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乱世之中风向变化很快,懂得变通方能笑到最后。可这样子反复横跳的文臣武将自古都风评不好,比如三国时期的吕布就是一个例子,一身冠绝天下的武艺却因为三次改换门庭被骂作了三姓家奴。除去吕布外,北魏武将贺拔胜也是一个反复无常之人,一生曾七易其主,却混的如鱼得水。
贺拔胜是鲜卑族,今山西神池人,也是名将贺拔岳的亲哥哥。六镇起义爆发后,贺拔胜曾投入怀朔镇当统军来抵御卫可孤的叛军,卫可孤被杀后贺拔胜因作战勇猛被刺史费穆赏识,让其留下委以兵事,又投到元渊手下为将。不久后鲜于阿胡又在朔州起事并南下攻陷恒州,当时贺拔胜贺拔岳两兄弟皆在恒州,城破之时互相走散,贺拔岳前去投靠了契胡部酋长尔朱荣,而贺拔胜则逃奔至肆州,不久后尔朱荣攻取肆州,贺拔胜便也投靠了尔朱荣。
尔朱荣是位好领导,尤其对贺拔胜几兄弟而言,绝对是称得上够意思的,贺拔胜也就打算一直跟着尔朱荣建功立业。可不巧的是尔朱荣却被皇帝元子攸给谋划丢了性命,这样一来,贺拔胜就得考虑站队问题了。
尔朱荣身死的消息刚刚传出,贺拔胜就来到了尔朱荣的府邸,商讨下一步计划。其中尔朱荣的党羽田怡提议要攻打皇宫却被贺拔胜制止,他说当今天子既然有图谋的话定然早有准备,如今还是先撤出去再想办法。于是尔朱荣的家眷与贺拔胜一伙在尔朱世隆的保护下逃出了洛阳。
可当护送尔朱荣家眷到一半的时候,贺拔胜又突然觉得既然身为天子臣就该忠于天子,他便主动脱离了尔朱氏,回去投靠了元子攸。元子攸这时候很高兴,正愁没有力量对抗强大的尔朱氏呢,于是封了贺拔胜为骠骑将军,让他和郑先护一起对抗尔朱氏。结果这这郑先护对中途反叛的贺拔胜并不信任,下令只让他驻扎在大营之外,人马也得不到休息,最终在与尔朱仲远作战时失利,投降了尔朱氏。
另一边势单力孤的元子攸压根不是尔朱氏集团的对手,很快就被杀到了洛阳,人也被处死,并改立元晔为帝。不久尔朱氏又废黜元晔改立元恭,贺拔胜因为同属尔朱氏阵营不仅毫发无损还升官了。本以为这场朝政动乱会以尔朱氏的胜利告终,但此时却又跳出来一个高欢,公然叫板尔朱氏。尔朱氏自然不能忍,尔朱兆与尔朱度律、尔朱仲远纷纷各自举兵,共讨高欢。
然而尔朱氏这边虽然人多却各自有各自的心眼,高欢敏感的抓住他们的弱点进行离间,大军竟然徘徊不进。这个时候的贺拔胜又转投至尔朱度律手下谋差事,本着食君之禄,当为君分忧,就想前去规劝一下尔朱兆这些人,让他们统一战线一致对外。可来到尔朱兆这里时,尔朱兆并不买账,反而将他囚禁了起来,并细数他几次叛敌的罪过,要将他杀死。
贺拔胜多亏脑子转的够快,一番据理力争之下还真打动了尔朱兆,尔朱兆这才答应放了他。后来尔朱兆遭遇兵败,贺拔胜就去找已经撤出洛阳的尔朱度律了。
这个时候尔朱氏集团与高欢的决战也越演愈烈,本来尔朱氏是有胜算的,但终究因为内部各怀鬼胎没能协调一致被高欢打的大败,最终尔朱氏集团败亡,高欢得以入主洛阳。而贺拔胜在看见尔朱氏大局已败之时早已率部投靠了高欢。所以高欢掌权后,贺拔胜又升官了,还被派往了荆州。
来到荆州的贺拔胜总算大展拳脚了一番,打的梁国节节败退,威名大显。荆州这边是形势一片大好,但朝中却又暗流涌动,当时高欢在晋阳遥控朝政,让新上任的皇帝元修非常不满,两人就暗自较劲,最终情况恶化两边公开叫板。元修企图拉拢贺拔胜来对付高欢,贺拔胜选择了观望,但实际上还是效忠于元修。
元修打仗的道行可是差了高欢不止一个层次,很快就被高欢打的四处求援,贺拔胜在接到求援后也奉命开出荆州。但走到河南淅川之时,他又得知高欢大军已经开进了潼关,他害怕之下又想回师到荆州,谁成想高欢早已安排侯景前去偷袭了荆州城,待他回到荆州时早就被偷了家,无奈之下只能南奔梁国前去投靠梁武帝萧衍。
萧衍还算一个好说话的主,对他之前攻打梁国的行为没有深究,对他很是礼遇,反而是贺拔胜却多次请求借给他兵马讨伐高欢,萧衍笑着拒绝了他。
后来关中地区被宇文泰接手后北魏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魏,东魏实际以高欢掌权,西魏实际由宇文泰掌权。此时身在梁国的贺拔胜听闻后就想回到西魏,萧衍也就大方的选择了放人,最终贺拔胜得以回到关中并且效忠于宇文泰。
贺拔胜从效忠尔朱荣开始算起,先后历经尔朱荣、元子攸、尔朱仲远、尔朱度律、高欢、元修、宇文泰七位主子。
晚年之时的贺拔胜因为效忠于宇文泰完全与高欢站在了对立面,高欢为了报复他就将贺拔胜在东魏的儿子们全部杀死。贺拔胜听闻消息后愤怒异常,竟然引发了气疾,不久就病逝了,可以说是被活活气死的。
贺拔胜死后,朝廷追赠其为定州刺史、太宰、录尚书事,谥号为贞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