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明明有联金灭辽的教训,为什么还要联蒙灭金?

康康看历史 2023-07-03 02:25:00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激流文史

编辑:激流文史

1120年,宋金双方签订“海上之盟”,约定联合进攻辽国。最终辽国在宋金夹击下灭亡,但金国旋即南下进攻宋朝,夺取了宋朝的半壁江山,宋朝原都城汴京也被占领。残余势力“建炎南渡”,在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权。

1233年,宋蒙双方结为盟友,约定联合进攻金国。最终金国在宋蒙夹击下灭亡,但蒙古旋即南下进攻宋朝。这次宋蒙双方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争斗,最终宋朝彻底灭亡。

如此相似的过程和如此惨痛的结果让许多人不禁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宋朝明明有联金灭辽的教训,还要选择联蒙灭金呢?难道朝中就没有有识之士看出这一举动的危险性吗?

其实,任何时代都是有“有识之士”的存在的,只不过他们的意见很多时候并不能成为主流的声音,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对于联蒙灭金这件事而言,还真不是宋朝君臣不吸取历史教训,而是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别无选择。因为要“联金抗蒙”,不仅需要宋朝抛弃旧怨,也需要金国的配合。

但从当时的种种情况来看,金国实在是个“猪队友”,在如此危急情况下不但没有与宋朝修好,反而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措施。而出于对金国过去种种行为的判断,哪怕金国全力配合,宋朝君臣可能还是会对金国存有疑虑,更不用说此时金国依然保持着倨傲的态度了。

事实上,南宋也不是一开始就要联蒙灭金的,这一政策随着时间推移而多次发生改变。直到最后在金国的错误战略和一系列意外事件的推动下,“联蒙灭金”才最终成为国策。这背后更多的不是“报仇雪恨,收复河山”的豪迈,而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无奈。

而要理清这一系列前因后果,我们还得把时间拨回百年前的“海上之盟”时期。当时金国崛起于东北,北宋注意到了这一支力量,希望能够与之联合,从而收复长期被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堪称中原门户,有多重要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这样的门户长期被外族控制,终究是不能让宋朝君臣安心的。

因此尽管当时也有部分人意识到金国也是个威胁,但他们的反对声还是被淹没了。最终辽国灭亡,但金国的野蛮与残暴也随之暴露无遗。金军在灭辽后不久,就背弃盟约,大举入侵宋朝。宋朝在金军的攻势面前一败涂地,于是前所未有的“靖康耻”发生了,宋朝皇室几乎全部被俘,都城汴京也被金国占领和洗劫。

此后宋金之间进行了长期战争,最终在“绍兴和议”中宋朝还是不得不承认金国对中原的占领,还要向金国称臣纳贡。尽管在二十年后的“隆兴和议”上,部分条款得到了调整,但整体而言这依然是一个对宋朝而言十分屈辱的条约。

宋朝不但又割让了商州、秦州等领土给金国,还要继续给金国交岁币。此后宋金之间维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但金国给宋朝造成的巨大屈辱,以及其言而无信、反复无常和野蛮粗暴的处事态度,已经深深印刻在了宋朝君臣的心中。

到了1206年,蒙古草原已经基本统一,金国的势力则在衰落。对此有所察觉的南宋权臣韩诧胄再次发起了北伐,即为“开禧北伐”。

南宋主战派还提出了激动人心的口号:“天道好还,盖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助顺,虽匹夫无不报之仇。”由此可见宋金之间有多深的仇恨,即便此时距离“靖康耻”已经过去了近八十年时间,但报仇雪恨的口号依然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而在这次北伐中,宋朝君臣也注意到了蒙古的力量,试图联合蒙古共同出兵,这可以算作“联蒙灭金”的起点。但由于宋军指挥不当和朝堂斗争等原因,宋军很快就在各条战线上全面败退。最终韩诧胄被杀,宋金之间再次议和,但仇恨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

而就在宋金议和后不久,蒙古也开始对金国展开渗透。到1210年,成吉思汗正式停止对金国纳贡,不久后即对金国发起全面进攻。1211年,蒙、金主力在野狐岭展开决战,结果金军大败,此后蒙军完全掌控了蒙金战争的主动权,不断对金国发动进攻。1213年更是进逼金国中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一带。最终金国在蒙古压力下放弃中都南迁,将都城迁到了昔日的北宋都城汴京,而中都以及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则大多被蒙古占领。

北方战事的消息传到南宋,南宋君臣便围绕着对金国的态度展开了激烈辩论。尽管金国在对蒙战争中一败再败,但面对南宋时依然以“胜利者”自居,这自然引起了南宋的不满,部分大臣提出应该停止向金国交纳岁币,甚至再次北伐,收复中原。

面对这种情况,南宋朝廷分为了两派意见,一派以乔行简为代表,认为蒙古是比金国更为危险的敌人,应该与金国交好,以此作为抵抗蒙古的屏障,主张“联金抗蒙”。一派以真德秀为代表,认为宋金之间有大仇,正应该趁此机会灭亡金国,报仇雪恨,再筹划对抗蒙古事宜。要想对抗蒙古,就应该自强,而不是指望金国,主张“灭金抗蒙”。

可以看到,在这个蒙古已经占据了中原大片地区,对宋朝产生威胁的时期,南宋君臣已经普遍意识到了蒙古的危险性,还并没有“联蒙灭金”的想法,这和之前“联金灭辽”的过程是有显著不同的。毕竟“靠同盟来消灭敌国,结果同盟成为更可怕的敌人”的情况已经发生过一次了,南宋君臣对此都有所警觉,因此不能说他们没有吸取历史的教训。

比如乔行简就提出:“强鞑渐兴,其势已足以亡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意思就是说蒙古这个危险的敌人已经崛起,足以灭亡金国。因此虽然金国曾经是我们的仇人,但现在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屏障。唇亡齿寒,一旦金国灭亡,南宋也将暴露在蒙古的兵锋之下。因此应该继续向金国输送岁币,支援他们抗蒙,南宋也可以获得喘息之机,有足够的时间整军经武,为蒙古入侵做准备。

而即便是主战派的真德秀也提出:“今之女真,即昔之亡辽,而今之鞑靼,即向之女真”。“鞑靼”指的就是蒙古,这段话的意思就是金国灭亡后,蒙古也将成为新的敌人,必须要警惕。北伐金国也是为了自强,以增强抵御蒙古的能力。

由此可见,南宋君臣在蒙古问题上还是比较清醒的,早早就意识到了蒙古的威胁。无论是“灭金派”还是“联金派”,都没有把蒙古当做盟友。虽然宋朝内部有着“联金”和“灭金”之争,但“联蒙”的策略从未占据上风,之所以后来成为国策,也是无奈之举。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金国此后采取的策略实在太愚蠢了。南宋的“灭金”和“联金”两派争执不下,最终朝廷采用了一个折中方案,就是停止向金国交纳岁币,但是不对金国采取军事行动。

这已经算是相当克制的措施了,宋朝和金国之间有多大仇恨,金国的“信用度”有多低,前面已经有所论述。在这种情况下,宋朝也只是废除了交纳岁币这一本身就不合理的条款。这既减轻了宋朝本身的财政压力,也能部分满足宋朝主战派的要求,已经很理智了。

但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在自身还在不断遭受蒙古侵攻的情况下,金国统治层却因为宋朝停止交纳岁币而勃然大怒,对宋朝发动了全面进攻。金国部分将领也支持这一行动,因为宋军在他们看来不堪一击:“我打不过蒙古,还不过你吗?”金宣宗更是认为可以“北失南补”,也就是北边失去的土地,可以通过对宋朝的进攻在南边找补回来。

但这一行动无疑是极为愚蠢的,金国在北面有蒙古,西面有西夏这两面受敌的情况下,不但没有想着争取宋朝,反而又给自己增加了宋朝这个新的敌人,无疑进一步增加了自身的军事压力。而此举在进一步加深宋金之间仇恨的同时,也使得宋朝被迫放弃了“联金”的想法,不得不转而抗金。毕竟人家都来打你了,你还妥协求和,那不真成卖国贼了?

而金国的大举进攻最后也没能达到预期目的,只是落得了一个和宋朝两败俱伤的结局。宋朝虽说进攻不行,多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但防守能力还是很强的。最终金国付出了沉重的损失,却徒劳无功。

直到1224年金哀宗即位,金国才停止了对宋朝的进攻,但此时金国的力量已经大为削弱。即便如此,宋朝还是因为金国如此的示好行为而停止了对金国的军事行动,转而采取“联金抗蒙”之策,将重点放在防御蒙古上,反而和金国展开了一定的合作。

比如在1227年蒙军试图绕道四川进攻金国后方时,宋朝就下令阻拦。宋朝两淮战区的赵范、赵葵更是和金国将领完颜合达、移剌蒲阿约定共同防御蒙古。1230年蒙古派李邦瑞出使宋朝,宋朝直接拒绝其入境。

但是,形势比人强。尽管在蒙金战争的后期,宋朝和金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合作,但由于金国之前的一系列战略失误,其实力已经大为削弱,最终还是未能抵挡蒙古的攻势。如果金国没有发动此前的攻宋战争,形势或许还有转机,可惜时光不可倒流。

直到1233年,蒙军攻陷汴京,金国已经穷途末路的时候,还对宋朝领土有着觊觎之心。金哀宗手握金国最后一支生力军,没有将其用于抵抗蒙古,反而还想着入侵宋朝。金哀宗命令粘哥完展、武仙等人偷袭汉中,试图占领四川以苟延残喘,结果被宋军击退。

眼见金国在这种情况下还想着偷袭自己,宋朝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继续和金国合作了,更何况此时金国已经奄奄一息,不可能成为宋朝抵御蒙古的屏障了。最终金国的愚蠢决策和宋金之间的深仇大恨彻底将宋朝推到了蒙古一边。

1233年十月,宋蒙之间达成联盟,南北对进夹攻金国,直到此时“联蒙灭金”的策略才最终确定。1234年正月,宋蒙联军攻克了金国最后的据点蔡州,金国就此灭亡。

尽管金国灭亡之后不久蒙古就南下攻宋,宋朝最终灭亡,看起来似乎是和“海上之盟”一样的结局。但我们不能以结果论英雄,从之前的过程就可以看出,宋朝君臣对于蒙古的威胁已经有所防备,也有过联金抗蒙的尝试。奈何金国的策略实在太愚蠢,宋金之间的仇恨实在太深,金国自身也多次背叛同盟,最终使得宋朝不得不采取“联蒙灭金”的策略。尽管最终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当时的人们确实已经竭尽全力。

0 阅读:132
评论列表
  • 2023-07-06 15:23

    辽建国比宋更早,辽得到燕云十六州的时候,还没有宋呢?宋怎么说燕云十六州是宋的呢?宋屡次入侵大辽,反被辽大败。最后宋背信弃义撕毁檀渊之盟。

    风语 回复:
    单说宋撕毁檀渊之盟,怎么不说说庆历增币时辽国是怎么重兵压境,不加岁币就出兵的!北宋刚西北兵败,没能力两面开战,只能增币二十万两,当时檀渊之盟才三十年左右!!

康康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