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政权更迭下的血色轮回

老高峰云 2025-03-11 09:16:31

当叙利亚西北部港口城市塔尔图斯的街道被鲜血浸染,当拉塔基亚的夜空回荡着枪声与宗教狂热的口号,这场被新政府称为"净化之战"的行动,已然撕开了后阿萨德时代虚幻的和平面纱。

曾经以"世俗化改革"标榜的政权更迭,如今在逊尼派武装分子的冲锋号角中,显露出与旧统治者如出一辙的暴力基因。那句"阿拉维猪"的嘶吼,不仅是对少数族裔的宣战,更是对叙利亚半个世纪以来政治神话的彻底解构——所谓的"革命",不过是场用鲜血书写的权力交接仪式。

在大马士革的玫瑰宫台阶上,巴沙尔·阿萨德曾用铁腕编织起阿拉维派的权力网络。这个来自叙利亚西北部沿海的少数族裔,通过军事政变与系统性镇压,将国家机器牢牢掌控在手中。他的统治词典里,"绥靖政策"与"代理人战争"交替使用:对库尔德人的围剿、对巴勒斯坦难民营的血腥清场、对反对派武装的无差别轰炸,无不彰显着强人政治的傲慢。

当2023年12月逊尼派武装突袭总统官邸时,人们或许天真地以为,推翻阿萨德意味着暴政的终结,却未曾料到新的统治者正手持同样的暴力工具,将矛头转向昔日的共谋者。

现任叙利亚临时总统艾哈迈德·沙拉的崛起颇具讽刺意味。这个曾与基地组织有染的极端分子,如今高举"世俗化"与"多元包容"的大旗,声称要建立"清真国家联盟"。然而其麾下武装在拉塔基亚的所作所为,恰恰印证了权力游戏的本质从未改变。

当"净化"行动的装甲车碾过阿拉维派聚居区,当宗教狂热分子对着平民的尸体补枪取乐,我们看到的不是意识形态的革新,而是暴民政治的轮回。那些宣称"为自由而战"的战士,不过是将阿萨德的子弹换成了逊尼派的圣战口号。

叙利亚的族群版图始终是权力博弈的火药桶。占人口10%的阿拉维派通过军事优势长期垄断国家权力,而占多数的逊尼派则深陷边缘化困境。这种结构性矛盾在阿萨德政权后期达到顶峰,催生了极端组织的滋生。当政权崩塌的瞬间,蛰伏的仇恨如同决堤般喷涌而出——不是因为宗教信仰的分歧,而是百年积怨的集中爆发。

新政府所谓的"圣战"宣言,本质上是对权力真空的暴力填充。那些涌入拉塔基亚的武装分子,既没有明确的意识形态纲领,也没有统一的政治诉求。他们有的是被极端思想洗脑的失业青年,有的是在旧政权中遭受压制的部落领袖,更多的是趁火打劫的流寇。

当社交媒体上出现"学狗叫才放你活命"的处决视频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暴行的肆虐,更是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崩塌。在这种混乱中,平民成为最无辜的祭品,而族群标签取代了人性判断,使屠杀沦为赤裸裸的身份政治。

叙利亚危机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事件。从俄罗斯的精准空袭到美国的无人机打击,从伊朗的武器支援到海湾国家的资金流动,外部势力的博弈始终在加剧着内战的烈度。当西方国家忙着给新政府贴上"温和伊斯兰主义"的标签时,其资助的所谓"温和派"武装却在实施着比ISIS更残暴的暴行。当沙特王室高调宣布支持沙拉政权时,其输送的武器正在阿拉维派的村庄里制造新的血案。

国际社会对叙利亚的态度始终充满矛盾,而这种矛盾的外交政策,客观上纵容了暴力的蔓延。更值得警惕的是,某些国家将叙利亚视为地缘政治的试验场,通过扶持特定武装派别来制衡区域对手。

新政府成立的调查委员会与艾哈迈德·沙拉的"圣战"宣言形成荒诞的二重奏。当临时总统承诺"追究责任"的同时,其麾下的武装却在继续屠杀,这种自相矛盾暴露出政权合法性的致命缺陷。那些逃离拉塔基亚的居民不会忘记,正是他们曾经支持的反阿萨德力量,如今正举着枪口对准自己的家门。所谓的"全国团结",不过是强加给创伤累累的国家的又一剂毒药。

在这个被鲜血浸透的土地上,任何形式的军事胜利都注定是短暂的。无论是阿拉维派的武装残余还是逊尼派的极端分子,都无法通过暴力建立持久稳定的政权。当社交媒体上的处决视频成为新时代的战争艺术,当宗教口号取代了政治理想,叙利亚正陷入一个更深的暴力泥潭。或许正如那位目睹亲人遇害的历史教授所说:"我们推翻了阿萨德,却迎来了比他更残暴的统治者。"这不仅是叙利亚的悲剧,更是整个中东地区政治失灵的缩影。

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回望,叙利亚的天空依旧笼罩着硝烟。那些在废墟中寻找亲人的母亲,那些在逃亡路上骨瘦如柴的孩童,他们的苦难构成了对这个时代的终极拷问:当权力更迭只能以鲜血为代价,当族群仇恨成为政治工具,人类究竟还要在暴力的轮回中迷失多久?或许答案就藏在拉塔基亚街头那具被反复补枪的尸体上——它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永恒的真理:任何建立在暴力之上的政权,终将在更大的暴力中崩塌!

0 阅读:0
老高峰云

老高峰云

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