胺和谷氨酸的异常。

多巴胺过度活跃: 多巴胺是大脑中负责运动控制和奖励机制的神经递质。当多巴胺过度活跃时,会导致患儿出现不自主的抽动行为,例如眨眼、耸肩、清嗓子等。

谷氨酸代谢异常: 谷氨酸是大脑中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参与学习和记忆过程。当谷氨酸代谢异常时,会影响患儿的情绪调节和注意力集中,导致他们容易烦躁、冲动,难以专注完成任务。

中医分析:

在中医看来,抽动症患儿出现抽动和情绪问题,与肝风内动、心脾两虚有关。

肝风内动: 中医认为“肝主筋”,肝风内动会导致筋脉失养,出现不自主的抽动。肝风内动常与情绪波动、压力过大有关,患儿容易出现脾气暴躁、易怒、睡眠不安等症状。

心脾两虚: “脾主运化”,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无法濡养心神,导致患儿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等症状。

有人问,除了行为干预,中医有办法不?有!给大家讲个案例:

9岁的涵涵平时活泼好动,但近两年出现频繁眨眼、耸肩、清嗓子的症状,情绪容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家长带其四处求医,效果不佳。

辨证: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开方:天麻、钩藤、菊花、白芍、柴胡、郁金、远志、石菖蒲、酸枣仁、龙骨、牡蛎、甘草。

二诊: 抽动症状减轻,情绪较前稳定,注意力有所改善。

三诊: 抽动症状基本消失,情绪平稳,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随访半年,未复发。

有人说,中医就这么“神”?不是中医神奇,是方子对症了!

涵涵属于肝风内动型抽动症,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菊花、白芍清肝明目;柴胡、郁金疏肝解郁;远志、石菖蒲开窍安神;酸枣仁、龙骨、牡蛎镇惊安神;甘草调和诸药。

我常说,抽动症前期很好治,生病了来找中医,把把脉、看看舌象就知道是咋回事了,再开一副对症的中药,一般15-21天就能看到效果。

但总有人不当一回事儿,一拖再拖,硬生生把抽动症拖成慢性病,到那时不但治疗难度大,孩子也受罪。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也有抽动的困扰,一定及时治疗,别耽误病情!

1 阅读:40
儿科叶冬兰

儿科叶冬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