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嫂嫁祸放牛娃,知县见了差点吓瘫
在清朝末年,江南水乡有个名叫柳河湾的小村庄,这里风景如画,民风淳朴。
但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却发生了一件离奇曲折的故事。
柳河湾村东头住着一户人家,姓李,家里有个放牛娃名叫李小柱。
这李小柱自幼父母双亡,由哥哥李大山抚养长大。
李大山是个忠厚老实的庄稼汉,平日里除了种地,就是给村里的地主老财放牛,以此养家糊口。
李小柱长到十四五岁时,也跟在哥哥身后,成了村里有名的放牛娃。
兄弟俩虽然日子清苦,但相依为命,感情深厚。
然而,好景不长,李大山在一次放牛时不慎摔断了腿,从此卧床不起。
家里的重担全落在了李小柱一个人肩上。
他不仅要照顾病榻上的哥哥,还要替地主老财放牛,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艰难。
村里有个恶妇,名叫王翠花,是李大山的嫂子。
这王翠花自从嫁到李家,就没给过兄弟俩好脸色。
她见李大山瘫了,李小柱又小,便心生歹念,想要独占李家的财产。
一日黄昏,王翠花趁着李小柱放牛未归,偷偷溜进李大山的屋里,恶狠狠地说:“大山啊大山,你这一瘫,可真是害苦了我。
我本想着嫁到李家享福,哪成想竟要伺候你这个废物。
哼,不如我送你一程,也好让我早点改嫁。”说罢,她从厨房拿来一根麻绳,就要往李大山脖子上套。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李小柱的牛铃声。
王翠花慌忙收起麻绳,假惺惺地坐在床边哭了起来。
李小柱进屋一看,只见嫂子哭得梨花带雨,哥哥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心中不由得一紧。
他忙问:“嫂子,咋了?
我哥他……”
王翠花抽泣着说:“你哥他……他刚才突然昏过去了,我怎么叫都叫不醒。”
李小柱一听,急忙跑到床前,一边呼唤哥哥,一边掐他的人中。
过了一会儿,李大山悠悠转醒,但眼神呆滞,嘴里喃喃自语,似乎中了邪一般。
李小柱心急如焚,想要请村里的赤脚大夫来看看。
王翠花却拦住他说:“算了算了,大夫来了又能怎样?
你哥这是被鬼神缠上了,得请法师来驱邪。”
李小柱一听,觉得也有道理。
于是,他第二天一早就跑到镇上,请来了一位据说法力高强的法师。
法师来到李家,围着屋子转了几圈,口中念念有词,最后说:“这屋里确有鬼怪作祟,不过不用担心,我自有办法对付。”
说罢,法师从包裹里拿出一道符,贴在了李大山的床头。
并嘱咐李小柱说:“这道符能保你哥七日平安,七日内你需准备一只大公鸡,到时我来做法,将鬼怪彻底驱走。”
李小柱连连点头,感激不尽。
然而,七天后的一个夜晚,李大山还是离奇去世了。
他死时七窍流血,面容扭曲,仿佛看到了什么恐怖的东西。
村里人议论纷纷,都说李大山是被鬼怪害死的。
王翠花更是哭得死去活来,一边哭一边骂:“都怪那个放牛娃李小柱,肯定是他招来了鬼怪,害死了他哥!”
李小柱闻言,心如刀绞。
他知道嫂子这是在嫁祸于他,但他一个放牛娃,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他只能默默承受着村民们的指责和唾骂。
就在这时,村里的地主老财赵员外找上门来。
赵员外说:“李小柱啊,你哥死了,这放牛的活儿你得继续干。
不过嘛,你现在成了孤儿,我得给你找个依靠。”
李小柱一听,心中升起一丝希望,以为赵员外要给他介绍个工作。
哪知赵员外接着说:“我看不如这样,你把我家的小姐娶了,以后你就是我家的上门女婿,吃穿不愁,还能继承我的家业。”
李小柱一听,差点没晕过去。
赵家小姐是个痴肥愚钝之人,村里人都知道。
这哪里是娶妻,简直是往火坑里跳啊!
他连忙拒绝:“不行不行,赵老爷,我……我配不上你家小姐。”
赵员外一听,脸色一沉:“配不上?
哼,你以为你能决定什么?
我赵某人说的话,就是金口玉言。
你娶也得娶,不娶也得娶!”
说罢,赵员外带着几个家丁,硬是把李小柱拖到了赵家,关了起来。
村里人虽然同情李小柱,但谁也不敢得罪赵员外,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受罪。
就在李小柱绝望之际,县衙的知县大人张大人突然来到了柳河湾村。
这张大人是个清官,平时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
他此次来村里,是为了调查一起离奇命案——县里有个富商莫名其妙地死了,死状与李大山一模一样。
张大人一到村里,就听到了关于李小柱的传言。
他觉得事有蹊跷,便决定亲自去赵家看看这个被冤枉的放牛娃。
赵员外见知县大人亲自来访,吓得腿都软了。
他连忙摆上酒宴,殷勤招待。
张大人却不吃这一套,他开门见山地说:“赵员外啊,我听说你强行将一个放牛娃关了起来,要逼他娶你家小姐,可有此事?”
赵员外一听,连忙辩解:“大人明鉴啊,那放牛娃李小柱害死了他哥,又招来了鬼怪,村里人都知道。
我只是看他可怜,才想给他找个依靠啊。”
张大人闻言,眉头一皱:“哦?
鬼怪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那李小柱害死他哥,又有何证据?”
赵员外支支吾吾地说:“这……这还用证据吗?
村里人都这么说啊。”
张大人冷哼一声:“村里人的话就能当证据?
那我倒要亲自见见这个李小柱。”
说罢,张大人不顾赵员外的阻拦,径直来到了李小柱被关的屋子。
他推开门一看,只见李小柱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正蜷缩在角落里,眼神中满是绝望。
张大人心中不由得一酸,他走上前,轻声问道:“你就是李小柱?”
李小柱抬头一看,只见眼前这位大人衣着华丽,气度不凡,猜想定是大官,连忙跪倒在地:“小人正是李小柱,求大人救命啊!”
张大人扶起李小柱,温言问道:“你且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来,本官自会为你做主。”
李小柱一听,泪水夺眶而出,将哥哥瘫痪、嫂子恶行、法师驱邪以及自己被赵员外逼婚的事情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
张大人听得眉头紧锁,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就在这时,屋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
张大人走出去一看,只见村民们正围着一个道士指指点点。
那道士衣衫褴褛,手持拂尘,浑身透着一股仙风道骨的气息。
村民们说:“这位道长是路过此地的,他说咱们村里有鬼怪作祟,要帮我们驱邪。”
张大人闻言,心中一动。
他走到道士面前,拱手问道:“道长,你可知道村里最近发生的命案?”
道士微微一笑:“贫道自然知道。
那鬼怪乃是王翠花所养,她为了独占家产,不惜害死小叔子,又嫁祸于放牛娃李小柱。
贫道此次前来,就是要为李小柱洗清冤屈,捉拿那恶鬼。”
张大人一听,不由得愣住了。
他望着道士那双深邃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恐惧。
就在这时,道士突然凑近他,低声说了一句话。
张大人一听,脸色大变,差点没吓瘫在地上……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张大人一听道士这话,整个人跟被雷劈了似的,愣在原地,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嘴半张着,愣是一个字没憋出来。
那道士见状,微微一笑,也不言语,转身就走进了赵家大院。
村民们见状,纷纷议论起来:“这道士啥来头啊?
咋把知县大人吓成这样呢?”
“不知道啊,看这架势,指定不是凡人呐!”
“这柳河湾村是要出大事儿啊!”
张大人缓过神来,见道士进了赵家,也连忙跟了进去。
他心说:“今儿个这事儿,指定得有个说法,不然我这知县的脸往哪儿搁?”
进了赵家,道士直奔李小柱被关的屋子。
李小柱一见道士,就像见了救星似的,扑通一声就跪下了:“道长,求您救救我!”
道士扶起李小柱,轻声说道:“孩子,别怕,有我在,没人能害你。”
说罢,道士转身看向王翠花,那眼神跟两把利剑似的,直刺得王翠花心里发毛。
她强装镇定,说道:“你这道士,胡说八道什么?
我啥时候养鬼了?”
道士冷哼一声:“哼,你养没养鬼,你心里清楚。
那鬼怪此刻就藏在你身上,你若不说实话,贫道这就让它现形!”
王翠花一听,吓得脸色煞白,浑身直哆嗦。
她还想狡辩,可张着嘴,愣是一个字没说出来。
就在这时,道士突然大喝一声:“孽畜,还不现身!”
话音未落,只见王翠花身上突然冒出一股黑烟,那黑烟在空中盘旋一阵,最后化作一个面目狰狞的恶鬼。
村民们见状,吓得纷纷后退,有的还尖叫起来。
那恶鬼一见道士,眼中闪过一丝畏惧,但随即又张牙舞爪地扑向道士。
道士不慌不忙,从袖中掏出一张符纸,往空中一抛,只见那符纸瞬间化作一道金光,将恶鬼牢牢困住。
恶鬼在金光中挣扎,发出凄厉的惨叫。
王翠花见状,瘫在地上,嘴里喃喃自语:“完了,完了,这下全完了……”
道士转头看向张大人,说道:“大人,这恶鬼就是王翠花所养,她为了独占家产,不惜害死小叔子李大山,又嫁祸于李小柱。
如今恶鬼已除,真相大白,还望大人明断。”
张大人闻言,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他命人将王翠花押下去,等候发落。
然后转头看向李小柱,说道:“李小柱,你受委屈了。
本官这就还你清白,并严惩凶手。”
李小柱一听,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连磕头道谢:“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村民们也纷纷鼓掌叫好:“知县大人英明,知县大人英明!”
就在这时,赵员外突然跪倒在地,说道:“大人,小人知错了。
小人不该逼婚李小柱,还望大人宽恕。”
张大人看着赵员外,心中一阵冷笑。
他心说:“这老东西,见风使舵的本事倒是挺强。”但他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挥了挥手,让赵员外退下。
事情处理完毕,张大人准备回县衙。
临行前,他特意嘱咐李小柱:“孩子,你虽然受了委屈,但也要坚强。
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
李小柱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点头:“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张大人带着衙役们走了,村民们也散了。
李小柱望着空荡荡的赵家大院,心中五味杂陈。
他心说:“这世道啊,真是啥人都有。
好在有知县大人和道士帮忙,不然我这条小命就交代在这儿了。”
他回到自己破旧的小屋,收拾了一番。
虽然屋里还是那么简陋,但李小柱却觉得心里踏实多了。
他心说:“只要人活着,就有希望。”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小柱的生活也渐渐恢复了正常。
他每天还是放牛,但心情却比以前好了许多。
村里人也对他刮目相看,都说他是个有福之人。
转眼间,就到了秋天。
这天,李小柱正在地里干活,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他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华丽的女子正朝他跑来。
那女子跑到他面前,气喘吁吁地说道:“李小柱,快……快跟我走,我爹要见你!”
李小柱一听,愣住了。
他心说:“这谁呀?
咋还找我呢?”
那女子见李小柱愣着不动,急眼了:“你咋还愣着呢?
快跟我走,晚了来不及了!”
说罢,那女子不由分说,拉着李小柱就往村外跑。
李小柱被拽得踉踉跄跄,心里直犯嘀咕:“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啊?”
跑到村外,只见一辆马车停在路边。
那女子把李小柱拽上马车,然后自己也坐了上来。
马车夫一鞭子抽在马屁股上,马车就飞奔而去。
李小柱坐在马车里,心里七上八下的。
他心说:“这到底是去哪儿啊?
咋还搞得这么神秘呢?”
马车跑了一会儿,停了下来。
李小柱下车一看,只见眼前是一座豪华的宅院。
他愣住了:“这……这是哪儿啊?”
那女子拉着他的手,说道:“这是我家,快跟我进去。”
李小柱糊里糊涂地跟着女子进了宅院。
只见宅院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他心说:“这到底是唱的哪一出啊?”
女子把他带到一间屋子,屋里坐着一个中年男子。
那男子一见李小柱,就站起身来,笑容满面地说道:“李小柱,你可算来了。
本官乃当朝吏部侍郎,今日特来为你提亲。”
李小柱一听,差点没晕过去。
他心说:“这……这是咋回事儿啊?
咋还提上亲了呢?”
那侍郎见状,哈哈大笑:“孩子,你别怕。
我女儿对你一见钟情,非要嫁给你不可。
本官见你是个老实人,又遭了那么多罪,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李小柱一听,心里跟吃了蜜似的,甜滋滋的。
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一个放牛娃,竟然能娶到当朝大官的女儿。
就在这时,那女子从屋里走出来,娇羞地说道:“李小柱,你愿意娶我吗?”
李小柱望着女子那如花似玉的脸庞,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他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就这样,李小柱和侍郎的女儿成了亲。
婚后,他们的生活幸福美满,还生下了一对可爱的儿女。
李小柱也从一个放牛娃,摇身一变成了朝廷命官的乘龙快婿。
村里人听说这事儿,都羡慕得不得了。
他们都说:“李小柱啊,你可真是祖坟冒青烟了,咋就那么好命呢?”
李小柱听了,只是憨憨地笑。
他心说:“这都是命啊,是知县大人和道士救了我,让我有了今天。
我得好好活着,对得起这份恩情。”
从此,李小柱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再也没有人敢欺负他了。
而那恶嫂王翠花,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被判处了死刑。
村民们都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
故事讲完了,大伙儿也都散了。
但李小柱的故事,却在柳河湾村里流传了很久很久,成为了一段佳话。
李小柱成了侍郎的乘龙快婿后,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那侍郎老爷子见李小柱人品端正,又能吃苦耐劳,心里头那是相当满意。
不仅给他置办了田地房产,还让他进了自家开的商铺帮忙打理生意。
李小柱这人呐,心眼儿实诚,干啥都卖力。
商铺里的伙计们见新来的东家这么拼命,也都跟着起早贪黑地干。
这一来二去的,商铺的生意是越来越红火,挣的钱也越来越多。
村里人见李小柱混得风生水起,都纷纷来巴结。
有的送来了自家种的菜,有的送来了刚打的粮食,还有的送来了自家做的手工活儿。
李小柱呢,也不含糊,来者不拒,一律收下,还时不时地给大伙儿送些商铺里的好东西。
这天,李小柱正忙着商铺里的事儿呢,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吵闹。
他走出屋子一看,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儿正和商铺的伙计们撕扯。
那老头儿手里拿着个破碗,嘴里还念叨着:“给我点儿吃的吧,我都三天没吃饭了。”
伙计们见是个要饭的,都不耐烦地往外推他。
李小柱见状,连忙走上前去,制止了伙计们:“干啥呢?
干啥呢?
咋能对老人家这样呢?”
说罢,他转身从商铺里拿出几个热乎乎的馒头,递给那老头儿:“老人家,您饿了吧?
先吃点儿东西。”
那老头儿接过馒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吃完后,他抹了抹嘴,感激地看着李小柱:“多谢恩公,多谢恩公。”
李小柱见老头儿挺可怜,就问他:“老人家,您这是从哪儿来啊?
咋沦落到这步田地了?”
那老头儿叹了口气,说道:“唉,不瞒恩公说,我原本是外乡的一个农夫,家里遭了灾,实在没法活了,这才一路乞讨到这儿来。”
李小柱一听,心里头不是滋味。
他心说:“这世道啊,真是啥事儿都有。
这老人家也是够惨的。”
他想了想,从怀里掏出几两银子,递给那老头儿:“老人家,这点儿钱您拿着,路上买点儿吃的喝的。
等灾情过去了,您再回家去吧。”
那老头儿接过银子,感动得热泪盈眶:“多谢恩公,多谢恩公。
您真是大好人呐!”
说罢,那老头儿转身就走。
李小柱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里头五味杂陈。
他心说:“这人啊,真是各有各的命。
有的人一生下来就享福,有的人却得吃一辈子的苦。”
这事儿过了没几天,李小柱又遇到了一个奇怪的人。
那天,他正在商铺里算账呢,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喊:“救命啊!
救命啊!”
他放下账本,走出屋子一看,只见一个年轻女子正被几个大汉围着。
那女子衣衫不整,脸上还挂着泪痕,显然是受到了惊吓。
李小柱见状,大喝一声:“住手!
光天化日之下,你们竟敢强抢民女!”
那几个大汉一听,转头看向李小柱,见他只是个文弱书生,不由得哈哈大笑:“哪儿来的小白脸儿?
敢管我们的闲事儿?”
李小柱也不跟他们废话,上去就和那几个大汉扭打在了一起。
他虽然是个读书人,但从小在村里头摸爬滚打,身手还算敏捷。
那几个大汉虽然膀大腰圆,但也不是他的对手。
不一会儿,就被他打得落荒而逃。
那女子见李小柱救了自己,感激涕零:“多谢公子相救,小女子无以为报。”
李小柱见那女子长得挺漂亮,说话也温柔,心里头不由得生出几分好感。
他问道:“姑娘,你这是从哪儿来啊?
咋会遇到这事儿呢?”
那女子叹了口气,说道:“唉,小女子本是外乡人士,来此投奔亲戚。
不料亲戚家中突遭变故,小女子无处可去,这才流落至此。”
李小柱一听,心里头又是一阵唏嘘。
他心说:“这世道啊,真是啥人都有。
这姑娘也是够可怜的。”
他想了想,对那女子说道:“姑娘,你若不嫌弃,就先在我这儿住下吧。
等找到合适的去处,你再走也不迟。”
那女子一听,感动得热泪盈眶:“多谢公子,多谢公子。
小女子给您磕头了。”
说罢,那女子就要给李小柱磕头。
李小柱连忙扶起她:“姑娘,你这是干啥呢?
快起来,快起来。”
就这样,那女子就在李小柱的商铺里住了下来。
李小柱给她取了个名字,叫翠花。
翠花呢,也挺勤快,每天帮着李小柱打理商铺,还给他洗衣做饭。
村里人见李小柱又找了个漂亮媳妇,都纷纷来祝贺。
有的送来了好酒好菜,有的送来了金银财宝,还有的送来了绸缎布匹。
李小柱呢,也不含糊,来者不拒,一律收下。
他还时不时地带着翠花去村里头逛逛,和乡亲们拉拉家常。
这天,李小柱正和翠花在商铺里忙活呢,突然听到外面一阵鞭炮声。
他走出屋子一看,只见一辆马车停在商铺门口,车上坐着一个衣着华丽的老太太。
那老太太一见李小柱,就笑眯眯地下了车:“这就是我那乘龙快婿吧?
真是长得一表人才啊!”
李小柱一听,愣住了。
他心说:“这老太太是谁呀?
咋还管我叫乘龙快婿呢?”
那老太太见李小柱愣着不动,笑着说道:“孩子,我是你岳母啊!
你岳父大人派我来接你和翠花回家去。”
李小柱一听,这才恍然大悟。
他心说:“敢情这老太太是我那侍郎岳父的娘啊!
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
他连忙上前行礼:“岳母大人在上,请受小婿一拜。”
那老太太见李小柱这么懂事,心里头更是高兴。
她拉着李小柱的手,说道:“孩子,快上车吧。
咱们回家去,你岳父大人还等着咱们呢。”
就这样,李小柱和翠花坐着马车,跟着老太太回了侍郎府。
侍郎老爷子见李小柱回来了,还带来了个漂亮媳妇,心里头那是相当高兴。
他摆下酒宴,款待了李小柱和翠花。
酒过三巡,侍郎老爷子突然说道:“孩子啊,你如今也成家立业了。
我和你岳母商量过了,想让你去京城里谋个一官半职。
这样一来,你也能更好地为朝廷效力。”
李小柱一听,愣住了。
他心说:“我这才疏学浅的,咋能去京城里当官呢?”
他刚想推辞,却见翠花在一旁给他使眼色。
他心说:“这翠花啊,真是我的福星。
她这是在提醒我,让我抓住这个机会呢。”
于是,他点了点头,说道:“岳父大人,小婿愿意为朝廷效力。”
侍郎老爷子一听,高兴得合不拢嘴:“好!
好!
这才是我的好女婿!”
就这样,李小柱在侍郎老爷子的安排下,去了京城里当了个小官。
他虽然官职不大,但为人处世却十分得体。
没过多久,就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升了官,发了财。
翠花呢,也跟着李小柱去了京城。
她不仅长得漂亮,还十分贤惠。
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让李小柱能安心地工作。
村里人听说李小柱在京城里当了官,都纷纷来祝贺。
有的送来了好酒好菜,有的送来了金银财宝,还有的送来了绸缎布匹。
李小柱呢,也不含糊,来者不拒,一律收下。
他还时不时地带着翠花回村里头逛逛,和乡亲们拉拉家常。
就这样,李小柱和翠花在京城里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他们不仅事业有成,还生下了几个可爱的孩子。
村里人都说:“李小柱啊,你可真是祖坟冒青烟了,咋就那么好命呢?”
李小柱听了,只是憨憨地笑。
他心说:“这都是命啊!
是知县大人和道士救了我,让我有了今天。
我得好好活着,对得起这份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