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死前为何把兵权交给李严,不给诸葛亮?这才是刘备高明之处

康康看历史 2023-06-10 19:33:01

文章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干。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公元223年,蜀汉章武三年,永安白帝城。曾经立志于复兴大汉的一代雄主刘备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在临终前,他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来托孤,让他们好好辅佐少主刘禅。

在留下了那句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之后,刘备便带着满腔遗憾离开了人世。

关于这段著名的托孤,我们印象最深的往往是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深情,以及那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却往往容易忽略白帝城托孤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李严,忘记了他所起的重要作用。

甚至在许多经典的白帝城托孤故事中,托孤的对象只剩下了诸葛亮一个人,李严直接被忽略了。

但实际上,李严真的是这么一个无足轻重,像是在历史中“打酱油”的角色么?

当然不是!刘备能专门找他来托孤,本身就说明了对他的高度重视。而李严在托孤中扮演的角色,也绝对不容忽视,我们来看看《三国志·李严传》中的记载:

“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看到了吗,“并受遗辅少主”!两人是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的,是平等关系。并且李严的实权还更大一些,因为刘备还让他担任中都护,全盘负责军事,并留守永安。这实际上就是接管了兵权,把诸葛亮的军事权力给架空了。

这里再说一下永安是个什么地方,永安白帝城不仅仅是刘备托孤的地方,也是刘备面向东吴的战略重镇,边防要地。

此时蜀汉和东吴之间还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许多人认为东吴可能会反攻,这里聚集了大量蜀汉军队。

刘备不但将军权交给了李严,还把对蜀汉国运而言如此重要的地方交给李严来镇守,足见对李严的重视。

但我们都知道,同为托孤重臣,李严的名气实在比诸葛亮差了太多,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并且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情谊我们都很清楚,李严对刘备有什么贡献却似乎很少被提起。

那么,李严是个什么人呢?为什么刘备如此重视他呢?为什么刘备要给他兵权,并架空诸葛亮呢?

李严不但有才能,还在刘备入蜀的过程中做出过重要贡献。

我们知道,刘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盘桓于荆州,益州一带并不是他的地盘。

但荆州又是个四战之地,刘备迫切需要一块稳定的地盘作为大后方,因此便盯上了同为“汉室宗亲”的刘璋所占据的益州。

而刘璋也是识人不明,竟然真被张松所骗,邀请刘备进入益州,帮他抵抗曹操,就此“引狼入室”。

结果刘备进来后,刘璋才发现,刘备根本不是来帮忙的,而是来取代自己成为益州之主的,顿时大为惊恐。

他赶紧派得力干将李严去绵竹一带统领兵马,抵抗刘备——李严此前担任他的成都县令,类似于“首都市长”,足见此人实在不一般。绵竹离成都已经很近了,这里毫无疑问是个战略要地,也可见刘璋对李严的信任。

结果,李严直接带着部下投降了刘备,刘备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这个战略重镇,并获得了城内的大量物资。

毫无疑问,李严的倒戈行为是给刘备带来了巨大帮助的,大大加速了刘备攻取益州的过程。绵竹失守后,成都已经门户大开,最终刘璋也不得不投降。

投降刘备后,李严被任命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

同时刘备又感到刘璋治下益州的法治实在太松弛——实际上也是为了巩固他对益州的统治,便组织了一个五人的“法律编纂小组”,一起制定《蜀科》,也就是蜀地的法律条例,而李严正是五人组之一。

由此可见,李严虽说名声不大,但才能绝对不小,堪称能文能武。既能治理地方,又能上马统军,并且还能制定法律,属于对蜀汉而言也十分稀有的全才了。

而更能体现他军事才能的,则是218年的一件事。当时趁着刘备调集蜀汉主力北伐汉中的时候,蜀地的两个巨盗马秦、高胜起兵叛乱,聚集了数万兵力,逼近资中县,试图驱逐刘备自己称王。

此时刘备陷入困境,他虽然想镇压叛乱,但他的主力都在汉中一带。如果要带兵回去平叛,那已经取得的战果就会化为乌有,甚至曹操也会趁机追击。

但如果置之不理,那看到自己的老巢被人攻击,士卒们也会军心不稳,并且后路也可能被这些叛军切断。

关键时刻,李严临危受命。他不等朝廷援兵,自己率领本郡的五千名士兵前往讨伐,与叛军大战,一战就击破了叛军,把马秦、高胜全砍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叛乱就此平定。刘备也得以安心进行北方的战事,最终顺利拿下了汉中。

李严的军事才能不止于此,之后一个叫高定的“夷帅”,也就是少数民族首领又入侵新道县,李严带兵讨伐,一举击败高定,由此被加封为辅汉将军。

由此可见蜀汉政权中李严的军事水平不说与五虎上将相比,至少也是高于平均水平的。

也正是因为他是一个如此出色的“全才”,刘备才会在伐吴失败后的关键时刻把他召到白帝城,加封为尚书令,让他帮忙收拾战后残局。

而看了之前李严的经历,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为什么刘备要把兵权交给李严并架空诸葛亮了——不是因为不信任诸葛亮,而是因为此时李严确实更适合这个位置。

李严曾在蜀汉政权建立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他在镇守战略要地绵竹时投降刘备,大大加快了刘备的胜利速度。此后他又参与了法典编纂工作,在益州建设中贡献巨大,完全当得起这份责任。

李严才能出众,是少有的全才。

如之前所说,李严在政治、军事、法律等方面都才能出众,又善于治理地方,确实是个优秀人才。并且他的军事才能还很突出,多次取得佳绩,因此接管军权也很正常。

蜀汉人才凋零。

此时蜀汉的“五虎上将”中,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都已经不在人世,只剩下一个赵云。至于为什么不把军权交给赵云,可能是因为赵云年事已高,也可能是因为赵云在刘备东征之前曾激烈反对,引起了刘备不满。

第四,平衡派系利益。

此时益州境内有三大派系。

第一个是荆州派系,这是刘备一手带出来的派系,也是一路追随刘备的,诸葛亮就是荆州派系的重要成员。

第二个是东州派系,也就是益州前领袖刘焉带进益州的派系。

刘焉、刘璋父子虽然长期割据益州,但他们并不是益州本地人,而是江夏郡的人,因此自然需要带一批人为自己镇守地方。东州派系就是他们的得力助手,李严也来自于这一派系。

第三个是益州派系,也就是益州本地的世家大族,他们基本是益州当地人,长期盘踞在这一带,对刘备也较为抗拒。

刘备是要把益州作为兴复汉室的大本营的,因此必须尽可能把益州的人力物力调动起来,这就必然要加强集权,侵犯到许多世家大族的利益。因此刘备要同时让所有派系满足是不可能的,只能选择拉一派打一派。

荆州派系是自己的老班底,当然不能动。而东州派系和益州派系虽然对刘备而言都是“体系外”,但东州派系倒向刘备更早,并且他们对于益州而言也是“外人”,自然更需要刘备来帮助他们稳固地位。

而益州派系本来就是当地的“地头蛇”,又是在刘璋投降后才不得不归顺刘备的。因此刘备自然对东州派系信任度更高一些,也就必然会拉拢东州派系来削弱益州派系。

因此,刘备把军权交给李严的意义也就很明显了。

毕竟他已经在政权中安排了太多荆州派系的人,如果此时自己再把大权交给属于荆州派系的诸葛亮,必然会引起其他两大派系的不满,认为蜀汉政权中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地,搞小动作甚至直接发动叛乱都有可能。

此时蜀汉内部空虚,南中大乱,曹魏又虎视眈眈,局势本来就已十分危急,绝不能在这个时候再出乱子。

因此刘备只能尽可能采取拉一派打一派的策略,通过给李严大权的方式来拉拢东州派系,获取他们的支持。两大派系合在一起,压住益州派系还是没问题的。

并且,刘备也明白,以诸葛亮的才能以及刘禅对诸葛亮的信任,诸葛亮早晚还是会重掌大权的。

与其让自己在这里把大权交给诸葛亮,还不如让刘禅把大权交给诸葛亮,算是卖诸葛亮最后一个人情了。

不过,李严在受到刘备托孤后的表现就有些奇怪了。

在接受刘备托孤之前,李严在史书中的形象还是相当正面的,如之前所说,文治武功无一不精。

但接受刘备托孤之后,李严的形象就一落千丈,突然变成了一个眼里只有权势,不顾大局的佞臣。

诸葛亮要求他镇守汉中,他不去,还想让诸葛亮再把几个郡划入巴州,让他来当巴州刺史。

他甚至还劝诸葛亮称王,向朝廷要求加九锡,“加九锡”可是称帝的准备步骤啊!他还多次推脱自己本应承担的责任,对于这些,诸葛亮都忍了。

但李严最后还是翻了船:诸葛亮北伐时,李严运粮不力,要求诸葛亮退兵,结果诸葛亮退兵后他又怪罪诸葛亮。诸葛亮揭穿了他的两面派手法,于是李严因为贻误军机,被废为庶人。

李严这种表现,究竟是因为接受托孤之后而逐渐居功自傲起来,还是另有原因,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不过即便如此,诸葛亮依然是他最信任的人。在成为平民后,李严每天都希望诸葛亮来起复他,但诸葛亮却在234年去世了。听说诸葛亮去世后,李严感叹说:“世上再也没有能起复我的人了!”不久后溘然长逝,结束了他这复杂的一生。

0 阅读:261
评论列表
  • 2023-06-18 22:38

    哎李正方呀李戟将[流鼻涕]

康康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