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用4字骂鲁迅,鲁迅5字回骂,世人笑称:这就是郭沫若

康康看历史 2023-02-11 05:26:06

文章字数3574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民国时期的中国,是中华文化发展最乱最繁荣的时期。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处于思想文化碰撞的关键时期,而且外有各国列强的虎视眈眈,内有军阀“龙争虎斗”。

繁荣是因为民国时期出了很多文人才子,写了许多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文章。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鲁迅和郭沫若。

鲁迅和郭沫若二人都是名副其实的文学界泰斗,是文学界中最璀璨的明星。但是二人却始终没有见过面,这也成为了郭沫若心中遗留的一大遗憾。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因此动不动就会用笔墨展开一场“腥风血雨”。郭沫若和鲁迅也不例外,他们二人笔墨相讥的事迹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鲁迅评价郭沫若的5个字,世人们都笑称:“这就是郭沫若本人无疑了”。

那么,二人曾经经历了什么呢?为何两个素未谋面的文学界明星会因为意见上的分歧而争论不休,互相讥讽呢?

郭沫若:天生的诗人,文学界泰斗

郭沫若于1892年11月16日出生在四川省乐山县沙湾小镇的一个书香门第。沙湾小镇盛产土匪,所以许多人都沾染了一些土匪的“痞气”。在这样的环境下,郭沫若也时常自称自己是“流氓痞棍”。

郭沫若的父亲爱好文学,在父亲长时间的文学熏陶下,郭沫若从小便爱好文学且在文学创作方面很有天赋。郭沫若从小便有“鸿鹄之志”,想成为一名文学家,将百姓们的思想从愚昧迂腐中解放出来。

他的父亲了解了他的志向,对他大加赞赏。从那时起,郭沫若就在父亲的陪伴下熟读《四书》、《五经》等传统书籍。郭沫若经常和父亲吟诗作对,因此在郭沫若六岁的时候就已经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被周围人大加赞赏,认为他日后必定是个可塑之才。

郭沫若十四岁时进入到嘉定学堂学习,那时,他第一次接触到了民主思想。他也是第一次认识到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哪怕胸无点墨,只要胸怀大志,报效祖国,便也是社会的“英才”。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由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熏陶,郭沫若的思想得到了很大转变。他意识到人民的麻木靠武力不能解决,只有文学创作能将人们唤醒。因此,郭沫若开始了自己的“救国之路”。

郭沫若先是接连发表了《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集来唤醒百姓,但此刻诗集并没有产生太大作用。

到了1921年,祖国母亲已经被外国列强侵略的千疮百孔。郭沫若深刻的意识到,“救国之路”还很漫长,必须得从此刻开始唤醒人们沉睡的心灵,只有这样,祖国母亲才能得以拯救。因此,郭沫若和郁达夫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郭沫若又发表了《女神》等诗集,这本诗集给我国文学界带来了很大影响,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到了1926年,郭沫若的思想又发生了很大改变。从原来的“文学救国”变成了“枪杆子里出政权”。因此郭沫若决定放弃笔墨,弃文从戎。

虽然跟随军队的这段长征之路很漫长很艰苦,是郭沫若这种文弱书生不能承受的。但是郭沫若凭借着自己的爱国情怀,无论是历经风吹雨打,还是食不果腹,始终都奔赴在战场前线。

郭沫若从小便养尊处优,哪里过过这种生活,这是对郭沫若自己的磨炼。终于,在郭沫若的坚持下,打的敌人措手不及,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也为中国之后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0年,郭沫若发表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这本书,为我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做出了很大贡献。也正是凭借此书,郭沫若当选了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长。

郭沫若与鲁迅的感情经历

郭沫若和鲁迅二人都参加了新文化运动,并且在新文化运动中大放异彩。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鲁迅与郭沫若二人经常公开在报刊上“唇枪舌剑”的互相讥讽。

虽说像郭沫若这样的大文豪,为国家的解放事业贡献出了很大的力量,而且在文学界颇有造诣,本来应该是一个没有任何诟病的人,结果鲁迅却认为他私德有亏,心生嫌隙。他俩在感情经历方面是有着共同点的,唯一不同的是二人对待感情的态度。

鲁迅和郭沫若二人生在旧社会,婚姻大事容不得自己做主,都是家庭包办婚姻。鲁迅先生从小便被安排了一门亲事,就是他的原配妻子朱安。

由于二人没有过多了解和相处,并没有感情基础,因此鲁迅很不同意这门婚事。但是拗不过父母的一意孤行,只能无奈接受,但即便如此,鲁迅也从来没觉得朱安是他的妻子。

朱安是个传统的女子,遵守三从四德,并不识字。而鲁迅是个文化人,爱好文学,因此他们二人并没有共同语言。鲁迅深知自己所要找的人,一定不是这样的传统女子,而是接受新思想,爱好文学,能与自己思想一致的人。

所以鲁迅和朱安结婚不到四天,鲁迅就离开家只身远赴日本。到了日本后,除了偶尔寄一些钱财物品,便与这个家再无联系。

后来,鲁迅先生如愿以偿,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女”——许广平。许广平是鲁迅先生的学生,两人结识后不久便坠入爱河,结婚生子。

即使鲁迅有了自己的生活,他也没有抛弃自己的原配妻子朱安。因为朱安是个裹小脚的传统女人,一旦被夫家休了,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鲁迅深知这一点,因此便保留着他和朱安的夫妻之名,供养了朱安一生。

郭沫若同样如此,父母包办婚姻。但与鲁迅不同的是,郭沫若感情泛滥,从来都是“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他认为他与那些女人都是真爱。

郭沫若的原配妻子是张琼华,自古男儿“不爱江山爱美人”,可张琼华并不貌美,因此郭沫若对妻子很不满意,刚结婚没到几天便背井离乡到了日本。

在日本,郭沫若遇见了他的第二任妻子——佐藤富子。他对佐藤富子十分满意,因此夫妻二人感情和睦恩爱有加,结婚之后如胶似漆,育有四男一女。

但是好景不常在,中国爆发了抗日战争。郭沫若爱国心切,一听说此消息便毅然决定回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佐藤富子是日本人,肯定不能协同前往。因此二人便开始了“异国恋”。

郭沫若离开日本后,佐藤富子艰难的抚养五个孩子长大成人。佐藤富子盼着丈夫归来,能重回幸福的七口之家,因此时常给郭沫若写信。但是郭沫若却只回了一句“两全家国殊难事,此恨将教万事绵”便再无下文。

为什么郭沫若如此铁石心肠呢?是因为郭沫若又遇见了自己的命定之人——于立群。郭沫若并没有给于立群名分,但于立群却一直陪伴郭沫若,并为他生下来四儿两女。

鲁迅对待感情十分专一真诚,因此看不惯郭沫若这种不仁不义的花心行为。于是鲁迅便大动笔墨专门写一篇文章抨击郭沫若的“无良”行为,语言十分犀利,直击要害。正是鲁迅的这一行为,让郭沫若很长时间都羞愧难当,无法见人。

别看他二人的形势“水火不容”,他二人也是有那么一段同声相应的时候的。

郭沫若最初了解鲁迅,是因为恰好读到了鲁迅所写的文章。他觉得鲁迅的文笔简练但却能一语中的且见解深刻,因此给郭沫若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鲁迅的《呐喊》在1923年发表之后,郭沫若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对《呐喊》大加赞赏。1927年,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但是郭沫若不认输,越是艰难越是要迎难而上。

当郭沫若得知鲁迅回到上海之后,十分欣喜,立刻想方设法与鲁迅取得联系,邀请他一同并肩作战。

可惜世事不如愿,由于旁人的极力反对以及后来郭沫若被通缉,两个人并没能如愿一起合作。对于此事,鲁迅感到十分的遗憾,在给朋友的信件中也曾提及此事。

鲁迅与郭沫若的多次交锋

后来受到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这一群受新思潮影响的人内部产生了很多分歧,鲁迅和郭沫若之间也有了很多嫌隙。

在这段有分歧的时期,郭沫若经常发表文章抨击鲁迅,言语偏激,甚至带有仇视之意。鲁迅见到此状,并没有拿起笔墨进行强烈反击,而是“蜻蜓点水”一番,在文章中稍微提了一下这件事,说虽然对方并没有使用真名,但他知道那些文字是出自郭沫若之手。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之间的矛盾都一直存在,经常言语讽刺对方。正如上文所提及的鲁迅曾发文章抨击郭沫若不仁不义的花心行为,郭沫若当时“怒发冲冠”,回了鲁迅四个字“衣冠禽兽”。

鲁迅得知郭沫若言语辱骂自己,并没有发怒,而是淡定了回击了五个字“才子加流氓”。这件事一直让后辈津津乐道,他们说:“这不就是郭沫若本人吗”。

“才子”这个词,说明鲁迅对郭沫若的文学造诣是肯定的。“流氓” ,形容郭沫若也没错,毕竟郭沫若放荡不羁、处处留情。这所写的,正是郭沫若的一生。

虽然鲁迅和郭沫若互怼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他俩实际上也拥有着文学才子之间的惺惺相惜。在鲁迅死后,郭沫若就对鲁迅改变了看法,从“衣冠禽兽”变成了“鲁迅始终是为解放人类而战斗一生的不屈的斗士、民族的精英。”

除此之外,郭沫若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怀念鲁迅先生,来弥补当时的遗憾。在《鲁迅先生永垂不朽》中,郭沫若对鲁迅十分敬重,很难看出他们俩之前生过那么大的嫌隙。

在民国时期,许多文人创下了一段又一段佳话,他们虽然有时会相互轻视,但是他们的内心还是会有着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才华与人品并不对等,就像学历也并不代表人品,郭沫若对文学做出贡献的同时也给女子带来了伤害。再加上民国时期思想碰撞,使得许许多多的朱安和张琼华成为了封建思想的牺牲品,实在是可悲可叹!

0 阅读:9

康康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