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已经在1月份的政府交替中离职,作为拜登政府的亲信人物之一,他和布林肯两人被称为拜登四年任期政策的“方向舵”。甚至有共和党人一度声称拜登的精神状况已经“不具备决策能力”,沙利文和布林肯才是美国真正的政策制定者。这种说法虽然比较夸张,但也可以看出两人地位之重要。在下台前沙利文还给美国下任政府以及自己的继任者沃尔兹留言,强烈建议特朗普政府不要走孤立主义的道路,但美国新政府刚上台不到三个月,就已经将盟友得罪了个遍。

16日,已经在哈佛大学任教的沙利文出席了该学校的论坛活动,这是他下台后第一次进行公开政策评论。沙利文批判了特朗普对美国盟友体系的破坏性,认为“他上台还不到100天,但美国的情况已大相径庭”;他感慨特朗普造成了美国体系分裂,尤其是在对华问题上,沙利文表示他在任内所做的最自豪的事情之一就是“管理中美竞争”,在重要问题上为中美搭桥铺路。沙利文表示很不认同现在某些人所说的“美国必胜,中国必败”的观点,这些人的态度根本没有考虑美国的利益问题,以及到底什么才是对所有人都有好处的结果。

对于特朗普准备用关税政策对付中国的行动,沙利文则表示:特朗普关税的一个明确目标是拉拢其他国家共同应对中国,但似乎适得其反。事实上美国的政策就是“破坏者”的角色,现在就算是他已经暂停了关税,造成的伤害还在。也就是说这里有一个基本的矛盾:特朗普想拉拢其他盟友来对付中国,为什么要先损害这些国家的利益?他逼迫所有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达到的结果只能是完全相反的,不可能是自己希望的结局。

沙利文所提到的“拜登路线”和“特朗普路线”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一种是联合盟友对中国围堵,比如拜登过去几年所做的一样,他们马不停蹄地在西方国家之间穿梭外交,要求各方摆脱中国依赖,在高端技术上不和中国合作。现在沙利文显然还是在推销这一套概念,认为不管怎样,应对中国的策略是“联合”而不是搞内部威逼。最重要的是,他并不觉得特朗普的这种方法有效,因为全球各国总能找到方法不服从美国对他们的利益破坏,盟友们习惯的是一个“反复无常的美国”。

在采访的最后,沙利文还特别强调一句话:美国现在的领导人需要认清现实,即中国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中美的竞争短期内也不会消失,不存在一种“可以很快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此有评论表示:“特朗普是一个非常好大喜功的人,信奉赢家通吃的原则;他认为现在的手段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生产力越来越高、在全球影响力越来越强的问题;殊不知以勒索绑架的方式胁迫其他国家就范,对方就算是答应也会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来做,他将中美之间的竞争规则看得过于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